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農業(yè)新聞 » 國內動態(tài) » 正文

山東或讓農夫得到市民身份同時保存地皮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2-03-23  瀏覽次數:81152
內容摘要:今朝,山東已有部門地域在進行雷同帶地進城的摸索。山東省桓臺縣果里鎮(zhèn)后埠村2006年起頭施行舊村改革,現在已成為新型城鎮(zhèn)社區(qū),全村1200口人分兩批住上了樓房,讓農夫完成了帶地進城。 山東省河山部分克日提出,因為人口城鎮(zhèn)化較著后進于地皮城鎮(zhèn)化,本年將

  今朝,山東已有部門地域在進行雷同“帶地進城”的摸索。山東省桓臺縣果里鎮(zhèn)后埠村2006年起頭施行“舊村改革”,現在已成為新型城鎮(zhèn)社區(qū),全村1200口人分兩批住上了樓房,讓農夫完成了“帶地進城”。

  山東省河山部分克日提出,因為人口城鎮(zhèn)化較著后進于地皮城鎮(zhèn)化,本年將研究若何從政策層面支撐被征地農夫“留地安頓、帶地進城”。

  “帶地進城”更能保障農夫長處

  記者采訪領會到,山東淄博、濰坊等多個處所已不乏雷同“帶地進城”的摸索履歷,部門村群眾和專家以為,“帶地進城”更能保障農夫長處,但要完成人口和地皮同步城鎮(zhèn)化,社會保障還應同步跟進,防備“帶地進城”蛻變?yōu)?ldquo;被進城”、“半進城”。

  “城鎮(zhèn)化的本色,是人口的城鎮(zhèn)化,而不但僅是地皮的城鎮(zhèn)化。”山東省社科院省情綜合研究中間研究員秦慶武在擔當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可是,鼎新關閉以來,我國人口的城鎮(zhèn)化速率卻遠遠跟不上地皮的城鎮(zhèn)化。”

  山東省河山資本廳廳長徐景顏在克日召開的全省河山資本事情集會上給出了如許一組數字:2000年至2010年的十年間,山東省會鎮(zhèn)建設用地增長3667平方千米,城鎮(zhèn)人口只增長了1265萬人。依照城鎮(zhèn)建設用地每增長1平方千米、城鎮(zhèn)人口增長1萬人的國家尺度,山東省人口城鎮(zhèn)化的速率較著滯后。

  為什么會有如斯龐大的反差?秦慶武說,緣由就在于地皮的城鎮(zhèn)化象征著新城區(qū)的建設、產業(yè)名目的進駐,是處所當局政績的表現;相對而言,人口的城鎮(zhèn)化則本錢昂揚,并且是“看不見”的政績。他說,“一個中等都會,人口城鎮(zhèn)化的本錢到達50萬元/人,大都會要跨越100萬元/人。本錢這么高,又看不出政績,會碰到不少停滯。”

  與此同時,在城鎮(zhèn)化的進程傍邊,落空地皮的“新市民”卻無法享有與都會住民一樣的社會資本,但愿進城后仍能保存承包地和宅基地,“帶地進城”的呼聲愈來愈高。據國務院成長研究中間2011年公布的一組查詢拜訪陳述,84%的農夫工但愿進城假寓后能保存承包地,67%的農夫工但愿能保存宅基地。

  為被征地農夫留下成長空間

  山東省這次提出,對在都會內和周邊村落施行征地的,要訂定美滿留地安頓政策,讓農夫“帶地進城”,為被征地農夫留下成長空間,鼓動勉勵和攙扶自主守業(yè)。

  記者領會到,今朝山東濰坊、淄博、臨沂、德州等多地都采納了保存農夫地皮、農夫轉市民的做法,但多限于縣市級城郊村的社區(qū)化改革。一些村群眾對“帶地進城”既喜又憂:“喜”的是農夫能保存地皮承包權權、宅基地使用權、團體收益分派權等權益,“憂”的是農夫很難真正享用市民報酬并融入都會糊口,有大概“被進城”、“半進城”。

  在濰坊壽光市桑家村,跨越三成的村民已住進樓房。村支書桑慶德以為,城鎮(zhèn)周邊的農夫“上樓”是局勢所趨,也是農業(yè)范圍化和屯子經濟成長的必要。大大都村民其實不否決征地,他們所關心的,是地皮權益和征地以后保障。

  “‘農夫市民化’的關頭,是可否享用和市民一樣的社會大眾資本。”在村支書桑慶德看來,農夫“帶地進城”以后“身份不明白”將是一個實際問題,“‘帶地進城’的農夫究竟應當以農夫仍是市民身份保存、成長?”

  他說,屯子和都會在醫(yī)療、教誨、低保、養(yǎng)老等方面的保障程度都紛歧致,“如果繼承以市民身份享用農夫報酬,村民們必定不高興;而如果所享用的根本社會保障和社會資本市民化,當局部分有無本領做到?”

  讓“新市民”享用到同等社會保障福利

  “帶地進城”可否充實保障被征地農夫長處、促成城鄉(xiāng)一體化成長,專家以為,關頭在于當局部分要從軌制層面出臺步伐,切實保障農夫保存地皮的收益權,同時從社會保障的角度進行軌制計劃。

  秦慶武指出,農夫所擔憂的地皮收益、社會保障等問題,偏偏是在現行征地舉動中沒有辦理好的問題。農夫市民化以后的保存成長權若何保障,必要各個當局本能機能部分構成協力,周全保障“新市民”得到公允公平的報酬。

  業(yè)內專家以為,一方面,當局能讓農夫保存幾多原有地皮、多大水平上享有保存地皮的收益權,仍必要從軌制層面進一步明白和庇護;其次,針對主觀存在的城鄉(xiāng)保障不同,還應創(chuàng)建城鄉(xiāng)一體化的保障系統,讓“新市民”享用到同等的社會保障福利。

  秦慶武提出,在前提容許的地域,當局部分理當得當放權給村團體,騰出一部門地皮以團體的情勢建廠房、商店進行出租,讓農夫在保存地皮的同時,從房錢中享用分紅。他以為,從必定意義下去講,這也是一種“帶地進城”。

  據后埠村村支書李方昌先容,村兩委將地皮承包給合作社集約經營,村民不必要種地,每一年可以騰出大量時間打工,年末每口人還可以分到500千克小麥、400千克玉米(或按時價折現);同時,操縱原有水域建設了“紅蓮湖生態(tài)園”,成長參觀農業(yè)、休閑農業(yè),2011年村民年人均純支出達1.3萬元,超越2011年山東均勻程度近五千元。

農村網  責任編輯:農村網
 

      溫馨提示:您正在瀏覽的文章是“山東或讓農夫得到市民身份同時保存地皮”
      原載地址:http://gzstnw.cn/news/20120323/18394.html
      版權聲明:本網站刊載的資訊由網友提供分享,資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表示農村網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建議。網友轉載請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處。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對于農村網的原創(chuàng)作品,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版權屬于農村網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凡用于商業(yè)用途需征得書面同意,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 新聞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新聞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幫助中心 | 網站地圖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工信部信軟〔2015〕440號   農市發(fā)[2016]2號   國發(fā)〔2015〕40號   農發(fā)〔2017〕1號   中央一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