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農業(yè)新聞 » 國內動態(tài) » 正文

浙江德清:“敬農節(jié)”農民田頭賽農藝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8-09-21  來源:農民日報  瀏覽次數:84240
內容摘要:這是一場力量的較量。按照比賽規(guī)則,每村各派一支隊伍,5人成組,需將50斤重的一擔稻谷,接力往返田埂,以速度論英雄。為保安全,
 這是一場力量的較量。按照比賽規(guī)則,每村各派一支隊伍,5人成組,需將50斤重的一擔稻谷,接力往返田埂,以速度論英雄。為保安全,只準許50歲以下的村民參賽,可李平心不服氣,54歲的他自告奮勇,代表村里“出戰(zhàn)”。果然不負眾望,由于最后一棒他的逆襲反超,將成績鎖定2分41秒,比賽雖未結束,前三已是囊中之物。

李平心是浙江省德清縣阜溪街道民進村人。過去也算是一等一的勞動能手,別說50斤稻谷,更重的他都肩挑背扛,十幾里不喘氣。但15年前,自家田塊便已流轉他人,長年不種地,田埂挑谷還能行不?說實話,李平心起初也無底氣,可一挑起擔子,仿佛力氣猛竄上來,健步如飛,還頗為穩(wěn)當。

9月17日,德清縣“敬農節(jié)”在阜溪街道拉開帷幕。依照傳統(tǒng)習俗,當地人會以慶豐收的方式,感恩自然的賜予、土地的供給,并祈愿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而今年,“敬農節(jié)”有了“更新版”,專門設置了農業(yè)技能比武。參與者清一色都是當地農民,除了比挑擔快,還有項極富特色的打蠶籠比賽。

地處江南水鄉(xiāng)的德清縣,養(yǎng)蠶業(yè)一度極為鼎盛。農村有句諺語:勤養(yǎng)豬,懶養(yǎng)蠶,28天見現錢。言下之意,便是相比養(yǎng)豬,養(yǎng)蠶既風險小,又見效快。所謂“蠶籠”,即專門用于結繭成蛹,由麥秸和稻草做成,屬于一個需要男女搭配的農活兒。

這次比的是擰草繩和打蠶籠。只見一頭有人轉鐮刀,算是輕松活,另一頭則要用濕潤的稻草打繩,里頭門道不少。既要打得快,還要打得牢。完成這步,還只是一半。接下來,兩根草繩再次固于鐮刀把,需將一簇簇筆直、干凈、遒勁的麥秸段絞在其中,隨著鐮刀轉動,麥秸被擰成了很多的十字,活脫脫一件藝術品!

姜還是老的辣。最后,拔得頭籌的是57歲的陳福根。6米長的蠶籠,他僅用了十多分鐘,而且評委一致認為,數老陳打得最標準。陳福根說,從小,家里養(yǎng)活兄弟姐妹,靠的都是養(yǎng)蠶制繭,雖然如今早已不養(yǎng)蠶,可30多年過去,手藝仍熟捻于心。

在陳福根看來,養(yǎng)蠶在德清已很少見,但這些傳統(tǒng)手藝不能丟,現在,許多村莊正開發(fā)旅游,像打蠶籠、剝蠶繭、軋蠶花等,都很適合演變?yōu)楣┯慰腕w驗的項目。如此一來,農耕文化也算以另一種方式延續(xù)生命,走近現代人的生活。

記者看到,今年德清的“敬農節(jié)”,此類參與性的活動真不少。主辦方還專門開辟了農民豐收市集,掃蠶花地、攤簧二小戲等,還有十樣景燈制作、青圓子制作等,一系列非遺文化活動精彩紛呈,不光農民積極參與,也吸引了周邊不少游客。

農村網  責任編輯:農村網
 

      溫馨提示:您正在瀏覽的文章是“浙江德清:“敬農節(jié)”農民田頭賽農藝”
      原載地址:http://gzstnw.cn/news/20180921/58934.html
      版權聲明:本網站刊載的資訊由網友提供分享,資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表示農村網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建議。網友轉載請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處。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對于農村網的原創(chuàng)作品,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版權屬于農村網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凡用于商業(yè)用途需征得書面同意,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 新聞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新聞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使用協(xié)議 | 版權隱私 | 幫助中心 | 網站地圖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工信部信軟〔2015〕440號   農市發(fā)[2016]2號   國發(fā)〔2015〕40號   農發(fā)〔2017〕1號   中央一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