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和耕地是我國糧食安全的要害,耕地問題的關鍵是高標準農田建設,這是我國糧食穩(wěn)產增產的基石,對我國糧食安全的貢獻功不可沒。雖然我國高標準農田建設已取得重要進展,但現(xiàn)有的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參差不齊,耕地質量仍然總體偏低。在現(xiàn)有耕地中,中低產田占有一定比例,且一些地方耕地質量退化嚴重,土壤酸化、鹽堿化、黑土地退化和耕層變淺等問題都亟待改善,尤其是現(xiàn)行高標準農田建設畝均投入太低,達不到‘高標準’要求。”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資源與農業(yè)區(qū)劃研究所水稻產業(yè)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李建平說,面向我國口糧安全保障和高標準農田建設重大需求,構建新時期“高標準口糧田”標準體系勢在必行。
作為國家水稻產業(yè)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農業(yè)農村部農產品市場分析預警團隊稻米首席分析師,李建平和他的團隊一直關注高標準農田建設。據團隊測算,全國平均每畝高標準農田直接帶動糧食產能增加33.94公斤(提升率8.31%),農業(yè)產值提升737.56元(提升率32.07%),良種種植總面積提升率28.01%,除澇面積提升率增加11.69個百分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提升率增加59.98個百分點,每畝化肥減施8公斤,每畝農藥減施0.29公斤。如果嚴格按照《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中的建設標準,平原地區(qū)農田每畝建設成本約為3000元,是現(xiàn)有投入標準的兩倍;丘陵和山地則達到了4000元和5000元,是現(xiàn)有投入標準的3倍左右;若考慮物價上漲因素,投入標準還得提高,可能突破5000元。
“高標準農田作為我國糧食安全的載體,其對糧食安全的貢獻份額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有較大差距,仍有很大的潛力可挖。”李建平說,近年來,我國糧食育種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試驗產量屢創(chuàng)新高,已達到國際最高水準。但我國實際單產與試驗單產仍有較大差距,農田質量是其中重要的制約因素,加上良種良法技術集成不足,綜合效應發(fā)揮差,必須通過創(chuàng)新思路和創(chuàng)新機制,根據我國復雜多樣的地形地貌、資源稟賦、耕作制度和糧食品種,因地制宜、因品種而異,深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打造真正意義上的“高標準口糧田”,鑄造我國糧食安全的“鋼錨”。
目前,李建平和他的團隊正在著手啟動“高標準口糧田”標準體系構建及投入機制研究,將圍繞“高標準口糧田”標準體系、投入機制、預期效果等內容,通過典型案例研究,抓好重點、搞好樣板、總結經驗、以點帶面,探索不同類型“高標準口糧田”建設細則、預算定額和投入的標準體系,多元資金投入機制,地、技、藝融合技術投入機制等,探索糧食增長潛力的最大現(xiàn)實產出,為實現(xiàn)我國糧食安全的長治久安提供有力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