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農(nóng)業(yè)技術 » 種植技術 » 正文

稻棉蒜薯四熟制栽培模式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1-06-09  瀏覽次數(shù):8703
內(nèi)容摘要:安徽繁昌縣高安農(nóng)技站推廣了旱稻、棉花、青蒜、馬鈴薯一年四熟立體栽培模式,其中每667平方米收旱稻213千克,籽棉200.7千克,青蒜510千克,馬鈴薯1480千克,獲得了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栽培模式如下。 一、種植方式 每種植帶1米。棉花單行壟作,棉花行

  安徽繁昌縣高安農(nóng)技站推廣了旱稻、棉花、青蒜、馬鈴薯一年四熟立體栽培模式,其中每667平方米收旱稻213千克,籽棉200.7千克,青蒜510千克,馬鈴薯1480千克,獲得了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栽培模式如下。

  一、種植方式

  每種植帶1米。棉花單行壟作,棉花行按50厘米寬單行起壟,壟間距1米,兩壟中間做成50厘米寬的畦面。棉花株距25厘米,行距1米,每667平方米種植2500株。在2壟棉花行中間畦上移植2行旱稻,株距16厘米,每667平方米種植8000叢。旱稻收獲后,在畦上條播3行老蒜,株距5厘米,行距13厘米,每667平方米種植40萬株。棉花、青蒜收獲后,全田植入馬鈴薯,穴距40厘米,行距90厘米,每穴播薯種3~4塊,間苗后每667平方米留6000株。

  二、種植管理技術

  1.旱稻。品種選擇巴西陸稻。4月上旬將種子浸于水中2~3天,種子吸足水分后即可播種。采取旱育秧方式或進行營養(yǎng)缽育苗,雙膜覆蓋,秧齡控制在25~30天,葉齡3.5~4.5葉時,5月上旬移栽2行旱稻于兩棉花行中間畦上。營養(yǎng)缽育苗,每缽播4粒種子;旱育秧,移栽時每穴栽4個基本苗。栽前每667平方米基施豬屎糞1000千克,進口復合肥15千克。栽后5~10天中耕除草,同時每667平方米澆施尿素10千克、氯化鉀4千克,促進有效分蘗。抽穗灌漿期每667平方米用尿素0.5千克,加磷酸二氫鉀0.15千克,對水50千克進行葉面噴霧,以利齊穗。另外,為防止倒伏,可在拔節(jié)前后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120克,對水60千克進行葉面噴施,以控制節(jié)間伸長。同時,注意防治螟蟲及草害。8月上、中旬旱稻成熟后,及時收割讓茬。

  2.棉花。選用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抗病蟲品種,如泗棉10號、抗蟲棉等。4月中旬營養(yǎng)缽育苗,5月中旬移栽,苗齡控制在28天。棉花單行移植在壟上,栽前每667平方米基施豬屎糞、土盡可能肥2500千克,餅肥40千克,進口復合肥15千克,尿素20千克。5月中、下旬苗期結合中耕除草,每667平方米追施碳銨25千克,或尿素7千克~10千克。7月上、中旬花鈴期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5千克。7月底至8月初打頂心,8月中旬打邊心,抹贅芽。同時做好整枝、打杈、化控、病蟲害防治等工作。后期補施蓋頂肥。棉花12月份收獲后,及時讓茬。

  3.青蒜。品種選用二水早。8月上、中旬收獲后,深翻、滅茬、除草、作畦,在畦上播3行老蒜。播時將蒜瓣閽蓋剝除,按瓣片大、中、小分級播種,播種深度為2~3厘米。播前每667平方基施有機肥1500千克,尿素10千克,過磷酸鈣25千克。播后澆施腐熟人畜糞30擔,之后用草木灰覆蓋。出苗后,中耕除草、培土,每667平方米澆施腐熟糞肥1500公斤或尿素5千克~7千克,以利苗全、苗壯。12月下旬起青蒜讓茬。

  4.馬鈴薯。品種選用抗病、早熟品種,如克新4號、鄭薯2號等。棉花、青蒜于12月下旬收獲后,翻耕全田、除草、作畦,播種馬鈴薯。薯種播前切導體催芽??蛇x擇表皮光鮮、大小適中、無病蟲害、無凍傷的薯種,按有效芽眼切成薯塊,用草木灰拌和消毒,將薯塊與濕土分層相間放置,堆放3~4層。如溫度較低,最上層覆土后蓋塑膜增溫,15~20天后,芽長2厘米即播種。大田播前667平方米基施土雜肥2000公斤,餅肥50千克,過磷酸鈣25千克,尿素20千克,草木灰15擔。播前澆施腐熟人畜糞1500公斤,覆土蓋膜。幼苗出土后,破膜放苗。出苗后,667平方米澆施腐熟糞肥1500公斤,或尿素7千克~10千克。對長勢旺的薯苗,在初花期用縮節(jié)胺30毫克/千克~40毫克/千克加以控制。5月上旬收獲、滅茬。

 

農(nóng)村網(wǎng)  責任編輯:農(nóng)村網(wǎng)
 

      溫馨提示:您正在瀏覽的文章是“稻棉蒜薯四熟制栽培模式”
      原載地址:http://gzstnw.cn/news/20110609/6793.html
      版權聲明:本網(wǎng)站刊載的資訊由網(wǎng)友提供分享,資訊內(nèi)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表示農(nóng)村網(wǎng)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建議。網(wǎng)友轉(zhuǎn)載請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處。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對于農(nóng)村網(wǎng)的原創(chuàng)作品,受國家知識產(chǎn)權保護,版權屬于農(nóng)村網(wǎng)所有。轉(zhuǎn)載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凡用于商業(yè)用途需征得書面同意,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 新聞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新聞資訊
點擊排行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使用協(xié)議 | 版權隱私 | 幫助中心 | 網(wǎng)站地圖 | 網(wǎng)站留言 | RSS訂閱
    工信部信軟〔2015〕440號   農(nóng)市發(fā)[2016]2號   國發(fā)〔2015〕40號   農(nóng)發(fā)〔2017〕1號   中央一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