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農業(yè)技術 » 種植技術 » 正文

山藥的栽培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1-06-09  瀏覽次數(shù):8727
內容摘要:山藥(Dioscorea sp.)又名薯蕷,大薯,薯蕷科,一年生或多年生纏繞性藤本植物。地下塊莖富含淀粉、蛋白質等碳水化合物。產量高、營養(yǎng)豐富,既能代糧,又能作菜,可炒食、煮食、糖餾。塊莖耐貯藏,可延長供應期,有堵淡補缺的功能。塊莖中含副腎皮素,干制

    山藥(Dioscorea sp.)又名薯蕷,大薯,薯蕷科,一年生或多年生纏繞性藤本植物。地下塊莖富含淀粉、蛋白質等碳水化合物。產量高、營養(yǎng)豐富,既能代糧,又能作菜,可炒食、煮食、糖餾。塊莖耐貯藏,可延長供應期,有堵淡補缺的功能。塊莖中含副腎皮素,干制入藥,為滋補強壯劑,對虛弱、慢性腸炎、糖尿、遺尿、遺精、盜汗、祛痰等病有輔助療效。

(一)生物學特征特性
    山藥都用無性繁殖,須根系,發(fā)芽后根著生于莖基部,呈水平方向伸展,達1米,主要分布于20厘米~30厘米的土層中。橫斷面圓形或多棱形,右旋。地下塊莖有長圓柱形、圓筒形、紡錘形、掌狀或團塊狀。外皮有紅褐、黑褐、紫紅等色澤,肉白色,也有淡紫色,表面密生須根。葉先端尖,基部戟狀,葉柄長,葉腋發(fā)生側枝或形成氣生塊莖,稱零余子?;▎紊菩郛愔辏霠罨ㄐ?,花小、白色或黃色。蒴果具3翅,扁卵圓形,栽培中極少結實。
    山藥性喜高溫干燥,塊莖 10 C時開始萌動,莖葉生長適溫為 25C~28 C,塊莖生長適宜的地溫為 20 C~24C,葉、蔓遇霜枯死,塊莖能耐—15 C的地溫。短日照能促進塊莖和零余子的形成。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土質肥沃疏松、保水力強,土層深厚的沙質壤土最好。

(二)品種選擇
    中國栽培的山藥是薯蕷屬下,兩個能形成地下肉質塊莖的栽培種。
    1.普通山藥(D.batata)又名家山藥。葉對生、莖圓、無棱翼,葉脈7~9條突出。這類中按塊莖形狀又可分為三類。扁塊種,塊莖扁形,似腳掌如江西、湖南、四川貴州的腳板薯,浙江瑞安的紅薯。圓筒種,塊莖短圓形或不規(guī)則團塊狀,如黃巖薯藥、臺灣圓薯。長柱種,塊莖長30厘米~100厘米,直徑3厘米~10厘米,如江西南城的淮山藥,江蘇宿遷、郊縣、沛縣的線山藥、牛腿山藥、雞腿山藥等。
    2.田薯(D.alata)又名大薯,莖具棱翼,葉柄短、葉脈多為7條,塊莖甚大,有的重達40公斤以上。按塊莖形狀也分三類。扁塊種,如廣東葵薯、福建銀杏薯。圓筒種,如臺灣白薯、廣州早白薯。長柱種,如臺灣長白薯、江西廣豐的千金薯和牛腿薯等。

(三)播種
    1.整地挖溝或打洞 栽培山藥以輕松肥沃、土層深厚的沙質壤土為宜,用充分腐熟的面肥撒勻后耕翻。一般栽培山藥需深翻,栽培扁塊種和圓筒種耕深較淺,耕翻30厘米后按60厘米~100厘米寬作平畦或高畦栽培。長柱種按行距2米~3米距離,挖一深度與山藥產品器官長度相等的深溝,一般深60厘米~100厘米、寬33厘米的深溝,挖土時表土與心土分兩邊堆放,經日曬風化后擇晴天填土。填土時先填心土,后填表土,分層踩實。其踩法是兩腳貼溝壁踩,中間留一條松土,每次填土不超過10厘米~12厘米。如此分層踩實,直至將溝變成壟,在壟中間一條松土線上插蘆葦作標記,等待播種。這種傳統(tǒng)的挖山藥溝的栽培方法費工、費力。近年江蘇沛縣種長山藥已用打洞栽培代替挖山藥溝的栽培方式。打洞栽培是于秋末冬初,經施肥、平整后,在冬閑時按行距70厘米放線,在線上用鐵鍬挖5厘米~8厘米的淺溝,然后用打洞工具在線內按株距25厘米~30厘米打洞,要求洞壁光滑結實,洞徑8厘米左右,深150厘米備用。
    2.栽植 江淮流域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栽植,傳統(tǒng)的挖山藥溝的栽培方法應在做好的山藥壟上開溝,溝底與地面平,溝中澆水。若用山藥尾子栽植的,應將山藥尾子順溝按同一方向橫臥或傾斜插入,并在每一芽頭附近插入陳蘆葦稈作標記,避免中耕時傷芽和引導新生山藥沿稈下伸。在栽植時,山藥施肥應與薯塊隔開,以免爛薯。
    打洞栽培在播種時先用寬20厘米的地膜覆蓋洞口,隨即把山藥種薯上的芽對準洞口,以便新生山藥塊莖順利人洞,最后培成寬40厘米、高20厘米的壟,結合培壟,在壟間施肥整平。

