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農(nóng)業(yè)百科 » 茶葉大全 » 文化 » 正文

傳統(tǒng)茶禮儀的基本動作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24-10-23 11:20  來源:昵茶網(wǎng)  瀏覽次數(shù):1355
內(nèi)容摘要:泡茶中的禮儀分為肢體語言和動作規(guī)范兩部分,肢體語言主要包括行走、站立、坐姿、跪姿、行禮等諸多方面,在行走過程中要注意雙肩放松,兩眼平視,下頜微收,不要隨意扭動上身,在泡茶過程中茶葉和壺嘴等東西不可直接

泡茶中的禮儀分為肢體語言和動作規(guī)范兩部分,肢體語言主要包括行走、站立、坐姿、跪姿、行禮等諸多方面,在行走過程中要注意雙肩放松,兩眼平視,下頜微收,不要隨意扭動上身,在泡茶過程中茶葉和壺嘴等東西不可直接用手觸碰,注意禮貌,并及時添水、敬茶。

站立是茶藝表演中儀表美的起點和基礎。挺拔的站姿會將一種優(yōu)美高雅、莊重大方、積極向上的美好印象傳達給大家。

坐姿在茶藝表演中代表一種靜態(tài)之美 。它是指屈腿端坐的姿態(tài)。跪姿主要出現(xiàn)在日韓等國的茶藝表演中。另外,舉行無我茶會時也會采用此種姿勢。(無我茶會是一種茶會形式, 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參與茶會的人都要自帶茶葉、茶具,每個人都要泡茶、敬茶、品茶,講究一味同心。)

跪姿就是指雙膝著地,臀部坐于自己小腿的姿態(tài)。鞠躬是行禮中最常見的表現(xiàn)。在一般情況下 ,行禮還預示著茶藝表演的開始。泡茶中的動作規(guī)范主要可以歸結(jié)為五條:

一是茶藝員或泡茶者一定要保持美麗優(yōu)雅的姿勢,不能隨意亂晃。

二是在泡茶過程中茶葉和壺嘴等東西不可直接用手觸碰。

三是要注意禮貌,不能將壺嘴朝向客人。

四是茶藝員或泡茶者在整個泡茶過程中盡量不要說話,以免對茶性的發(fā)揮造成影響。

五是倒茶姿勢不能過大,以免對優(yōu)雅的姿勢造成影響。

那么泡茶的傳統(tǒng)禮儀具體需要注意什么呢

一、備適當?shù)牟椟c

茶中含有大量的咖啡堿、茶多酚等,飲茶過多就會容易出現(xiàn)茶醉現(xiàn)象。

二、取茶

將茶筒中的茶葉放入壺或杯中,應使用竹或木制的茶匙攝取,不要用手抓。若沒有茶匙,可將茶筒傾斜對準壺或杯輕輕抖動,使適量的茶葉落入壺或杯中,這是講衛(wèi)生、講文明的表現(xiàn)。

三、逆時針的講究

在進行回轉(zhuǎn)注水、溫杯、燙壺等動作時用雙手回旋。一般使用右手,按逆時針方向,類似于招呼手勢,寓意“來、來、來”表示歡迎。反之則變成暗示揮斥“去,去、去”了。若為左手則為順時針。

四、順時針的講究

一般茶主人都以右手持壺或公道杯為賓客倒茶,應自左到右順時針倒茶,這樣壺口或公道杯是倒退著為賓客分茶,因為如自右到左逆時針則向前沖著為賓客倒茶,壺嘴不斷向前如一把利刃,變成一種含侵略性的動作,大家就會坐立不安。當然,如習慣左手持壺,則可自逆時針方向倒茶。

五、鞠躬禮

鞠躬禮是茶藝中最常見的禮儀,即彎曲身體向尊貴者或者來賓表示敬意,代表了行禮者(茶藝師)的謙卑與恭敬之意。鞠躬禮又分為站式、坐式和跪式三種,其中以站式和坐式最為常用。

