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市場動態(tài) » 經濟觀察 » 正文

六種方式解決生鮮宅配的“最后一公里”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4-03-11  瀏覽次數(shù):81550
內容摘要:解決生鮮宅配的最后一公里,本身不但蘊含著非常大的市場前景,而且也能為整個生鮮宅配市場松綁,減輕生鮮宅配企業(yè)的物流壓力,從而推動整個行業(yè)的合理分工。 梳理了和業(yè)內交流的一些成果,總結為六種方式: 第一種,配送到戶。 這是最常規(guī)的方式,但是成本最

  解決生鮮宅配的最后一公里,本身不但蘊含著非常大的市場前景,而且也能為整個生鮮宅配市場松綁,減輕生鮮宅配企業(yè)的物流壓力,從而推動整個行業(yè)的合理分工。

六種模式搞定生鮮電商的“最后一公里”

  梳理了和業(yè)內交流的一些成果,總結為六種方式:

  第一種,配送到戶。

  這是最常規(guī)的方式,但是成本最高。一般企業(yè)采用的是“面包車+一個司機一個配送員”的搭配方式,如果全城去送,基本上一天只能送十幾二十單,平均每單的成本非常高。

  有兩種情況相對會減輕一些,一種是三四線城市,新住區(qū)相對比較集中,整個城區(qū)也不大,用“一個三輪電動車和一個配送員”就可以送到,另一種就是會員地址比較集中,一個社區(qū)一個社區(qū)地集中配送,也能很大程度降低配送成本。

  第二種,自建配送分站。

  在大城市的各個城區(qū)或區(qū)域設立分站,統(tǒng)倉到分站之間用大型冷鏈車,分站到用戶之間采用“電動車+配送員”的標配(類似快遞)。這種模式的前提,會員數(shù)量呈規(guī)?;蛴凶銐虼蟮耐顿Y去支撐體系的運作。

  第三種,直營便利店的合作。

  在原有連鎖便利店的零售基礎上,增加服務項目,就像順豐在許多便利店進行加盟設點一樣,作為用戶自提點。但說實話,除非是自有連鎖便利店,或者是加盟品牌知名度夠大,否則合作難度有點大。不過對于國內基本都虧損的連鎖便利系統(tǒng)來說,這倒是延伸發(fā)展的一種很好的商業(yè)模式。

  第四種,社區(qū)店加盟。

  社區(qū)雜貨店,或者是小型菜店,一般以夫妻店為主,其本身的盈利模式比較簡單。以一個冷藏設備的硬件植入社區(qū)店,邀請其加盟,在每一單的快遞收入上與店主進行分成,也可以邀請店主提供“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服務。

  如果是長期經營的店主,基本和社區(qū)人都是認識的,這樣更方便進行服務;收貨人的自提行為,也能增加來店的人流量。

  但這個模式需要比較強大的公關能力,因為面對的是多而小的個體,需求各不相同;而且在硬件上的投入也比較大。后期確實可以形成一定的整合力。

  第五種,智能快遞箱。

  這個產品在全國推廣得非常快,幾家大型快遞公司都開始與這個系統(tǒng)進行合作,因為確實給快遞業(yè)帶來了非常大的便利。社區(qū)物業(yè)也非常歡迎,不但硬件的入駐會給物業(yè)帶來收入,而且也減輕了物業(yè)的服務壓力。

  這個技術其實很簡單,就是用銀行里專門給公司財務取對賬單的機器,淘汰掉小區(qū)信箱。

  有朋友在后臺說,這個東西離真正的生鮮物流還遠著呢!我覺得不然。其實現(xiàn)在小型的冷鏈設備技術是成熟的,完全有可能在后期對原有的系統(tǒng)進行升級改造。而且,現(xiàn)在許多生鮮宅配商都用可循環(huán)使用的小型保溫箱,除非是大熱天里送蔬菜,一般情況普通的智能快遞箱也能應對。

  從這個層面上看,國內做冷鮮設備的公司,是不是也有很大的占領終端的機會?!

  第六種,消費者打包。

  這是一種成本最低,但是對操作難度最大的辦法。簡單說,就是培養(yǎng)某個社區(qū)的食材意見領袖(比較吃得開的家庭主婦),然后由她組織社區(qū)內的會員統(tǒng)一采購,配送員只需把產品送到該人家中或指定地點,然后委托她召集會員自提。

  當然,這里面需要設置合理的利益激勵機制,但更關鍵的是這樣的模式能讓鄰里關系變得更融洽,會員更有歸屬感(既歸屬于你的品牌,也歸屬于她的小社群),而意見領袖要的更多其實是作為“領袖”的自豪感。

  堂主:建這樣的社群,建議以帶小孩的奶奶或媽媽入手,因為他們是家庭食材的主導者,每天閑適在家?guī)Ш⒆樱覍⒆拥慕】得舾?,又因為孩子容易與鄰里走得更近。

 ?。銢]發(fā)現(xiàn)嗎,有孩子的陌生家庭之間的鄰里關系也會很融洽?。?/p>

  作者:鐘文彬

農村網  責任編輯:農村網
 

      溫馨提示:您正在瀏覽的文章是“六種方式解決生鮮宅配的“最后一公里””
      原載地址:http://gzstnw.cn/news/20140311/30010.html
      版權聲明:本網站刊載的資訊由網友提供分享,資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表示農村網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建議。網友轉載請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處。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對于農村網的原創(chuàng)作品,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版權屬于農村網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凡用于商業(yè)用途需征得書面同意,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 新聞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新聞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使用協(xié)議 | 版權隱私 | 幫助中心 | 網站地圖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工信部信軟〔2015〕440號   農市發(fā)[2016]2號   國發(fā)〔2015〕40號   農發(fā)〔2017〕1號   中央一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