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農業(yè)新聞 » 國內動態(tài) » 正文

四川省“石頭村”脫貧致富路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6-04-25  來源:人民網  瀏覽次數:81928
內容摘要:  有女不嫁貓咡灣,那里只有亂石山,土地貧瘠路難走,一天到晚吃一餐十多年前,春風村一直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 ∵@個位于四

  “有女不嫁貓咡灣,那里只有亂石山,土地貧瘠路難走,一天到晚吃一餐……”十多年前,春風村一直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

  這個位于四川省宜賓市筠連縣騰達鎮(zhèn)的村子,屬川南典型的喀斯特丘陵山區(qū),全村三分之一的土地是石漠化的荒山,山上都是齜牙咧嘴的石灰石,沒有一條通村公路、沒有一項叫得響的產業(yè),本地人稱之為“石頭村”或“貓咡灣”。如今,“石頭村”山上的石頭卻奇跡般地“開了花”,村民年人均純收入達19200元,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春風村村民說,是村黨支部書記王家元,帶領他們創(chuàng)造了“石頭上開花”的奇跡。

  村民們在山腰種植的桂花樹。(王波 攝)

  “貓咡灣”成貧困代名詞 村民選出致富帶頭人

  2004年11月9日,宜賓市筠連縣騰達鎮(zhèn)春風村舉行村委換屆選舉,500多名“窮夠了 窮怕了”的村民把95%的選票投給了一名叫王家元的男子,推選其為村主任。

  王家元何許人?在春風村土生土長的他,15歲走南闖北,18年商海拼搏,早在1997年,他就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縣城購置了一套130平方米的住房,還攢下不少積蓄。

  當初為何放棄蒸蒸日上的生意,回鄉(xiāng)當村主任?王家元講述了這樣一段往事:1997年,大哥王中元為了照顧年邁的父母,回家鄉(xiāng)建起小水電,成了村里的致富帶頭人。1998年,大哥被選為村主任,開始帶領村民修出村公路。正當他想大干一場時,2000年9月16日,作為派出所協警員的他,在協助公安抓捕疑犯時犧牲,年僅38歲。2003年,為了照顧父母,王家元放棄山西的生意回到筠連,在老家附近辦起采石場。那時,他經常回村,鄉(xiāng)親們都說,大哥犧牲得太可惜,村里最盼望的就是有個好的村干部,帶著大家脫貧致富。

  “十多年前,從這里走出去的人不愿說自己是貓咡灣的,怕被人看不起。”如今已是春風村黨支部書記的王家元告訴記者,因交通不便、貧窮落后,當年的春風村“遠近聞名”,“貓咡灣”一度成為貧窮落后的代名詞。

  “2004年之前,春風村年人均收入僅1800元左右。因為貧窮,村里適齡男性很難討到老婆,不得不托媒人去不熟悉當地情況的鄰省鄉(xiāng)村找對象。”王家元說,當初他與妻子結婚時,就被要求到妻子的老家蓋房生活。

  王家元沒有想到,春風村村民會投票選他當村委會主任。當,還是不當?想到大哥回村帶著大家修的通村路剛開了個頭,已經四年了還沒有進展,他淚流滿面,于是下定決心:先干幾年,帶著大家把路修好,完成大哥的心愿,也報答村民的信任。

  村干部“全脫產”帶頭修路 90歲老人主動加入

  王家元迫切地想要修好通村公路。當上村委會主任后的第一次村民大會上,他向村民鄭重承諾:“如果在任期內修不通出村公路,我就‘下課’!”

  沒有錢、沒有設備、缺乏材料,路如何修?“缺石材,就到石山上拉;缺錢,我私人先墊上。”王家元深知,要想公路修得快,黨員干部必須帶頭作表率。他打點行李,只身到春風村的老家住下,把家里的一切交給妻子,成了一名“全脫產”村干部,在修路工地一呆就是2個月,沒有回過縣城的家。沒有挖掘機,他就帶領村民們用鋼釬、二錘開山辟路。村民們從王家元的行動中獲得了信心,積極投工投勞、出資捐資。

  王家元的妻子廖運蘭對此曾不少抱怨。“他當村主任的時候,一年才1800元的收入,還不及我在縣城做幾天生意。”廖運蘭說,她之前并不支持丈夫當村主任,“待遇不高,王家元不但沒有掙錢回家,還經常從家里拿錢去買修路要用的撮箕(四川方言,撮垃圾等用的簸箕)、鋤頭等工具。從當村主任到現在,為了村子,他從家里拿出去的錢有7到8萬塊左右。”廖運蘭說,這還只是現金,不包括從自家采石場拉出去修路的材料。

  “好不容易從農村走出去,當然不愿讓他再回農村。”在廖運蘭的印象中,春風村就是一個“天晴下雨都要備雨鞋的地方”,村里的土路,一旦下雨,能踩出齊膝深的泥,出入相當不便。