站式鞠躬禮,以站姿為預備,兩手平貼大腿徐徐下滑,上半身平直彎曲,彎腰時吐氣,直立時呼氣。彎腰到位后要略作停頓,表示對賓客的敬意,再慢慢直起上身,同時手沿腿上提,恢復原來的站姿;坐式鞠躬禮,以坐姿為準備,彎腰后恢復坐姿,其他要求與站式鞠躬禮一致。

六、伸掌禮

伸掌禮常表示“請”、“謝謝”的意思,是茶藝活動中用得最多的示意禮節(jié)。行伸掌禮時應將手斜伸在所敬奉的物品旁,四指自然并攏,虎口稍分開,手掌略向內(nèi)凹,手心要有含著小氣團的感覺。另外,行伸掌禮的同時應欠身點頭微笑,講究一氣呵成。

七、叩指禮

叩指禮,顧名思義,是從古代的叩頭禮簡化而來的。叩頭有稱頓首,行禮時屈膝跪地,兩手著地,頭緩緩扶伏至于手前面的地上,頭觸地即抬頭。

后來,相傳是在乾隆皇帝微服私訪下江南時,為了體察民情,低調(diào)行事,便讓大臣用“手”代替“頭”,三指彎曲表示跪地,指頭輕叩幾下表示“叩首”,“叩首禮”由此而來。目前,叩指禮仍廣泛運用于茶事活動中。

八、奉茶禮

奉茶禮就是將泡好的茶恭敬的端給品飲者,端茶時最好用托盤,注意不要用手指接觸杯沿。端至客人面前時應略彎腰,說“請用茶”,也可伸手示意說“請”。

奉茶時注意不要單手奉茶,要將茶杯的正面對著賓客的一方,有杯柄的茶杯在奉茶時要將杯柄放置在客人的右手邊。

若客人較多時,應注意敬茶的順序:先為客人上茶,后為主人上茶;先為主賓上茶,再為次賓上茶;先為女士上茶,后為男士上茶;先為長輩上茶,后為晚輩上茶。

九、寓意禮

寓意禮指的是一些帶有美好寓意、祝福的禮儀動作,泡茶時無需多言,賓主自然心領神會。

1.鳳凰三點頭,用手提水壺高沖低斟反復三次,表示對來賓三鞠躬以示歡迎;

2.回旋注水,在泡茶、斟茶時,要用回旋法注水。若用右手則按逆時針方向,若用左手則按順時針方向,寓意著“來、來、來”,表示歡迎。

3.茶壺放置時不能把壺嘴對著客人,否則,表示請人快速離開。

4.“七分茶三分情”,即斟茶只斟七分滿,留下三分表示對客人的情誼。

5.續(xù)茶,即當賓客喝過幾口后,應及時續(xù)上,絕不能讓其茶杯見底。寓意著“茶水不盡、慢慢來飲,慢慢敘”。

6.鼓掌,表示對表演者的贊賞、鼓勵、祝愿、祝賀的禮節(jié)。

7.起立,是小輩對長輩或主人對賓客的敬意之舉,通常在迎候或送別時使用。

十、敬茶禮儀

標準的上茶步驟是:雙手端著茶盤進入客廳,首先將茶盤放在臨近客人的茶幾上或備用桌上,然后右手拿著茶杯的杯托,左手附在杯托附近,從客人的左后側(cè)雙手將茶杯遞上去,置于客人左前方。茶杯放置到位之后,杯耳應朝向右側(cè)。若使用無杯托的茶杯上茶時,亦應雙手捧上茶杯。

