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農業(yè)百科 » 茶葉大全 » 經(jīng)驗 » 正文

假普洱喝了會怎么樣 一招簡單分辨普洱茶真?zhèn)?/h1>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24-10-23 16:15  來源:昵茶網(wǎng)  瀏覽次數(shù):1427
內容摘要:隨著近年普洱茶在市場上的強勁表現(xiàn),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都把目光聚集在普洱茶上了,這也表明消費者對于普洱茶的獨愛,這一現(xiàn)象的誕生也被一些不法商販盯上了,為了謀取巨額利潤,不少不法商販就開始了做假普洱茶在市場

隨著近年普洱茶在市場上的強勁表現(xiàn),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都把目光聚集在普洱茶上了,這也表明消費者對于普洱茶的獨愛,這一現(xiàn)象的誕生也被一些不法商販盯上了,為了謀取巨額利潤,不少不法商販就開始了做假普洱茶在市場上銷售的事情,不少對普洱茶不是很了解的消費者就上當了,那么買到假的普洱茶的消費者來說最關心的是假普洱喝了會怎么樣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假普洱喝的一些反應和鑒別真假普洱茶的小技巧,讓大家在以后的普洱茶的選購過程中避免上當。

假普洱茶的一些特征:冒牌、做舊、小葉種制普洱茶、烘青工藝、紅茶工藝做普洱、臺地茶冒古樹茶、普通茶冒名山茶、拼配茶冒純料茶、機制茶冒手工茶、雨水茶冒春茶、谷花茶、人之山寨。

一、冒牌

這種假普洱茶的特征在古今中外各行各業(yè)皆有,不是啥稀奇事;有數(shù)量不小普洱茶,是那些二、三線小廠用大廠的包裝,連內飛、防偽都一模一樣;一般人很難看出來;

二、做舊:做舊有兩種,茶做舊,包裝做舊。

老茶難得;老茶值錢;

現(xiàn)在有一批人、以很強的團隊精神很專業(yè)地在做舊了,其做舊的手法技巧,真可謂苦心孤詣;有意思的是,我還真收到過幾款做得很不錯的假老茶,湯色葉相各有千秋,但就是陳香老韻做不出來——這有點想《鑒寶》的高仿品。遠非前幾年香港臺灣幾位的普洱茶大鱷那點濕倉水平可同日而語!沒有多少人消費者見過喝過真老茶的

至于包裝做舊,名堂更多,祖師爺出自臺灣香港,現(xiàn)在到處到處都有高手,連韓國人都會。

三、小葉種制普洱茶

06年下半年開始到07年上半年,從廣西、湖南、貴州、四川涌進大量的小葉種原料,以楚雄祿豐有“旱碼頭”之稱的廣通分流到不少廠家,某大廠,最高的時候一天運去5輛東風加長大貨車!

07年初,普洱、版納、臨滄等地方政府打擊這些茶的力度很大;這些茶躲在倉庫人不識;現(xiàn)在開始粉墨登場了,批發(fā)市場就有不少這樣的茶。

不論是按官方的標準還是茶友的說法,這些茶從性質上來說就不是普洱茶。——這種茶好鑒別:1、酸,無論泡濃泡淡,都去不掉那股酸味;2、無內飛,政府抓到罰款可不是鬧著玩的。

四、烘青工藝、紅茶工藝做普洱

烘青香高,渥紅湯亮。假花還比真花香。

這個不算嚴格的假,原料可以是很好的大葉種,只是加工工藝貓膩;這些茶一開始問題不大,但是存儲下去,就不行了。前幾年有個大廠,每每出品用一定的烘青加進去,那茶香啊!但現(xiàn)在開湯,難喝!

