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農業(yè)百科 » 茶葉大全 » 經(jīng)驗 » 正文

普洱茶品質特征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24-10-23 21:31  來源:昵茶網(wǎng)  瀏覽次數(shù):874
內容摘要:普洱茶產于云南省西雙版納、普洱等地,普洱茶是采用云南大葉種制作成的茶葉,分為生茶和熟茶,普洱生茶的品質特征為色澤墨綠,香氣清純持久,滋味濃厚回甘,湯色綠黃清亮,葉底肥厚黃綠;普洱熟茶的品質特征為色澤褐

普洱茶產于云南省西雙版納、普洱等地,普洱茶是采用云南大葉種制作成的茶葉,分為生茶和熟茶,普洱生茶的品質特征為色澤墨綠,香氣清純持久,滋味濃厚回甘,湯色綠黃清亮,葉底肥厚黃綠;普洱熟茶的品質特征為色澤褐紅或深栗色,沖泡后湯色紅濃透明,口感陳香醇厚,葉底鮮活。

普洱茶的特定條件:

第一,必須是一定區(qū)域內生產的普洱茶才能算得上普洱。這個一定去指的就是云南省西雙版納思茅臨滄寶山等大葉種茶區(qū)。很多外省仿制的普洱茶不能算得上真正的普洱。

第二,必須是采用云南大葉種制作的普洱茶才能算得上好的普洱。因為即使在云南當?shù)?,也有很多臺地茶,利用小葉種和中葉種茶樹制作普洱茶。但這些茶葉跟大葉種普洱的品質完全沒法相比。

第三,必須采用曬青毛茶作為原料制作的普洱茶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普洱。這也是傳統(tǒng)普洱茶制作的主要方式。

第四,必須經(jīng)過一定程度發(fā)酵的普洱茶才稱得上真正的普洱。也就是說很多當年的新茶,在沒有經(jīng)過自然成化和發(fā)酵,并不能完全凸顯出普洱的品質特點。

第五,必須使茶湯的水浸出物含量達到或超過38%以上,才能稱得上真正的普洱。很多小葉種茶樹加工的普洱,水浸出物含量達不到這個標準。

總體而言,只有達到了以上幾個標準的普洱茶才能算得上真正好的普洱。而現(xiàn)在的普洱茶又分為生茶和熟茶,很多新手朋友在喝茶的時候搞不清楚什么是生茶,什么是熟茶?這兩種茶有什么樣的區(qū)別呢?接下來我們再繼續(xù)來聊一聊。

普洱生茶與熟茶的區(qū)別:

普洱生茶和熟茶最大的區(qū)別,其實就是看在茶葉的加工過程中,有沒有運用到渥堆發(fā)酵工藝。如果使用云南大葉種原料,經(jīng)過攤涼殺青揉捻和曬干工序以后,不進行灑水渥堆發(fā)酵的工序,直接蒸青壓餅,則是生茶。如果灑水渥堆發(fā)酵,并壓餅后,則是熟茶。

湯色方面

生茶的外觀以青綠、墨綠為主。而熟茶的外觀通常以紅褐色或黑色為主,比較容易區(qū)分。在湯色方面,生茶湯色呈現(xiàn)青黃色或金黃色,更加清澈明亮通透,而熟茶紅褐烏潤,湯色紅濃,沒有生茶的茶湯那么透亮。湯色區(qū)別非常明顯。

滋味口感方面

普洱生茶和熟茶也有區(qū)別。生茶的口感比較強烈,茶氣茶性十足,有一股清香味道。而熟茶的滋味比較醇厚,口感沒有生茶那么刺激,具有獨特的陳香味,總體喝起來比較甘甜濃稠。而生茶相對來說更爽滑一些。

葉底方面

仔細辨認也可以看出兩者之間的不同。生產的液體比較柔軟新鮮,有伸張性,帶有活力。而熟茶的葉底褐紅烏潤,活力和伸張性欠缺一些。這是因為在制作過程中,人工渥堆發(fā)酵加速茶葉內質轉化造成的。

結語:

所以,普洱茶是一個整體的概念,其中的生茶和熟茶有一定的區(qū)別。大家在飲用的時候,尤其是新手,一定要結合自己的體質和飲茶習慣來選擇到底是喝生茶好還是喝熟茶好。這樣才能健康飲茶,合理飲茶。

農村網(wǎng)  責任編輯:農村網(wǎng)
 

      溫馨提示:您正在瀏覽的文章是“普洱茶品質特征”
      原載地址:http://gzstnw.cn/baike/34236.html
      版權聲明:本網(wǎng)站刊載的資訊由網(wǎng)友提供分享,資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表示農村網(wǎng)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建議。網(wǎng)友轉載請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處。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對于農村網(wǎng)的原創(chuàng)作品,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版權屬于農村網(wǎng)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凡用于商業(yè)用途需征得書面同意,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 農業(yè)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農業(yè)百科
    點擊排行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使用協(xié)議 | 版權隱私 | 幫助中心 | 網(wǎng)站地圖 | 網(wǎng)站留言 | RSS訂閱
    工信部信軟〔2015〕440號   農市發(fā)[2016]2號   國發(fā)〔2015〕40號   農發(fā)〔2017〕1號   中央一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