為客人敬茶時,一定要注意盡量雙手奉茶,切勿將手指搭在茶杯杯口上,或是將其浸入茶水,污染茶水。

在放置茶杯時,不要把茶杯放在客人的文件上,或是其行動時容易撞翻的地方。將茶杯放在客人面前與右手附近,是最適當?shù)淖龇ā?/p>

十一、續(xù)茶禮儀

為客人端上第一杯茶時,通常不宜斟得過滿。得體的做法是應當斟到杯深的2/3處,不然就有厭客或逐客之嫌。

一般來講,客人喝過幾口茶后,即應為之續(xù)上,絕不可以讓其杯中茶葉見底。

十二、品茶禮儀

當主人上茶之前,向自己征求意見,詢問大家“想喝什么”的時候,如果沒有什么特別的禁忌,可以在對方所提供的幾種選擇之中任選一種,或告之“隨便”。在一般情況下,若向主人提出過高的要求,是很不禮貌的。

主人為自己上茶時,在可能的情況下,應當即起身站立,雙手捧接,并道以:“多謝?!辈灰暥灰?,不理不睬。當其為自己續(xù)水時,亦應以禮相還。其他人員為自己上茶、續(xù)水時,也應及時以適當?shù)姆绞较蚱浯鹬x。

如果對方為自己上茶、續(xù)水時,自己難以起身站立、雙手捧接或答以“多謝”時,至少應向其面帶微笑,點頭致意,或者欠身施禮。不喝的涼茶、剩茶,千萬不要隨便潑灑在地上。品茶時,應一小口、一小口地細心品嘗。

在端起茶杯時,應以右手持杯耳。端無杯耳的茶杯,則應以右手握茶杯的中部。不要雙手捧杯,以手端起杯底,或是用手握住茶杯杯口。那樣做,或是煞有介事,或是動作粗魯,或是不夠衛(wèi)生。

使用帶杯托的茶杯時可以只用右手端起茶杯,而不動杯托。也可以用左手,將杯托連茶杯,托至左胸高度,然后以右手端起茶杯飲之。

飲茶的時候,忌連茶湯帶茶葉一并吞入口中,更不能下手自茶中取出茶葉,甚至放入口中食之。萬一·有茶葉進入口中,切勿將其吐出,而應嚼而食之。

飲蓋碗茶時,可用杯蓋輕輕將飄浮干茶水之上的茶葉拂去,不要用口去吹。茶太燙的話,也不要去吹,或是用另一只茶杯去來回倒涼茶水,最好待其自然冷卻。

十三、茶具清潔

客人進屋后,先讓座,后備茶。沖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凈,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難免沾上灰塵、污垢,更要細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沖茶、倒茶之前最好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這樣,既講究衛(wèi)生,又顯得彬彬有禮。

總之

茶禮儀體現(xiàn)了一個人學識修養(yǎng)、內(nèi)涵氣質(zhì)、交際能力的外在體現(xiàn),是我們?yōu)槿颂幨?、做人做事的基本儀禮規(guī)范,同時也更能體現(xiàn)出事茶者的個人品行、心態(tài)、內(nèi)涵等。

農(nóng)村網(wǎng)  責任編輯:農(nóng)村網(wǎng)
 

      溫馨提示:您正在瀏覽的文章是“傳統(tǒng)茶禮儀的基本動作”
      原載地址:http://gzstnw.cn/baike/44780.html
      版權聲明:本網(wǎng)站刊載的資訊由網(wǎng)友提供分享,資訊內(nèi)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表示農(nóng)村網(wǎng)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建議。網(wǎng)友轉(zhuǎn)載請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處。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對于農(nóng)村網(wǎng)的原創(chuàng)作品,受國家知識產(chǎn)權保護,版權屬于農(nóng)村網(wǎng)所有。轉(zhuǎn)載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凡用于商業(yè)用途需征得書面同意,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 農(nóng)業(yè)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農(nóng)業(yè)百科
    點擊排行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使用協(xié)議 | 版權隱私 | 幫助中心 | 網(wǎng)站地圖 | 網(wǎng)站留言 | RSS訂閱
    工信部信軟〔2015〕440號   農(nóng)市發(fā)[2016]2號   國發(fā)〔2015〕40號   農(nóng)發(fā)〔2017〕1號   中央一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