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興起讓日本鑄鐵壺進入我們的視線,但“水為茶之母,鐵壺增喉蘊”已經(jīng)成了是茶友常說的一句話。鐵壺雖小,但講究頗多,僅一把鐵壺的鑒賞,就要從造型、落款、文字、圖案、壺嘴、壺口、壺把、壺蓋、壺鈕、鈕座、環(huán)付、鑲嵌、羽、臍(澆鑄口)以及尾垂這十五個方面去研究,真可謂壺小乾坤大,難怪鑄鐵壺成了引人入勝的玩家新寵。
鑄鐵是指用傳統(tǒng)的鑄造法、純手工打造的生鐵制品,造型包括:鐵瓶(水壺)、急須(茶壺)、火缽(火爐)、瓶墊、茶托、鐵鍋、風(fēng)鈴、以及花瓶等種類。鑄鐵壺是何時出現(xiàn)的,至今仍是一個謎,但在江戶時代(約1780年)的古書中,就有關(guān)于鐵壺的記載。據(jù)猜測,給日本茶道中常見的茶釜加一個把手,或許就是鑄鐵壺的原形。
鐵壺的特性
鐵壺的鐵含碳量較高,具有堅硬、耐磨、鑄造性好、導(dǎo)熱性優(yōu)良的特質(zhì)。更不可比擬的是,它壺壁厚實,因此保溫效果明顯。特別是在云南高原等地,以昆明為例,水的沸點僅在93度左右,使用鐵壺后水溫可提高至9697度左右,對沖泡普洱茶調(diào)出茶韻,更顯優(yōu)勢。鑄鐵壺煮水后,能去除水中的氯,釋放出有利健康的二價鐵為人體所吸收,因此可以預(yù)防貧血,又能軟化水質(zhì),因此鑄鐵壺煮出來的水不僅帶有微甜,更比普通水顯得柔滑,泡出來的茶也就別有風(fēng)味,能給茶湯起到加分作用。鐵壺裝上水后,重量翻倍,對茶藝師的臂力來說,是一個考驗。
鑄鐵壺的獨特工藝
就如同吃菜可以吃出廚師的心情一樣,每一把鑄鐵壺,都融入了一位鑄物師的心思和審美。鑄物師慢功出細活,親手設(shè)計、打造、燒制出鐵壺的模具后,再把高溫熔化的鐵水注入模具,待冷卻后,一把把造型華麗、紋理深邃、凸凹有致、別具一格的鐵壺就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有的鑄鐵壺以素雅見長,有的則用了類似“浮雕”的工藝,這也如同紫砂壺中“光貨”和“花貨”的區(qū)別,但不論哪一種,外觀看上都極具觀賞性,不論樸素還是華麗,可謂相得益彰。從觀賞鐵壺,發(fā)現(xiàn)鐵壺的細節(jié)美,我們可以洞見鑄物師的用心表達。特別一些“花貨”鐵壺,因為鑲嵌了金銀裝飾,讓鐵壺顯得更加精致、美觀、奢華、高檔。
京都鐵壺的堂號
京都鐵壺是傳統(tǒng)鑄造法工藝品的典型代表,其歷史有三四百年之久,如今傳世的有以“龍文堂”、“龜文堂”、“金壽堂”、“藏六堂”、“云色堂”為代表的52家堂號(即當(dāng)時的品牌),有些在壺身上刻上了堂號,但許多鐵壺如今只能靠壺身的花紋和工藝來辨別其出身了。
而這眾多鐵壺堂號,認祖歸宗都屬于“龍文堂”和“金壽堂”兩大體系,龍文堂的風(fēng)格比較花哨,而金壽堂則素凈典雅,在代代相傳的過程中,逐漸分裂出其他堂號。而堂號也往往成為鑄物師延續(xù)品質(zhì)和形象的重要無形資產(chǎn)。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鑄造鑄鐵壺最著名的,是京都三條釜座、山形鑄物、長濱的晴壽堂、京都的龍文堂與南部鐵器,其中龍文堂更以做工精細的銅蓋而著稱,很多人沖著銅蓋來買壺,據(jù)說有人甚至只買銅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