(四)田間管理
    山藥的田間管理工作有澆水、施肥、拔草、鋪糞、蓋草、支架、理蔓、整枝及控制零余子的產量等工作。
    1.水肥管理 山藥葉片正反面都有很厚的角質層,所以十分耐旱,在栽植時澆沉溝水后覆土,出苗前可以不再澆水。山藥的吸收根系分布淺,發(fā)生早,呈水平方向伸展,用鋤頭中耕易傷根系,多數(shù)采用拔草、蓋土、蓋草的管理方法。山藥采用分期追肥的方法,在山藥溝的兩側開溝施腐熟的廄肥或餅肥,6月份莖葉生長盛期、7月份塊根大量積累養(yǎng)分時各追一次。在施氮肥的同時,施草木炭等磷、鉀肥料效果很好。如用黃糞為追肥,宜遠離塊莖,以免燒壞薯塊。山藥行距較大,一般都間套速生蔬菜,對速生蔬菜進行肥水管理,往往利及山藥,可以節(jié)省山藥的肥水管理工作。
      2.支架、理基、整枝 山藥莖長,纖細脆弱,易被風吹斷,一般應立支架。山藥支架高,其產量也高,通常3米左右。山藥多數(shù)不整枝,但除去基部2~3個側枝,能集中養(yǎng)分,增加塊莖產量。同樣原理,山藥零余子產量過高,也會影響地下塊莖的產量,故應及早抹去過多的零余子。
    3.病蟲害防治 山藥病害有炭疽病、線蟲病、枯萎病、白澀病、根腐病等,蟲害有蠐螬、斜紋夜盜蛾、山藥葉蜂等。江淮流域以炭疽病及線蟲病較多。
    炭疽病的農業(yè)防治措施是拔草、松土、雨澇天氣及時排出田間積水,防止塌洞。一旦發(fā)現(xiàn)有病,其初期可用65%的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的多菌靈膠懸劑800倍液噴霧,7~10天噴一次,共噴2~3次。
    線蟲病是近年發(fā)現(xiàn)山藥塊莖的一大病害。防治方法除了推廣打洞栽培外,應提倡3年以上輪作,播種前將殺蟲藥劑均勻地撒在10厘米深的種植溝內,一般每畝使用 5%滅克磷顆粒劑 6 000克,或 5%的敵線靈乳油8 000克。

(五)采收留種
    一般山藥應在莖葉全部枯萎時采收,過早采收產量低,含水量多易折斷。如不急于上市,可在地里保存過冬,至遲可延遲到翌年3月中、下旬,萌芽前采收。一般畝(1畝=667平方米)產 1500公斤~3 000公斤。小面積豐產地可達 7 000公斤以上。
    山藥在江淮流域一般開花不結籽,生產上用無性繁殖材料播種,其方法有三。
    1.頂芽繁殖法 長柱種山藥莖端有一肉質粗硬、不堪食用的部分,俗稱山藥尾子,可以用來繁殖。用山藥尾子繁殖,一般每塊切取60克~80克,栽下后有頂端生長優(yōu)勢、產量較高,但繁殖系數(shù)不能提高,即今年栽的面積只能與去年相等。
    2.切塊繁殖 為了提高繁殖系數(shù),緊接山藥尾子的食用部分切塊催芽,待長出不定芽后栽植。
    3.零余子繁殖法 山藥葉腋中長出的氣生塊莖稱零余子,可以用來擴大繁殖。用零余子繁殖花工少、占地小、繁殖系數(shù)大,山藥不易退化,是生產上不可缺少的繁殖方法。但用零余子繁殖法是用去年收下的零余子,留至今春播種,秋余只能收到13厘米~16厘米長,200克~250克重的小山藥,必須在翌年春季再種,前后需三年方能收到產品。

(六)貯藏加工
    山藥薯塊耐寒,必要時可以就地貯存,延遲至次年3月上中旬采收。也可用土窯貯藏,窖中山藥與沙土相間層積貯藏,最后覆土呈屋脊形,上蓋稻草防止雨水侵入。窖內保持 10 C~15 C,一直可貯存到次年 4~5月。
    山藥除鮮山藥供應市場外,近年也有將鮮山藥加工成毛條或光條出口。毛條的制法是將山藥浸水、刮皮、硫磺熏蒸、曬干后便制成粗制品毛條。將毛條浸水泡軟、撒上淀粉、搓光、切成16厘米~18厘米的山藥條,再撒上淀粉,搓光、曬干便成精制品光條。 

農村網(wǎng)  責任編輯:農村網(wǎng)
 

      溫馨提示:您正在瀏覽的文章是“山藥的栽培技術”
      原載地址:http://gzstnw.cn/news/20110609/6349.html
      版權聲明:本網(wǎng)站刊載的資訊由網(wǎng)友提供分享,資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表示農村網(wǎng)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建議。網(wǎng)友轉載請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處。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對于農村網(wǎng)的原創(chuàng)作品,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版權屬于農村網(wǎng)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凡用于商業(yè)用途需征得書面同意,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 新聞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新聞資訊
點擊排行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使用協(xié)議 | 版權隱私 | 幫助中心 | 網(wǎng)站地圖 | 網(wǎng)站留言 | RSS訂閱
    工信部信軟〔2015〕440號   農市發(fā)[2016]2號   國發(fā)〔2015〕40號   農發(fā)〔2017〕1號   中央一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