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前不久,由湖北省恩施市宣傳文化部門主辦的《清江放歌》原生態(tài)山民歌大賽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廣場舉行,40多支代表隊齊聚,一展歌喉。一曲曲悠揚婉轉(zhuǎn)、熱情奔放的山民歌吸引了數(shù)千名觀眾。恩施山民歌由“下里巴人”成為“陽春白雪”。
恩施州堪稱山民歌的海洋,其內(nèi)容豐富多彩,形式活潑多樣,有的還名揚世界。如:“正月里是新年嘞,咿喲喂,妹娃子去拜年嘞喲喂……”這是恩施人眾口相傳的民間小調(diào)——《龍船調(diào)》,該曲被譽為世界著名的25首民歌之一。
近年來,恩施市各級政府不僅加大了山民歌挖掘的投入,領導還帶頭傳唱,加大了包括山民歌在內(nèi)的非物質(zhì)文化保護力度。如今,到恩施旅游,不聽山民歌,枉到恩施。
文化、旅游“攀親戚”
一件商品貼上名牌商標,身價會成倍增長;一個地方打上文化的烙印,知名度會迅速上升,游客自會紛至沓來。文化的魅力不言而喻,獨特富有魅力的文化也可致富一方,這已成不爭的事實。李白的詩成就了許多的人間勝境;韓紅的《天路》激起人們對西藏雪域高原的無限向往;《劉三姐》讓世人對廣西壯族有了更深的了解。
“文化不能當飯吃,但飯吃飽后文化可以坐上席。”文化不興,則旅游不興,搶救、挖掘民族文化,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尤其重要,經(jīng)濟大發(fā)展、文化大繁榮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
人們知道《龍船調(diào)》,卻不一定知道恩施州的利川。恩施人切身感受到文化傳承、保護、弘揚的重要。恩施市深刻認識到這一點,把“旅游興市”與“文化強市”相提并論,并隨即提出了打造恩施大峽谷、恩施女兒會和恩施玉露茶三張名片。山民歌的挖掘、傳唱、推廣既是對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也是發(fā)展旅游經(jīng)濟的有效手段。
恩施的山民歌無處不在,“男女有所怨,相從而歌,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有著無比豐厚的生存土壤。要發(fā)展恩施旅游,就要先發(fā)展旅游文化,旅游文化的支點應在山民歌上。
例如,有著“東方情人節(jié)”美稱的恩施女兒會,每年都要賽歌,歌聲陶醉了無數(shù)來賓;梭布埡石林的歌王龔道金,一亮開嗓子,游客的心情便會豁然開朗;楓香坡的歌聲,讓人流連忘返;大峽谷的山民歌,唱得山都有了靈氣。山民歌正漸漸成為恩施旅游的一個亮點。
干群合力挖“寶藏”
恩施山民歌早在很久以前就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上至八九十歲的老人,下至五六歲的小孩都會唱。恩施的山民歌資源極其豐富,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歌有高亢激越的宣泄曲,有行云流水的詠嘆調(diào),有迂回舒緩的通俗唱法,也有狂吼疾呼的搖滾樂。“下里巴人”的遺風、“竹枝詞”的流韻、“五句子”的格律、優(yōu)美襯詞的烘托,男女對唱的方式,唱白夾雜、歌舞并舉的“路數(shù)”,灑脫潑辣的抒懷,愛情婚姻的主題等,構(gòu)成了恩施民歌獨特的地域民族特質(zhì)。
然而由于種種原因,這些民族文化的精髓正面臨失傳。搶救、保護、傳承民族文化已是刻不容緩。近年來,恩施州傾力打造民族文化,發(fā)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搶救、發(fā)掘、傳承活動。
該市組織拍攝了音樂敘事片《土家女兒會》,編導匠心獨運,使恩施大峽谷、梭布埡石林、恩施土司城、龍麟宮等景點在一曲曲山民歌中得到展現(xiàn)。民族文化使山水富有靈氣,旅游開發(fā)又為民族文化的發(fā)展找到了載體。
省音協(xié)民族音樂委員會原常務副主任張漢卿,癡迷于太陽河山民歌,為收集整理民歌走鄉(xiāng)串戶,刮風下雨都阻擋不了他的腳步。市文化館的同志,白天下鄉(xiāng)收集歌曲,晚上整理當天收集的歌曲,經(jīng)常工作到深夜。
政府部門和文化干部如此重視,群眾自是激情滿懷。被稱為“歌袋子”的太陽河鄉(xiāng)寶塔巖村的左名奎激動地說:“這些民歌不能失傳啊,不然等我死后就么子都沒有了!”
通過深入太陽河鄉(xiāng)、崔家壩鎮(zhèn)等地廣泛搜集,尋訪了一大批藏在深山的山民歌手,并發(fā)現(xiàn)不少過去聞所未聞的山民歌。目前已經(jīng)挖掘出《趕騾調(diào)》《拉煤號子》《豬販子腔》《燒火佬歌》《先生歌》等罕見的山民歌,為恩施山民歌的傳承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形式。
市文化館將收集的歌曲進行了整理、匯編,還將部分歌曲制成MTV,掛在市政府的門戶網(wǎng)站。此外,市文化館還組織山民歌骨干培訓,推廣山民歌。
芭蕉侗族鄉(xiāng)楓香坡風情寨成立了農(nóng)民藝術團,并修建了村民文藝表演的場所———踩歌堂。恩施市每年還通過舉辦土家女兒會和推薦選手到全國各地演出等方式,為山民歌的傳唱搭建舞臺,把山民歌唱出了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