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苞是茶籽(油茶樹的果實)真菌感染后形成的變態(tài)果,其色澤灰白或綠白,有的微帶紅色,其形狀、大小近似桃子,肥胖飽滿、表皮光滑發(fā)亮,且中空,果內(nèi)側(cè)為纖維狀,清明節(jié)前后則為茶苞成長的季節(jié)。
每年清明前后,正是茶苞成長的季節(jié),或白色,或青色,或為紅色,它們懸在樹冠上,或掛在邊緣枝頭上的,等待著山里娃娃的采摘。
它們看起來肉呼呼的,也沒有統(tǒng)一的形狀,摘下一顆雙手掰開,里面是空心的。和很多山上的野果一樣,山里孩子從不用清洗它們,采摘下來只需要用手或樹葉擦一擦就可以放進嘴里了。
好的茶苞果肉甘甜,松脆爽口,嚼起來還有一股清甜的汁水。如果運氣不好也有可能吃到苦的果實。甜可以讓你回味無窮,苦可以讓你苦到想吐。
還有另一種茶苞不是果實,而是葉子。其實就是油茶樹葉子枝頭新長出的葉子上還會長出一種厚厚的葉子,像剛長出的新鮮的木耳,這就是“茶耳”,人們也稱它為“貓耳朵”。我們用瑤話叫就更簡單明了,直接叫“茶葉”。
相對來說,“茶葉”大多帶著淡淡的甜味,苦的很少,所以相當受孩子們的歡迎。摘下來,放進嘴里甜甜的,同時還略帶有茶葉的清香氣息。
茶樹枝新長出的“茶葉”,嫩嫩的,肉質(zhì)為半透明狀態(tài),表面的顏色各種各樣,有青綠色的,也有紫紅色的,煞是好看。
摘下來的茶苞不用放袋子里,折一枝小樹枝,把枝杈去干凈,留尾部的枝杈,把茶苞串成一串串的,很方便就能攜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