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農業(yè)百科 » 茶葉大全 » 茶器 » 正文

六大茶類如何搭配建水紫陶壺?不同茶性如何搭配建水紫陶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24-10-23 19:33  來源:昵茶網  瀏覽次數:1685
內容摘要:中華茶飲源遠流長,深入人們的生活,形成了獨特的茶文化。在茶文化的發(fā)展進程中,各類飲茶器皿也層出不窮,其中建水紫陶壺因其獨特的氣孔結構,用來泡茶,泡出來的茶湯不僅醇郁芳馨,茶壺使用時間越久,壺身色澤就愈

中華茶飲源遠流長,深入人們的生活,形成了獨特的茶文化。在茶文化的發(fā)展進程中,各類飲茶器皿也層出不窮,其中建水紫陶壺因其獨特的氣孔結構,用來泡茶,泡出來的茶湯不僅醇郁芳馨,茶壺使用時間越久,壺身色澤就愈加光潤古雅。

中國茶葉據統計有6000多個品種,按制作方式分類為三大類,即不發(fā)酵茶、半發(fā)酵茶、全發(fā)酵茶;按商品分類為六大類,即紅茶、綠茶、白茶、黃茶、黑茶、烏龍茶(青茶)。

今天我們就給大家說一下根據不同茶性,如何搭配紫陶壺。

綠茶

綠茶屬于不發(fā)酵茶,是我國茶葉產量中最多的一類,綠茶中保留的天然成分,對防衰老、防癌、抗癌、殺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為其他茶類所不及。

綠茶主要品種有:西湖龍井茶,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云霧,六安瓜片,太平猴魁,顧渚紫筍茶,信陽毛尖茶,竹葉青,恩施玉露,普陀佛茶。

綠茶湯色青嫩,不耐悶,宜選擇符合下列要求的紫陶壺:

壺型:口蓋大,身桶宜矮不宜高

容量:250cc及以上

紅茶

紅茶與綠茶恰恰相反,是一種全發(fā)酵茶(發(fā)酵程度大于80%)。紅茶的名字得自其湯色紅。紅茶在加工過程中發(fā)生了化學反應,鮮葉中的化學成分變化較大,茶多酚減少90%以上,產生了茶黃素、茶紅素等新成分。

紅茶可以幫助胃腸消化、促進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腫,并強壯心肌功能。

我國紅茶品種主要有:祁紅、滇紅、霍紅、蘇紅、越紅、川紅、吳紅,其中尤以祁門紅茶最為著名。

紅茶宜選擇符合下列要求的紫陶壺:

壺型:壺身較高深、窄長的

容量:200cc以上均可

烏龍茶

烏龍茶亦稱青茶、半發(fā)酵茶,以本茶的創(chuàng)始人而得名。綠茶和烏龍茶是由用一種茶樹所生產出來的。最大的差別在于有沒有經過發(fā)酵這個過程。因為茶葉中的兒茶素會隨著發(fā)酵溫度的升高而相互結合,致使茶的顏色變深,但因此茶的澀味也會減少。

其功效有:預防蛀牙、消除危害美容與健康的活性氧、改善皮膚過敏、減肥瘦身、抗腫瘤、預防老化功效。

烏龍茶的主要產地在福建、廣東和臺灣。以閩北的武夷巖茶、閩南的鐵觀音、廣東單從和臺灣的凍頂烏龍茶為最佳。

烏龍茶宜選擇符合下列要求的紫陶壺:

壺型:宜矮不宜高,能表現茶香特質

容量:按照茶量的不同而選擇不同容量的壺,一般為80cc-200cc內

黑茶

黑茶屬于后發(fā)酵茶,是我國特有的茶類,黑茶是利用菌發(fā)酵的方式制成的一種茶葉,它的出現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黑茶有補充膳食營養(yǎng)、助消化、解油膩、順腸胃、降脂、減肥、軟化人體血管、預防心血管疾病、抗氧化、延緩衰老、延年益壽、抗癌、抗突變、降血壓、改善糖類新代、降血糖、防治糖尿病、殺菌、消炎、利尿解毒、降低煙酒毒害多重功效。

黑茶按地域分布,主要分類為:湖南黑茶(茯茶、千兩茶、黑磚茶、三尖等)、湖北青磚茶、四川藏茶(邊茶)、安徽古黟黑茶(安茶)、云南黑茶(普洱茶)、廣西六堡茶及陜西黑茶(茯茶)。

黑茶宜選擇符合下列要求的紫陶壺:

壺型:壺腹較大的壺,因為普洱茶的濃度高,用腹大的壺可避免茶湯過濃

容量:200cc以上

黃茶

黃茶最芽葉細嫩,顯豪,香味鮮醇。黃茶的基本制作工藝近似綠茶,但在制茶過程中加以閃黃,因此具有黃湯黃葉的特點,這是制茶過程中進行悶堆的結果。

主要品種有:君山銀針,溈山毛尖,霍山黃芽,霍山黃大茶等。

黃茶宜選擇符合下列要求的紫陶壺:

壺型:口蓋較大

容量:200cc以上

白茶

白茶最主要的特點是毫色銀白,素有”綠妝素裹“之美感,且芽頭肥壯,湯色黃亮,滋味鮮醇,葉底嫩勻。沖泡后品嘗,滋味鮮醇可口,還能起藥理作用。中醫(yī)藥理證明,白茶性清涼,具有退熱降火之功效,防癌,抗癌,防暑,解毒,治牙疼,由其是陳年的白毫。

白茶的主要品種有:銀針,白牡丹,唝眉,壽眉等。尤其是白毫銀針,全是披滿白色絨毛的牙尖,形狀挺直如針,在眾多的茶葉中,它是外形最優(yōu)美之一,令人喜愛。

白茶宜選擇符合下列要求的紫陶壺:

壺型:口蓋較大,壺腹較窄,壺身較高

容量:300cc以上

農村網  責任編輯:農村網
 

      溫馨提示:您正在瀏覽的文章是“六大茶類如何搭配建水紫陶壺?不同茶性如何搭配建水紫陶”
      原載地址:http://gzstnw.cn/baike/42012.html
      版權聲明:本網站刊載的資訊由網友提供分享,資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表示農村網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建議。網友轉載請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處。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對于農村網的原創(chuàng)作品,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版權屬于農村網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凡用于商業(yè)用途需征得書面同意,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 農業(yè)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農業(yè)百科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幫助中心 | 網站地圖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工信部信軟〔2015〕440號   農市發(fā)[2016]2號   國發(fā)〔2015〕40號   農發(fā)〔2017〕1號   中央一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