  “修路那段時間,孩子們抱怨幾個月都沒看見父親了,我就在周末帶他們去村里看他。”廖運蘭說,當看到丈夫和村民們修路時用鋼釬撬、用肩膀挑,埋頭苦干的場景,她很感動。

  在王家元的帶動下,修路工作得到了村民支持,村里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至十來歲的娃娃,都投入到筑路大軍中。已接近90歲的村民何永清主動到工地幫忙,他說:“要是小車能直接開到我家門口來,我就是死,也瞑目了。”經過3個多月的奮戰(zhàn),村民們在陡峭的巖石上鑿出一條可以通車的碎石路。2007年,貫穿全村的7.8公里水泥路全部鋪成。2012年,春風村3個組全部實現通村水泥路。

  在何永清百歲生日時,他看到前來為自己慶生的人把車停放在自家門口,高興地說:“我還想再活100歲。”

  發(fā)展李子產業(yè) 石頭縫里種下“搖錢樹”

  “只修路還不行,必須要找到打開致富之門的鑰匙。”王家元開始苦想致富途徑。

  幅員5200畝的春風村,石漠化土地占據三分之一的面積,糧食產量低,村民嘗試過種辣椒、火蔥等,都沒有形成氣候。王家元無意中聽老人說村里以前種過李子樹,結出的李子口感還不錯。

  李樹到底能不能種?王家元請來農業(yè)專家。專家考察分析后認為,春風村的地理環(huán)境適合種李樹。而距春風村僅10多里路程的筠連縣城,每天水果需求量多達五六十噸,供不應求。王家元心里于是有了產業(yè)發(fā)展的方向。

  2004年年底,春風村開始推廣李子樹種植。

  “村民們一開始不理解,他們擔心種出來的李子如果賣不掉怎么辦,又不能當飯吃。”王家元說,當時村民一心想的是如何填飽肚子,對種植李子樹并不感興趣。

  貧困戶湯近潤就表示堅決反對,他說:“桃三李四柑八年,我就那點地,如果都栽了李子,這幾年我吃啥子?”王家元向他解釋:“凡事都要等。再說,桃三李四的說法,是從種子入土開始計算的,現在引進的是嫁接過的好苗子,不用等太長時間。”

  面對村民的懷疑,王家元動員黨員干部帶頭示范。

  老黨員劉遠恒家,土地的石頭縫里土壤太薄,他就帶著一家人每天背著背簍,到幾里外的山上找土,一筐一筐背回來填在石頭縫里,栽種上了李子苗。

  當村民的土地都種上了李子樹,湯近潤還是不為所動。王家元于是買來樹苗,帶上人去他家進行勸導。湯近潤卻跳著腳吼道:“你今天把我的地栽成李子樹,明天我就上你家吃飯。”

  幾年過去,劉遠恒家的李子地已經從最初的一畝多發(fā)展到如今的30多畝,僅李子一項每年收入就達10多萬元,劉遠恒也因此成為村里名副其實的“李子大王”。而湯近潤家的12余畝地也已全部種上李樹,因種植時間較短,每年種植李子的收入在1萬元左右,待全部投產,預計每年收入將達5到6萬元。

  2005年,春風村李子種植規(guī)模達到1000畝左右。隨著全村李子規(guī)模做大,曾是商人的王家元意識到,要在村里長久發(fā)展李子產業(yè),必須科學規(guī)范地進行管理。

  為杜絕果農互相砍價,從整體上保護果農利益,王家元組織動員,在村里成立了李子協會,對春風村李子實行統(tǒng)一包裝、統(tǒng)一定價的規(guī)范化銷售。為給春風村李子協會免費注冊李子商標,他還多次前往縣工商局,最終獲得相關部門支持,為“貓咡灣”李子抱團征戰(zhàn)各地市場提供了保障。

  春風村的李子得到了品牌保護,李子價格也從1到2元一斤上漲到最高時候的20元一斤,種植李子的村民收入有了保障。

  為打響春風李子品牌,王家元開始精心策劃李花節(jié)。

  2006年3月10日,春風村首屆李花節(jié)正式開幕。當天,縣城、市內外乃至省外的數千名游客紛沓而至,賞花游玩。“客人來賞花,還要吃飯。為何不讓村民發(fā)展農家樂呢?”看著熙熙攘攘的游客,王家元又看到了商機。想到做到,他迅速發(fā)動臨近路口的近10戶村民,讓他們嘗試搞農家樂。

  沒有想到,樸實的鄉(xiāng)親們?yōu)殡y了。他們說:“招待客人吃飯算錢,咋個好意思哦!”村民朱永芬則說:“我們農村人賣糧食、賣蔬果,還從沒賣過飯。”

  最終,王家元動員朱永芬的兒子做通了母親的工作,朱永芬辦起了春風村有史以來的第一家農家樂“劉家花園”。“劉家花園”開業(yè)第一天,朱永芬就接待游客6桌,總收入500多元。接下來的日子,朱永芬的生意越來越好,有時要接待30多桌客人,有時客人太多甚至接待不了。

