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農業(yè)新聞 » 國內動態(tài) » 正文

新村:田野中的風景廊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8-04-18  來源:農民日報  瀏覽次數:83158
內容摘要:近日,百鄉(xiāng)萬戶遼寧調研組一行剛到遼寧省盤山縣太平街道新村村口,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整潔的柏油路面延伸進村里,兩三排杏
 近日,百鄉(xiāng)萬戶遼寧調研組一行剛到遼寧省盤山縣太平街道新村村口,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整潔的柏油路面延伸進村里,兩三排杏黃圍墻圍成的一個個院落和紅瓦房整齊地排列在路邊。村前是一望無際、正待春耕的稻田,田中一條觀光木道蜿蜒其中,還有不少各具農趣的雕塑。隨著調研的深入,調研組對新村在鄉(xiāng)村振興、產業(yè)興旺、生態(tài)宜居、鄉(xiāng)風文明、生活富裕等多個方面有了更深體悟。

在產業(yè)方面,新村將傳統(tǒng)種植項目水稻變成“稻蟹共生”的漁農綜合種養(yǎng)模式,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大大增加了種水稻的收入。據調查,全村現有耕地5400畝,“稻蟹共生”模式每畝收入達2775元,其中1875元稻谷加900元成蟹,遠高于單純種植或養(yǎng)殖的收益,同時有利于減肥、降藥,實現了稻護魚、魚養(yǎng)稻的生態(tài)效果。

新村還積極發(fā)展設施蔬菜生產?,F在全村蔬菜大棚達到260棟,蔬菜種植面積600畝,從業(yè)人數500多人,年實現產值700多萬元,僅棚菜生產一項可使全村人均增收5000元。棚菜種植戶岳久民告訴記者:“你看我3個大棚都是種的小柿子,一星期左右摘一次,一次大概能摘1000斤,有人上門來收一斤3元多錢,一個棚一年能產出七八萬元,保底也能有五六萬元的收入。”

在傳統(tǒng)種植養(yǎng)殖的基礎上,新村從2016年開始大力發(fā)展民宿旅游,建成民宿餐飲一條街,鐵鍋燉魚、大餅羊湯等特色的農家樂先后開業(yè)。該村建成稻田漫步系統(tǒng),曲線距離1200米,觀景臺、漫步棧道、農耕雕像、觀景臺、稻田畫等一應俱全,依托設施農業(yè)園區(qū)建成蔬果采摘園,民宿與采摘園相得益彰,成為“田野中的風景廊道”。

產業(yè)旺起來,生活富起來,生態(tài)宜居也就更有底氣和動力。新村投入大量資金開展農村環(huán)境綜合整治,實現了“豬圈、廁所、灰堆、柴火垛、雜物堆”五進院。在完成房屋“平改坡”基礎上,統(tǒng)一修建了院墻、圍欄,民居更加美觀,垃圾分類回收專人清運,而且在政府的扶持下家家都安裝了壁掛爐取暖,新村人生活更加舒適。為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村廣泛開展文體活動,改造擴建了文化廣場。村里還成立了秧歌隊和廣場舞隊,常年活動于廣場之上。新村黨支部開展晚間娛樂活動“一小時”,倡導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積極開展“精彩鄉(xiāng)村夜”活動,組織有特長的黨員群眾組成文藝表演隊,將黨政方針、利農惠農等政策編排成通俗易懂的小節(jié)目演繹給村民。

通過美麗鄉(xiāng)村建設,新村生態(tài)生活環(huán)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城里人享受到的,農村人也能享受得到。同時,調研組也感受到,如何進一步壯大集體經濟、提高農民收入,是未來在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規(guī)劃與實施過程需要關注的重點。

農村網  責任編輯:農村網
 

      溫馨提示:您正在瀏覽的文章是“新村:田野中的風景廊道”
      原載地址:http://gzstnw.cn/news/20180418/56738.html
      版權聲明:本網站刊載的資訊由網友提供分享,資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表示農村網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建議。網友轉載請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處。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對于農村網的原創(chuàng)作品,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版權屬于農村網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凡用于商業(yè)用途需征得書面同意,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 新聞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新聞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幫助中心 | 網站地圖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工信部信軟〔2015〕440號   農市發(fā)[2016]2號   國發(fā)〔2015〕40號   農發(fā)〔2017〕1號   中央一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