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著茶的取用、茶的沖泡、茶水的盛放以及品飲等,有著五花八門的茶具。
比如一套正規(guī)的工夫茶具,就需要十多件不同的器物。不過,對于普通的茶愛好者來說,只要學(xué)會使用幾件主要的茶具,就能泡好一杯茶。
1、茶 壺
茶壺絕對是茶桌上的主角。茶壺的種類較多,常見的壺有紫砂壺、瓷壺、玻璃壺等,各有所長。紫砂壺能完美保留茶的色香味,多用于沖泡烏龍茶或普洱茶。
小一點的紫砂壺多用于沖泡工夫茶,也就是烏龍茶;沖泡普洱茶的紫砂壺一般較大。
瓷壺多用于簡單一點的待客,所有茶類都適用。而且瓷壺物美價廉、觀賞性強(qiáng)、實用性強(qiáng),很適合普通家庭使用。
玻璃壺透明,是沖泡綠茶的首選,一些可以欣賞茶湯的茶,比如紅茶也可以用玻璃壺,不過玻璃壺實用性還是較紫砂壺、瓷壺要差一些。
2、蓋 碗
茶和文化是分不開的,一些茶具當(dāng)中也蘊含著中國式的智慧,蓋碗就是其中之一。蓋碗又稱三才杯。茶蓋在上,謂之“天”;茶托在下,謂之“地”;碗居中,謂之“人”。
天人合一的智慧就蘊含在這小小的蓋碗之中,更體現(xiàn)在品茶、賞茶的過程當(dāng)中。蓋碗兼具茶杯和茶壺兩種功能,可以直接在蓋碗里泡茶飲用,也可以在蓋碗里泡茶,然后分到品茗杯里多人飲用。
現(xiàn)在用的蓋碗多為瓷制的,也有玻璃蓋碗和紫砂蓋碗。瓷質(zhì)蓋碗大都有各種花色,如青花、仿清宮黃色蓋碗等。
選擇蓋碗時應(yīng)注意蓋碗杯口的外翻,外翻弧度越大越容易拿取,沖泡時不易燙手。
3、品茗杯
品茗杯是用來喝茶的小杯子。質(zhì)地有瓷、陶、紫砂、玻璃等,紫砂、玻璃、白瓷、青瓷使用的較多;款式有斗笠形、半圓形、碗形等,其中碗形的最為常見。
品茗杯的質(zhì)地應(yīng)當(dāng)與茶壺相呼應(yīng)。不同的品茗杯會因主人的心境、目的、喜好等而派上不同的用場,帶著主人的氣息,更顯獨特的格調(diào)和韻味。
4、公道杯
茶壺中沖泡出來的茶,上下濃淡不一,而且還可能有一點茶渣。
這樣不能讓每個客人都喝到口味一樣的茶,需要將茶湯倒進(jìn)容器里再分給客人,這個容器稱公道杯,又稱茶海。茶壺中的茶沖好后應(yīng)馬上倒進(jìn)公道杯,如果時間太長,茶湯會變得太濃。
茶湯倒進(jìn)公道杯后,等幾秒鐘讓茶湯靜止,然后按從左到右,然后再從右到左的順序把公道杯里的茶分到茶杯里,這樣可以保證每個茶杯里的茶湯濃度基本一致。
公道杯有瓷、紫砂、玻璃質(zhì)地,其中瓷、玻璃質(zhì)地的公道杯最為常用。有些公道杯有柄,有些則沒有,還有帶過濾網(wǎng)的公道杯,只是比較少見。
在茶藝或工夫茶操作過程中,公道杯、茶杯、茶壺是三大主角,所以選擇公道杯的時候要注意跟茶壺和茶杯匹配。一般來說,公道杯應(yīng)稍大于茶壺和蓋碗。
5、煮水器
煮水器可隨時加熱開水,以保證茶湯滋味。很多茶需要用溫度較高的開水來泡,即使是綠茶等對溫度要求不高的茶葉,也需要控制好溫度,而傳統(tǒng)的暖水瓶或煮水工具是難以滿足需要的。
在古代,泡工夫茶燒水都是用風(fēng)爐或者炭爐,現(xiàn)在我們使用電磁煮水器更方便。煮水用的壺有不銹鋼壺、陶壺、耐高溫玻璃壺等。
當(dāng)然了,如果你更喜歡炭爐的那種感覺,要記得使用時打開窗戶,保持室內(nèi)通風(fēng)。
新手最好使用電磁熱源的隨手泡,操作簡單,方便又安全。出行或者野外泡茶,可以用炭爐,搭配陶壺或鐵壺。
6、茶 盤
如果說泡茶是一場精彩的演出,我們的目光往往關(guān)注在演員的表演上,茶壺、茶杯、蓋碗等“明星”紛紛登場,但是不要忽略舞臺上的“背景”——茶盤。
茶盤就是放置茶壺、茶杯、茶道組、茶寵、茶食的淺底器皿,其作用,一是規(guī)矩茶具。二是承接灑出一些茶湯、茶葉。
茶盤以竹木質(zhì)為主,也有其他一些材質(zhì)如金屬、石質(zhì)、玉質(zhì)等,也有一些其他形狀的,這類茶盤較少,其觀賞性強(qiáng)一些。
不管什么式樣的茶盤,選擇的時候只要把握三點:寬、平、淺就不會錯。
盤面寬,客人人數(shù)多,可以多放幾個杯;盤底平,可以使茶杯穩(wěn),不易搖晃;邊要淺,可以襯托茶杯、茶壺,使整體更美觀。
一般來說,居家泡茶或者干泡法不會用到茶盤,濕泡才會使用,我們看到的茶道表演,大都是使用茶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