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農業(yè)新聞 » 國內動態(tài) » 正文

咸陽:茯茶重歸絲綢路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8-05-08  瀏覽次數(shù):82957
內容摘要:從古代安邦治國的工具,到絲綢之路的“神秘珍品”,產自陜西省的咸陽茯茶曾是近代陜商崛起的“功臣”,卻因政策調整而一度悄然沒落。歷經半個世紀的飄零后,近十年來,受益于陜茶文化的傳承發(fā)揚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茯茶艱難重生、蓬勃興起。今年年初,咸陽茯茶登上國家外事舞臺,成為令人艷羨的中國茶“代表”。
        從古代安邦治國的工具,到絲綢之路的“神秘珍品”,產自陜西省的咸陽茯茶曾是近代陜商崛起的“功臣”,卻因政策調整而一度悄然沒落。歷經半個世紀的飄零后,近十年來,受益于陜茶文化的傳承發(fā)揚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茯茶艱難重生、蓬勃興起。今年年初,咸陽茯茶登上國家外事舞臺,成為令人艷羨的中國茶“代表”。

茯茶素有“天下第一磚”之稱,是中國最早出現(xiàn)的緊壓茶,也是工藝最復雜、最古老、流傳最久遠的加工茶。自古嶺北不產茶,但在關中腹地的咸陽涇陽縣,卻有著千年以上的制茶史,所制之茶既是封建王朝的貢茶、官府茶、安邊治邊茶,更是游牧民族不可或缺的生命之茶。這緣于在北宋年間,外銷茶葉在中轉涇陽的過程中意外發(fā)酵,由此產生了被譽為“金花”的特殊菌種,深受絲路茶商喜愛的茯磚茶就此誕生,在沿線民族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1958年,因國家調整茶業(yè)政策,涇陽的茯磚茶廠全部關閉,搬遷至湖南,擁有輝煌歷史的陜西茯茶加工業(yè)進入漫長的閉幕期。盡管廠子倒了,但茯茶的工藝和文化之香,并沒有因此截斷,反而隨著時間推移,令許多陜西茶人念之、想之,渴望茯茶回歸故里。著名茶商、咸陽涇渭茯茶有限公司的“掌門人”,如今已是陜西茶產業(yè)協(xié)會會長的紀曉明便是其中之一。

2005年,咸陽市政府與涇渭茯茶有限公司簽訂協(xié)議,著手恢復茯磚茶傳統(tǒng)筑制技藝。紀曉明就帶著他的研發(fā)團隊,籌建生產線,開始保護性地挖掘瀕臨滅絕的傳統(tǒng)技藝。期間,咸陽還相繼成立陜西中茯茶葉研究所、茯磚茶研發(fā)中心,經過三年努力,“誘導調控發(fā)花”“快速醇化”“散茶發(fā)花”這三大核心技術堡壘終于得以攻克,按照古法技藝制成的茯茶得以重現(xiàn)茶界。

“近些年,咸陽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每年拿出1000萬的專項資金,用于扶持和發(fā)展茯茶產業(yè),呈現(xiàn)快速發(fā)展的良好態(tài)勢。”咸陽市農業(yè)局副局長韓曉航介紹說,目前,全市茯茶經銷企業(yè)已經發(fā)展到120多家,獲得QS認證的茯茶加工企業(yè)達40余家,茯茶產量突破3萬噸,產值達到30億元以上。

據(jù)了解,除了扶持壯大龍頭企業(yè),咸陽把另一個視角聚焦品牌營銷,將培育“母子品牌”作為先導工程來抓。近幾年,咸陽每年都會舉辦幾十場規(guī)模不一的茶事活動、高峰論壇等,組織企業(yè)前往外地推介參展,同時市里還把茯茶與文旅產業(yè)結合,打造茯茶產業(yè)小鎮(zhèn)。

政府搭好臺,咸陽茯茶旗下的企業(yè)也努力唱好品牌營銷的“大戲”。作為陜西茯茶的領軍企業(yè),“涇渭茯茶”在產品開發(fā)、技術研究、文化挖掘上可謂下足功夫,產品形制從單一的磚形,發(fā)展為磚、餅、柱、塊泡等,開發(fā)出一系列產品,還打造了占地兩百畝的涇渭茶博園,并多次走出國門進行茶文化交流。

馬恒光創(chuàng)立涇盛裕茯茶集團后,盡管每年利潤不到2000萬,但在2014年,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投入7000萬,組織136匹駱駝的仿古商隊,歷時兩年重走絲綢之路,沿線開展宣傳推介會,讓咸陽茯茶這一歷史文化瑰寶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再現(xiàn)輝煌。這一創(chuàng)新性的營銷方式,引發(fā)劇烈轟動。

“說實話,資金壓力、社會壓力都很大,但我覺得,這錢花得值!絕不是為了作秀,更不是單純?yōu)榱嗣雷u度,初衷在于傳播文化、塑造品牌,培養(yǎng)消費者。只有眾人拾柴,才能把咸陽茯茶做強做大。當然回歸到企業(yè)本身,更需要把產品、市場做好。”馬恒光說。

記者了解到,這幾年,咸陽的不少茯茶企業(yè)都把“一帶一路”作為重返絲路、銷遍全球的最大機遇,通過讓文化和市場“走出去”,渴望重塑歷史輝煌。根據(jù)咸陽市制定的產業(yè)規(guī)劃,下一步,咸陽將做精茶文化、做靚茶品牌、做強茶產業(yè),把咸陽建成全國知名、享譽世界的黑茶生產加工貿易基地。

農村網  責任編輯:農村網
 

      溫馨提示:您正在瀏覽的文章是“咸陽:茯茶重歸絲綢路”
      原載地址:http://gzstnw.cn/news/20180508/56901.html
      版權聲明:本網站刊載的資訊由網友提供分享,資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表示農村網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建議。網友轉載請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處。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對于農村網的原創(chuàng)作品,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版權屬于農村網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凡用于商業(yè)用途需征得書面同意,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 新聞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新聞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使用協(xié)議 | 版權隱私 | 幫助中心 | 網站地圖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工信部信軟〔2015〕440號   農市發(fā)[2016]2號   國發(fā)〔2015〕40號   農發(fā)〔2017〕1號   中央一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