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滄源自治縣積極推進基層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拓寬黨員聯系服務群眾渠道,構建黨員聯系服務群眾工作體系,在全縣11個鄉(xiāng)(鎮(zhèn))黨(工)委、93個村(社區(qū))建立農民服務站(點),實現了全縣農民服務網絡鄉(xiāng)鎮(zhèn)、村(社區(qū))全覆蓋?! ?nbsp;
打破原來各鄉(xiāng)(鎮(zhèn))綜合辦公室和“七站八所”設置,實現一體化辦公、一站式辦結、一條龍服務,工作人員掛牌上崗,服務人員編制、服務隸屬和工作職責歸口單位不變,編制數、財政負擔不增加。農民服務點選址全部在鄉(xiāng)(鎮(zhèn))政府和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所在地,方便群眾。在各行政村建立農民服務點,由駐村干部和村(居)干部及大學生村官共同值班服務,工作采取上下聯動,行政村辦理不了的提交服務站解決。制定工作流程圖,對群眾申辦事項,符合條件立即辦、材料不齊指導辦、多頭處理并聯辦、跟蹤服務主動辦、出行不便上門(代理)辦。強化政策收費管理,除規(guī)定收費外,一律不收取任何費用?! ?nbsp;
實行處級領導掛鄉(xiāng)駐村、科技干部掛村駐組、一般干部掛組進戶包干制度,規(guī)定駐村干部工作時間、職責和任務,預約服務、首問負責、一次性告知、公開公示和責任追究等多項制度清晰明白。同時駐村工作組、村干部和大學生村官加大村級矛盾糾紛調處力度,做到村事“天天查”,現場講解有關政策、邀請村里宗族長輩調解、協調相關部門辦理服務,村有效化解糾紛。村級農民服務站做到有一個固定場所、一塊牌子、一部辦公電話、一本登記簿、一套制度和一張便民聯系卡。除大學生村官和駐村干部,其他村干部采取輪流值班制度,村里的事情村里解決,形成事事有人辦、時時可以辦工作格局。
目前,全縣形成以農民服務站(點)為主的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模式,群眾通過農民服務站(點)享受到更多的“知政權”和“知情權”,變“民求官”為“我為民”,維護了邊疆民族貧困地區(qū)穩(wěn)定。建站(點)以來,全縣11個農民服務站93個村(社區(qū))農民服務點接待群眾2.4萬人次,解答咨詢1.8萬件,發(fā)現和整改隱患587件,解決求助問題1852件,調解糾紛8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