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農業(yè)新聞 » 國內動態(tài) » 正文

向山而行“背山”致富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8-06-23  來源:農民日報  瀏覽次數:85095
內容摘要:事豐農業(yè)開發(fā)公司和農戶簽訂合同,保底價收購他們的蜂蜜。農戶用上高培研專門從四川樂山夾江縣定制的蜂箱。就是想為貧困戶做點事
 

 

事豐農業(yè)開發(fā)公司和農戶簽訂合同,保底價收購他們的蜂蜜。

 

 

農戶用上高培研專門從四川樂山夾江縣定制的蜂箱。

“就是想為貧困戶做點事”

陜甘川交界地帶是一片連綿的大山。走進這片深山,山的巍峨高聳、連綿不絕,會讓人產生各種聯想。我們走了3天,卻很少想到大山就是舞臺。隴南之行的最后一天,在甘肅省文縣碧口鎮(zhèn)遇到文縣事豐農業(yè)開發(fā)公司的三位年輕人,了解到他們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便讓人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舞臺”。

大山就是他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大舞臺。在這郁郁蔥蔥的大山里,他們用自己的汗水和奮斗上演著一段屬于青年的人生大戲。3個年輕人在大山里,聯合起了460多戶貧困戶,成立了農業(yè)開發(fā)公司,生產出10多種農產品。他們給這些農產品取了一個充滿力量的名字——背出大山。

“背出大山”是他們在大山里上演的這部大戲的主題。一個“背”字,透出山里人的堅韌和頑強,更表示這些年輕人的志向。大戲的主角是三位“80后”年輕人:1987年出生的高培研,1983年出生的胡琰均,1986年出生的王偉。3個青年一臺戲,他們在大山里拉開了自己扶貧事業(yè)的人生大幕。

高培研、胡琰均和王偉來自不同的地方,他們原來是網友?;ヂ摼W公司產品經理王偉在微博上談理想,引得高培研一番評論,又加入了胡琰均,3個年輕人就這么認識了。

2014年8月,在文縣范壩鎮(zhèn)銀廠村長大的高培研邀請胡琰均和王偉一起到山里走走。3個網友從四川廣元北上,來到山水相連的文縣范壩鎮(zhèn)。

“山里太好玩了”,至今胡琰均還記得當時那份新奇。出生于四川廣元、畢業(yè)于四川大學英語專業(yè)又讀了工商管理碩士的她,在國企干過,后來自己創(chuàng)業(yè),但從沒想過從事農業(yè)。農家院落沾著露珠的黃瓜,深溝大山里清新的空氣,還有農民淳樸的笑臉都讓這位城里姑娘難忘。

王偉則是另一番感受:“我在農村長大,知道農民的生活。”從小生活在四川簡陽農村,王偉讀成都理工大學,學習會計專業(yè)就是為了離開農村。那次進山,他看到了山里綠色生態(tài)的農產品,也更加理解農民生活的艱辛。

高培研一心想著山里的蜂蜜。范壩鎮(zhèn)有養(yǎng)蜜蜂的傳統,當地人習慣于把樹洞掏空當蜂箱。這種蜂箱成本低,但蜂蜜產量低、不衛(wèi)生。高培研到網上查找各種技術資料,學習了一種新的蜂箱技術。“我上學時就琢磨著給貧困戶做點事。”他說,這項技術讓他看到了機會。

高培研對這片山水有著特殊感情。他小時候隨父母在范壩鎮(zhèn)生活,12歲父親病故,母親帶著他和妹妹艱難度日。上中學時他就關注馬云,想著開一個網店。當時家里窮得連一臺電腦也買不起,這個想法并沒有實現。

高培研高中讀了一年就輟學出去打工了。他學過修車,開過挖掘機,賣過汽車配件,后來在四川廣元從事養(yǎng)殖業(yè)。當時他一年收入有六七十萬元,不僅在廣元買房子成了家,還把母親接到城里住。但他一直放不下心中的夢。

“高培研有很多想法,但最打動我們的是他那種想為貧困戶做點事的執(zhí)著。”胡琰均說。王偉當時在互聯網企業(yè)做了6年多產品經理,他看到了貧困群眾生活的艱辛,也想到了互聯網的作用。就這樣,2014年底,3個年輕人合伙辦起了事豐農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

“把寶貝背出大山是我的使命”

胡琰均不是山里人,但她已經非常熟悉這片大山了。短短幾年功夫,她在這里走過上百個村莊,有些地方不通車,還是步行去的。本地人高培研堅稱他走過的村莊更多,數不清有多少個,去過多少次。