現(xiàn)在有不少做多做山頭茶、純料茶、手工茶的,往往采用的是用部分的紅茶工藝,鮮葉采來后并不正常時間殺青,待葉梗葉片開始有些大面積發(fā)紅才進入殺青程序。這種茶哪怕是剛做好的新茶,湯色都非常漂亮!這種茶目前我還沒喝過5年以上的,3、4年的問題沒有烘青的大,但在香氣口感的轉化上又明顯不如正宗工藝所制之茶,并且也是時間越長,問題越明顯。

這種茶好鑒別,就是泡開以后,大面積的紅葉紅梗。這跟茶農正常采摘的、茶梗端頭的一點點因指壓變紅、或者因疏忽偶爾的出的紅邊不一樣。

五、臺地茶冒古樹茶

此假普洱茶的特征是最常見的,比比皆是,到處都是,汗牛充棟,天涯海角、神州大地,懶得細說,僅舉一例:某不大不小的廠,出品了一批古六大茶山的古樹春茶,其中自然有倚邦革登,每餅凈重400克,限量生產(chǎn)20000餅。哈哈,用不到數(shù)學,用小學算術就知道其荒謬了。

六、普通茶冒名山茶

也常見得很,不亞于上述情況。梁山好漢排座次、被冒名山排座次,大致是這樣:班章、易武、冰島、景邁被冒最多,分別為冠亞季殿。我最頭疼的是班章,班章的人、茶、市場最復雜。第一,班章的茶農變化最典型,人民幣的力量是巨大的;勐海有個廠,當年天真地想壟斷班章茶,現(xiàn)在恐怕是以啞巴吃黃連的態(tài)度打落牙齒咽下肚子;第二、班章茶抬到的價位,與同時的其他著名古茶山比較,高得離譜;班章茶到1300元一公斤的那天(2007年3月27日),易武到450,景邁到380;這些茶山,其實如春蘭秋菊,風格不同,彼此彼此,價格略有高下正常,不至于差別如此之大。第三,市場已經(jīng)有一大批人在追捧班章,但追捧到手的,確是形形色色的山寨版。

七、拼配茶冒純料茶

依然正常,也不遜于上述情況。需要贅言的是對拼配與純料的看法。拼配,作為過程,為的是結果完美;換句話說,拼配就要揚長避短的作用,“拼配之美”嚴格表達是“拼配成美”。譬如很多農場茶要拼配臨滄茶,來發(fā)酵做熟茶,這很好;但易武古樹茶有必要拼配景邁茶嗎?班章茶有必要拼配冰島茶嗎?五糧液和茅臺需要勾兌波爾多喝嗎?

另外,所謂純料,追求的是風格;“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是事實,但不能說這兩片葉子就是兩種風格,追求純料大可不必鉆牛角尖鉆到到一片葉子做一餅茶。純料而純到能成風格為止,就可貴得很!這是我們云南很多古茶山能的無可比擬的價值。

純料一般就意味著古樹茶,價格自然高。拼配之茶,適合規(guī)模化、標準化、大眾消費的工業(yè)產(chǎn)品;純料之茶,適合茶友們個性化、多元化、更把普洱茶當成精神享受的文化產(chǎn)品。

八、機制茶冒手工茶

普洱茶加工工藝,尤其是生茶,機械化生產(chǎn)與傳統(tǒng)手工的區(qū)別主要在于殺青、揉捻、干燥三道程序。其口感滋味及隨后的變化,主要與這三個環(huán)節(jié)有關;至于是否石磨壓制、是否筍殼篾框,更多的是一種對傳統(tǒng)的態(tài)度、對工藝所蘊含的人文精神之美的追求,與品飲茶本身感官效果關系不大。機制茶冒手工茶的,市面上也是很多;但只要不是機器殺青烘干,僅僅是揉捻和壓制用機器;關系就不大。

九、雨水茶冒春茶、谷花茶

臺地茶產(chǎn)量最大的是夏茶,這個問題不大,難喝一點而已,不必細說,聊備一格。

下面就為大家奉上普洱茶好壞鑒別方法,讓大家在以后的選購過程中避免上當:

甜度:

此種甜說的是入口后在舌面上的直接表現(xiàn),千萬不要和回甘混為一談。其甜為高雅清甜,往往被回甘所掩蓋,喝茶有一定年限之后,能夠將各項滋味分離品味,既能領略,新茶客很難品出,甜度也是鑒別好壞之處,但不是關鍵。

