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農業(yè)新聞 » 國內動態(tài) » 正文

賀建強:棗木上種菌菇,環(huán)保致富兩不誤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21-04-27  來源:科技日報  瀏覽次數:81100
內容摘要:3月29日,陜西省榆林市晴空萬里,黃河西岸邊上佳縣通鎮(zhèn)向陽灣村的山頂上,幾排塑料大棚半開著卷簾,棗木菌棒上長出的紅棗香菇白

3月29日,陜西省榆林市晴空萬里,黃河西岸邊上佳縣通鎮(zhèn)向陽灣村的山頂上,幾排塑料大棚半開著卷簾,棗木菌棒上長出的紅棗香菇白生生的十分惹眼。這段時間,該村黨支部書記賀建強每天都要分幾次趕到棚里查看香菇的生長情況。

2015年以來,賀建強由外出創(chuàng)業(yè)自己掙錢的小老板轉變?yōu)閹ьI鄉(xiāng)親致富的主心骨,向陽灣村從此逐步由后進變先進,成了遠近聞名的“棗菇村”。

村子越來越富,賀建強也同步成長。獲評2017年度“陜西省脫貧攻堅優(yōu)秀村干部”的他,近期又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回村創(chuàng)業(yè)中變成了“大個子”

1983年10月出生的賀建強頭腦靈活,打小便外出打工。從背磚塊、扛石頭做起,經過十多年的打拼,他創(chuàng)業(yè)初成并撈到第一桶金,成為向陽灣村內外公認的有本事后生。

佳縣是“中國棗鄉(xiāng)”,這里的黃河灘棗馳名中外,泥河溝36畝成片的千年棗樹群落,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入全球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

向陽灣村坐落在山頂上,村里坡陡路爛,小車進村難,村民吃水也困難,長期被貧困困擾。因傳統(tǒng)的紅棗產業(yè)衰落,村里1900畝棗林收益低下。全村有228戶621人,多數外出務工,在村居住的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9戶126人,個個發(fā)展無思路,戶戶致富無門路。

“你這人敢闖蕩,回來試一下,看能不能帶領村里發(fā)展起來?”村里一些老者勸說賀建強,對他滿懷期待。賀建強對村里的現狀也頗有想法,決心帶領村民搏擊貧困。

2015年5月,賀建強放棄城市生活,舍棄了外面掙大錢的事業(yè),回到村里挑起了向陽灣村村委會主任的重擔。他暗下決心干成幾件實事,用實際行動回饋鄉(xiāng)親們的信任。

改善村里的基礎設施是他的切入點,剛開始上級沒項目,他自己墊錢實施。打井解決吃水困難,建幸福院解決老年人吃飯問題,修路建“兩委”陣地,配娛樂設施,搭建無線網絡。不到一年時間,村里面貌煥然一新。基礎設施好了,這個村子與外面就連起來了。

賀建強回村后的一舉一動,上級部門和村民看在眼里,服在心里。

“一人富不算富,共同富是進步,我的事業(yè)不是自己賺錢享樂。”賀建強回村創(chuàng)業(yè)中變成了“大個子”。2018年底,全村建檔立卡人口59戶126人全部脫貧。

陜北棗菇第一村

受氣候條件變化與城市化沖擊等因素影響,佳縣的紅棗產業(yè)一度萎靡不振,價格上不來、成熟無人摘、產品賣不出等問題突出。佳縣縣委、縣政府圍繞棗業(yè)提質增效,出政策、投資金、引人才、上項目,紅棗醋、紅棗酒、紅棗羊應運而生。

賀建強常立足棗業(yè)苦思冥想,頗費心思。他抓住各級幫扶脫貧攻堅的大好時機,爭取扶貧項目。

特別是2018年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后,他發(fā)現佳縣利用棗木廢料發(fā)展紅棗香菇產業(yè)的前景廣闊,于是帶領27位村民赴商洛柞水考察。回來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商議后,他又馬不停蹄奔赴楊凌,登門拜訪并邀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杜雙田到村里實地考察,隨后請華中農業(yè)大學的技術團隊進行調查分析,確立了紅棗木—菌棒—香菇的產業(yè)發(fā)展思路。2019年8月,向陽灣村建成了占地60多畝的食用菌生產車間,并投入運營。

“村里的棗樹每年春季都要塑形修剪,所以棗木原料不缺。”賀建強說,“因為棗木營養(yǎng)豐富,加上榆林陽光充足,氣候干燥,所以棗木菌棒比其它雜木菌棒養(yǎng)菇周期短,出菇量大,花菇率高。”

菌類種植利用了胡亂丟棄的棗枝,但是也產生了新的廢料,怎么解決這一問題?2019年10月,賀建強再次外出考察,赴“花菇之王”產地——湖北隨州,引進了棗木—菌棒—菌絲—有機菌肥—棗樹的循環(huán)生態(tài)種植方法。食用菌的廢料菌絲蛋白含量較高,通過簡單的加工可成為有機菌肥,用于棗園施肥,這樣既充分利用了農業(yè)廢棄物,又減少了資源浪費和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從而實現生態(tài)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2020年,向陽灣村集體收入77.7萬元,村民人均收入1.6萬元,貧困戶人均分紅3700元。生產棗木菌棒50萬棒,生產干菇1.2萬斤。今年計劃安裝自動化接種設備,預計年生產能力可達120萬棒,能滿足周邊幾個縣的菌棒需求。

“我們已經形成了規(guī)?;摹⒕哂嘘儽碧厣臈椖揪疆a業(yè),掌握了從木屑加工、裝袋、接種到養(yǎng)菇、出菇、烘干等菌菇生產的全部流程和技術。今后會把這項產業(yè)向周邊其他村鎮(zhèn)推廣出去,把農業(yè)做成生態(tài),把生態(tài)做成產業(yè)。”賀建強自豪地說。

農村網  責任編輯:農村網
 

      溫馨提示:您正在瀏覽的文章是“賀建強:棗木上種菌菇,環(huán)保致富兩不誤”
      原載地址:http://gzstnw.cn/news/20210427/80631.html
      版權聲明:本網站刊載的資訊由網友提供分享,資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表示農村網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建議。網友轉載請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處。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對于農村網的原創(chuàng)作品,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版權屬于農村網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凡用于商業(yè)用途需征得書面同意,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 新聞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新聞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xié)議 | 版權隱私 | 幫助中心 | 網站地圖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工信部信軟〔2015〕440號   農市發(fā)[2016]2號   國發(fā)〔2015〕40號   農發(fā)〔2017〕1號   中央一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