  有了示范,“胡家李園”、“陶然居農莊”、“快樂農家”等一個個農家樂很快在村里張羅了起來。

  要搞鄉(xiāng)村旅游,必須打造旅游品牌。2012年,春風村通過招商方式,引來陜西的一家投資商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2013年3月5日,春風村第一次迎來省外游客旅行團——104名西安游客。2014年,春風村接待游客約1.5萬余人,其中省外游客3千余人。近年來,春風村聯手陜西這家投資商,通過舉辦李花節(jié)、苗族花山節(jié)等一系列節(jié)日活動,帶動鄉(xiāng)村旅游規(guī)模發(fā)展,成功打造了“中國云上石漠·花海春風”品牌。

  現在,王家元正帶領春風村與某集團公司聯手,將村子打造成國家4A級鄉(xiāng)村生態(tài)休閑旅游景區(qū),明年建成年接待游客20萬人以上的觀光旅游目的地。

  石頭縫里種出的“搖錢樹”讓石頭村的石頭“開了花”。到2014年,春風村李子總收入達到260萬元,成規(guī)模農家樂已有18家,年收入突破200萬元。

  一個產業(yè)可以幫春風村脫貧,但無法讓春風村致富。從2006年起,王家元又帶領村民,因地制宜發(fā)展花卉、茶葉兩大產業(yè)。他以50元一畝的地租引入花卉商,在春風村的山頂上發(fā)展花卉。村民既有土地收益,還可在花卉商那里打工領工資。2008年,花卉商主動提出帶動當地農民發(fā)展。到2014年底,春風村花卉種植已達到1780畝,產值超過220萬元。

  村民腰包鼓起來 新民謠唱出幸福生活

  春風村各項喜人的數字背后,凝聚著王家元的心血,也包含著產業(yè)發(fā)展初期他所經歷的艱辛。

  2006年,王家元又一次請來專家,又一次發(fā)動群眾,又一次開創(chuàng)新產業(yè)——優(yōu)質良繁茶。“剛開始,村民的茶葉賣不出去,他們就把茶葉背到我家,說是我讓他們種的,現在他們就要賣給我。”王家元無奈接下村民的茶葉,并利用下班時間騎著摩托去縣城里到處找人收茶,有時價錢賣得不高,不好意思對村民說實話,就自己墊上差價補給村民。未曾想到,王家元這樣的舉動卻被人舉報,說他利用上班時間做生意,低價收購村民的茶葉,再高價賣出去。最終,王家元通過努力請來浙江茶商,第二年春風村春茶一上市就賣出高價,解決了村民賣茶的問題。2014年,春風村優(yōu)質良繁茶面積達3200畝,產值達600萬元。

  短短十余年時間,春風村的荒山上種滿了致富的產業(yè),95%以上的民居全部新建或改擴建。

  村民胡懷彬自從辦起“胡家李園”農家樂,家庭收入跟以前已是兩重天。建起了舒適漂亮的新房的他,在談到春風村的變化時,激動地說:“沒想到啊,這個過去被人看不起的山旮旯,現在竟成了聚寶盆,成了大家羨慕的好地方。以前春風村人出去被嘲笑是山旮旯出來的,沒有面子、被人瞧不起,現在可以說——春風村里的成年未婚男性,成了許多大姑娘爭搶的對象。”

  2010年,云南姑娘劉邦艷來村里看李花,在這里遇見了未來的丈夫——村民胡懷銀。“從20多歲就開始找人給我介紹對象,來了好幾個姑娘,都嫌我們這地方窮,不愿意。”今年36歲的胡懷銀說,2010年劉邦艷來春風村旅游,他倆相處了一段時間,便一同回劉邦艷老家提親。如今,兩人已有一雙兒女,在村里種植李樹、經營農家樂,年收入達6-8萬元。“感謝王書記,帶領我們發(fā)家致富,我的個人問題也因此得到解決。”胡懷銀言語中充滿了感激之情。

  自2004年到2015年,春風村村民在村支部書記王家元的率領下,創(chuàng)造了“石頭開花”的奇跡。目前,全村已累計發(fā)展花卉種植1820畝、李樹1780畝、茶葉3200畝,并完成5600平方米標準化牛圈建設,還配套發(fā)展菊花、烏雞等生態(tài)農業(yè)產業(yè)。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以水果、花卉、茶葉、鄉(xiāng)村旅游為主的四大支柱產業(yè)不斷發(fā)展壯大,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19200元。

  村民們富了,而王家元的小家依舊。其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妻子在縣農貿市場賣涼菜所得。“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兩鬢已有銀絲的王家元這樣說。

  “貓咡灣李子香,小的如碧玉,大的黃又亮,山村變了樣,昂首奔小康。”一首新民謠,唱出了春風村十余年的變化,唱出了全村人的幸福生活。

農村網  責任編輯:農村網
 

      溫馨提示:您正在瀏覽的文章是“四川省“石頭村”脫貧致富路”
      原載地址:http://gzstnw.cn/news/20160425/51121.html
      版權聲明:本網站刊載的資訊由網友提供分享,資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表示農村網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建議。網友轉載請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處。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對于農村網的原創(chuàng)作品,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版權屬于農村網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凡用于商業(yè)用途需征得書面同意,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 新聞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新聞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幫助中心 | 網站地圖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工信部信軟〔2015〕440號   農市發(fā)[2016]2號   國發(fā)〔2015〕40號   農發(fā)〔2017〕1號   中央一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