茶湯:

茶湯是鑒別內質豐富度關鍵之一。茶湯粘稠度的鑒別請勿一點點茶湯喝入口中就來判斷,應該將茶湯稍試大口一些喝入口中,在口中迂回一周再咽下,一能感受其茶湯粘度,二能感受茶湯厚實飽滿度及其順滑感。

回甘生津:

回甘和生津為茶的基本滋味,比如臺地茶回甘和生津體現(xiàn)都比較快,但持久度較差,一般6泡之后就開始減弱,古樹茶此項滋味體現(xiàn)比較穩(wěn)定,快而持久。

苦澀:

苦澀也是鑒別茶好壞的關鍵,苦澀是茶的本性,任何茶都有,但表現(xiàn)較重的茶只有兩種原因:一種是茶樹齡較小,吸收土壤的養(yǎng)分較少,其他滋味表現(xiàn)較弱,此時這種原性就體現(xiàn)的尤為突出;另一種則為茶樹施肥,特別是尿素能迅速催長,但它會很快改變土壤結構,所以就會造成苦澀增加;

根據(jù)這兩點原因可以告訴大家,苦澀絕對不是茶氣,也不是說茶很刺激,放久了就不刺激了;還有人說不苦不澀不成茶這些均為錯誤觀點,苦澀是原性,也可說成是茶的缺點。

喉韻:

喉韻也是鑒別茶好壞的關鍵之二,也是非常之重要,喉韻就是在喉部形成的清涼舒適感,此感會使您呼吸都尤為的順暢,舒爽度較高,還有會形成喉部回甘生津,香韻久留的感受,而且在呼吸時這種韻味會隨呼吸帶入口中,此時您會產(chǎn)生錯覺,怎么喉部也能嘗到甘甜,香韻。

喉韻的產(chǎn)生是因為茶品內質豐富時,茶湯喝下時滋味會在喉部累加釋放,有的古樹茶在喝完茶后均能持續(xù)20-30分鐘之久,喉韻越久就代表內質越足。

耐泡度:

在品飲時,如果發(fā)現(xiàn)其中一項滋味在任意一泡發(fā)生減弱時,就證明此茶的耐泡度就只有到達于此,臺地茶一般6泡之后就會開始減弱,古樹茶都能持續(xù)至8-10泡以上,較好者能持續(xù)至12泡以上,所以千萬不要說您的茶能泡20幾泡,20幾泡您喝到的是茶的回甘,生津感覺,而且泡法不標準時,只要把茶量多投,水煮沸后停止加溫,能泡的更久,那都是茶店忽悠茶客專用語;耐泡度決定了茶的穩(wěn)定性,耐泡度越好,穩(wěn)定性越高。

穩(wěn)定性:

通過耐泡度的鑒別就能得出茶性的穩(wěn)定度,穩(wěn)定度越高,就證明此茶的內質尤為豐富,后期存儲時,才能穩(wěn)中求得后期之陳,所以由此又能證明很多茶客說便宜的新茶買回后刺激性強,放幾年陳化后就好喝了。

農村網(wǎng)  責任編輯:農村網(wǎng)
 

      溫馨提示:您正在瀏覽的文章是“假普洱喝了會怎么樣 一招簡單分辨普洱茶真?zhèn)巍?br>       原載地址:http://gzstnw.cn/baike/33182.html
      版權聲明:本網(wǎng)站刊載的資訊由網(wǎng)友提供分享,資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表示農村網(wǎng)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建議。網(wǎng)友轉載請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處。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對于農村網(wǎng)的原創(chuàng)作品,受國家知識產(chǎn)權保護,版權屬于農村網(wǎng)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凡用于商業(yè)用途需征得書面同意,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 農業(yè)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農業(yè)百科
    點擊排行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使用協(xié)議 | 版權隱私 | 幫助中心 | 網(wǎng)站地圖 | 網(wǎng)站留言 | RSS訂閱
    工信部信軟〔2015〕440號   農市發(fā)[2016]2號   國發(fā)〔2015〕40號   農發(fā)〔2017〕1號   中央一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