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農業(yè)新聞 » 國內動態(tài) » 正文

謹防支教從“愛心事”變成“煩心事”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8-08-29  來源:中國農業(yè)新聞網(wǎng)  瀏覽次數(shù):83028
內容摘要:每年暑假,都會有數(shù)以萬計的在校大學生來到邊遠農村,進行為期幾天至數(shù)周的短期支教。不少高校和公益組織搞得熱火朝天,許多大學
       每年暑假,都會有數(shù)以萬計的在校大學生來到邊遠農村,進行為期幾天至數(shù)周的短期支教。不少高校和公益組織搞得熱火朝天,許多大學生也樂此不疲。然而,對于大學生暑假短期支教,社會上卻出現(xiàn)了兩種不同的聲音。支持者說,短期支教能豐富大學生的社會實踐,為農村兒童認識外面的世界打開一扇窗;反對者則認為,花費了人力物力財力卻起不到應有效果,實屬無效公益。

無論支持還是反對,我們都不能忽視支教背后的深層次原因,那就是城鄉(xiāng)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需要支教的農村,大多是偏遠山區(qū),那里的孩子們,教育資源特別匱乏、與外界交流十分不暢。大學生支教,以哥哥姐姐的形象,為他們描繪大山外面五彩斑斕的世界,帶來書中接觸不到的先進思想理念,并以富有才藝的興趣課堂豐富了孩子們的課業(yè)學習。尤其對留守兒童,更是為他們的生活帶來希望和溫暖。從這個角度講,短期支教的目的并不是快速提升農村孩子的升學成績,而在于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懷,在心中畫出更加廣闊的夢想天空。

大學生利用暑假支教,本身也是一種犧牲。他們大多懷揣愛心和奉獻而來,認真地為農村孩子講好每一堂課。因而,那些以大學生暑假支教課程體系不科學、專業(yè)不對口、對升學無助、服務時間短,而給予全盤否定的觀點,的確是有些偏激絕對了。應當看到,多數(shù)暑假短期支教項目還是發(fā)揮了教育農村孩子和教化大學生的良好效果,值得繼續(xù)支持和推廣。

但是,縱有愛心也不能不顧客觀實際而一味泛濫;否則,這些愛心最終可能變成孩子們的“煩心”。一方面,暑假也是農村孩子的休息時間,倘若長期占用,則會變成對他們休息權利的隱性剝奪;另一方面,夏季是許多農村家庭的農忙時節(jié),“早當家”的孩子此時也是家里重要的勞動力,倘若忽視這一點,則會變成以愛為名,對孩子家庭正常生產生活的綁架。從這個角度講,大學生暑假支教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必然是短期的。換言之,作為公益性支教的一種形式,它實際上也是對長期扎根農村支教的一種補充。

當然,我們也應當重視暑假短期支教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第一,動機不純者有之。有一小部分大學生下鄉(xiāng)支教的初衷,不是為農村教育流汗水,而是為個人履歷留亮點;也有個別學校和地方的初心,不是為農村孩子謀福祉,而是為自身形象做點綴、完成任務干虛功。這種虛偽善良的結果,就是“走馬觀花”上課、“雁過留痕”擺拍,孩子內心難免產生抵觸情緒。

第二,機制不健全者多之。一是信息交流不暢。大學生在參加支教前,很少能對支教對象有一定的了解,孩子們需要什么、哪些學生適合服務哪些學校,這些關鍵信息,雙方往往缺少事前溝通,以致支教服務的“精準”不夠。二是選拔培訓不嚴。選拔環(huán)節(jié)不夠嚴格甚至缺失,導致大學生志愿者素質參差不齊,極少數(shù)學生甚至將個人的不良價值觀傳遞給了農村孩子;培訓設計不科學甚至一帶而過,導致個別學生教學方法不當,加重了農村孩子因為貧窮產生的心理負擔。三是長效幫扶較少。暑假支教是短期的,可以說初步建立起大學生和孩子們彼此信任的橋梁,但很多大學生支教結束后便不再聯(lián)系學校和孩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支教更佳效果的發(fā)揮。

解決這兩個問題,離不開政府、學校、公益組織和大學生的共同努力,關鍵在于建立健全大學生短期支教長效機制。其一,完善相關規(guī)章,并強化執(zhí)行。加強對大學生志愿者的資格審查和優(yōu)勝劣汰選拔,探索設立志愿服務導師制,強化支教培訓,建立支教組織者跟蹤評級體系和支教效果評價獎懲機制,讓真正心懷愛心的大學生以科學的方法參與進來。其二,創(chuàng)新結對方式。建立四方信息交流和長效幫扶機制,提高結對的長期性和規(guī)劃性,探索接力式短期支教,提升支教的精度和效能。

話又說回來,不論是短期還是長期,支教都不能從根本上破解農村孩子的教育困境。我們最盼望的,還是城鄉(xiāng)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能早點實現(xiàn),讓人人都能平等享受優(yōu)質教育資源。

農村網(wǎng)  責任編輯:農村網(wǎng)
 

      溫馨提示:您正在瀏覽的文章是“謹防支教從“愛心事”變成“煩心事””
      原載地址:http://gzstnw.cn/news/20180829/58336.html
      版權聲明:本網(wǎng)站刊載的資訊由網(wǎng)友提供分享,資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表示農村網(wǎng)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建議。網(wǎng)友轉載請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處。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對于農村網(wǎng)的原創(chuàng)作品,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版權屬于農村網(wǎng)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凡用于商業(yè)用途需征得書面同意,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 新聞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新聞資訊
點擊排行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使用協(xié)議 | 版權隱私 | 幫助中心 | 網(wǎng)站地圖 | 網(wǎng)站留言 | RSS訂閱
    工信部信軟〔2015〕440號   農市發(fā)[2016]2號   國發(fā)〔2015〕40號   農發(fā)〔2017〕1號   中央一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