3個年輕人用腳步丈量著大山與外面世界的距離,以大山作舞臺,實現著他們的人生價值。

2014年公司成立后,高培研專門從四川樂山夾江縣定制了1000口蜂箱。他在家鄉(xiāng)附近找到60多戶傳統養(yǎng)蜂貧困戶,免費發(fā)放600多口蜂箱。同時,他們和農戶簽訂合同,保底價收購他們的蜂蜜。2015年第一個收獲季到來,他們收購2噸多蜂蜜。這些質量上乘的蜂蜜在網上銷售很好。2016年和2017年,他們一方面幫貧困戶養(yǎng)蜂,一方面謀劃建設自己的加工廠。之后在碧口鎮(zhèn)找到18畝的一塊地方,修建起廠房。

短短兩三年功夫,他們的產品從蜂蜜擴大到了10多個。叫什么名字好呢?一張圖片引發(fā)了他們的靈感。那是胡琰均一次下鄉(xiāng)路上拍攝的:一位裸露著上身的農民,背著高高的蜂蜜罐,朝山外走去。王偉脫口而出:背出大山!

這個名字得到了大家一致認同。王偉說:“這是個商標,更是我們的事業(yè)。”胡琰均心頭想的是山溝村寨里各種各樣的山貨。“山里寶貝很多,”她說,“把那些寶貝背出大山是我們的使命。”“老百姓祖祖輩輩靠雙肩挑、脊背扛,才把山貨送出來。”高培研說,“背出大山”這四個字,讓他意識到肩膀上的份量。

6月15日,新廠房建成,他們建立的“文縣扶貧體驗中心”一起開業(yè)。這些年輕人在進門的氣球上寫上兩句話:背出去的是幸福、背進來的是幸福。

“幫農民有尊嚴地脫貧”

胡琰均下鄉(xiāng)總不忘帶三樣東西:草帽、相機和背包。她依然保留著城里人對大山的新奇,專門買了一架專業(yè)相機,看到什么就拍下來。事豐農業(yè)開發(fā)公司的體驗中心,四周墻上掛著她下鄉(xiāng)拍攝的人物和風景,勾勒出獨特的韻味。

“也有很多東西是無法拍攝出來的。”她認真地說,“農民為脫貧所做的努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就難以表達在圖片上。”

碧口鎮(zhèn)有一個化坪村,村黨支部書記是一位退伍軍人。胡琰均他們第一次到村里去時,那里還不通公路。老支書表達了自己的一個愿望:想上電視!胡琰均認為他是想出名,后來才知道,他盼望通過上電視來得到大家關注,幫村里修路。

這兩年,路通了,村里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但胡琰均仍然難以忘記農民那份希望得到關注的心情。她總是力所能及地給農民更多關注。她為村里老人拍攝“笑臉”,拍攝“情侶照”,沒想到很受老人歡迎,村里人也更信任他們了。

胡琰均說:“我們慢慢明白,扶貧不是給錢給物,而是要幫農民找事做,替農民做事。”

“幫農民有尊嚴地脫貧。”高培研說,這是他們的理念,也寄托著他們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帶著周圍人做事,不僅自己要成功,還要把周圍的人帶動起來。”這里,“周圍的人”就是那些生活在山溝里的貧困戶。

“我夢想著公司能夠上市。”高培研兩次強調這句話。他說,上市之后就給每個參與的貧困戶分紅。“只要公司運轉,鄉(xiāng)親們就能得到一份穩(wěn)定的股份收入。”

高培研他們的伙伴還在增加。李欣鑫曾經在蘇州、常州等地打工兩三年,回來后加入了“背出大山”團隊。他說,鄉(xiāng)下青年人不多,愿意在山里實現人生價值的更少。“是共同夢想把我們團結在了一起,大家在一起就感受到力量。”

事豐農業(yè)開發(fā)公司由最初的33個人,現在發(fā)展到20多位年輕人。這些青年以祖輩的頑強毅力,在這連綿的大山里上演著青春大戲。他們把產品“背出大山”,為大山“背”來希望!

農村網  責任編輯:農村網
 

      溫馨提示:您正在瀏覽的文章是“向山而行“背山”致富”
      原載地址:http://gzstnw.cn/news/20180623/57347.html
      版權聲明:本網站刊載的資訊由網友提供分享,資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表示農村網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建議。網友轉載請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處。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對于農村網的原創(chuàng)作品,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版權屬于農村網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凡用于商業(yè)用途需征得書面同意,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 新聞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新聞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幫助中心 | 網站地圖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工信部信軟〔2015〕440號   農市發(fā)[2016]2號   國發(fā)〔2015〕40號   農發(fā)〔2017〕1號   中央一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