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農業(yè)技術 » 種植技術 » 正文

影響小麥分蘗的因素有哪些?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1-11-21  瀏覽次數:81409
內容摘要:黃淮海麥區(qū)小麥冬前壯苗的標準是:冬前單株平均能發(fā)生2~3個分蘗,4~5條次生根,主莖能長出6~7片葉(包括心葉),達到葉片、根系和分蘗同步生長。影響因素如下: 品種:冬性強的品種春化階段時間長,分蘗多;春性強的品種分蘗較少。 積溫:出苗后至越冬前
    黃淮海麥區(qū)小麥冬前壯苗的標準是:冬前單株平均能發(fā)生2~3個分蘗,4~5條次生根,主莖能長出6~7片葉(包括心葉),達到葉片、根系和分蘗同步生長。影響因素如下:
品種:冬性強的品種春化階段時間長,分蘗多;春性強的品種分蘗較少。
積溫:出苗后至越冬前,每出生一片葉約需70~80℃的積溫。要保證冬前形成壯苗(按6葉1心計算),需0℃以上積溫為490~565℃。晚播小麥積溫不足,葉數少,分蘗也少。
地力和水肥條件:地力高、氮磷豐富、土壤含水量在70%~80%時有利于分蘗。單株營養(yǎng)面積合理、肥料充足尤其是氮磷配合施用,能促進分蘗發(fā)生,利于形成壯苗。生產上,水肥常常是分蘗多少的主要制約因素,往往可通過調節(jié)水肥來達到促、控分蘗的目的。
播種密度和深度: 冬小麥宜稀播, 播種深度4~5厘米; 春小麥播種深度3~4厘米有利于分蘗。播種過密, 植株擁擠, 爭光旺長, 分蘗少。播種深度超過5厘米, 分蘗就要受到抑制; 超過7厘米則苗弱, 很難分蘗或者分蘗晚而少。

農村網  責任編輯:農村網
 

      溫馨提示:您正在瀏覽的文章是“影響小麥分蘗的因素有哪些?”
      原載地址:http://gzstnw.cn/news/20111121/16782.html
      版權聲明:本網站刊載的資訊由網友提供分享,資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表示農村網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建議。網友轉載請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處。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對于農村網的原創(chuàng)作品,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版權屬于農村網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凡用于商業(yè)用途需征得書面同意,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 新聞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新聞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使用協(xié)議 | 版權隱私 | 幫助中心 | 網站地圖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工信部信軟〔2015〕440號   農市發(fā)[2016]2號   國發(fā)〔2015〕40號   農發(fā)〔2017〕1號   中央一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