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農業(yè)技術 » 綜合技術 » 正文

影響大棚草莓產量和品質問題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3-07-25  瀏覽次數(shù):83192
內容摘要:近幾年,草莓的持續(xù)高價促使其保護地栽培得以迅速發(fā)展。隨著保護地種植面積的擴大,生產管理中出現(xiàn)了不少新問題,直接影響了草莓的產量與品質,降低了果農的經濟收入。

  近幾年,草莓的持續(xù)高價促使其保護地栽培得以迅速發(fā)展。隨著保護地種植面積的擴大,生產管理中出現(xiàn)了不少新問題,直接影響了草莓的產量與品質,降低了果農的經濟收入。為此,的筆者進行了相關的試驗調查,并提出相應的克服方法,與同行交流。

  1存在問題

  1.1大棚結構問題

  1.1.1大棚方位偏向由于受多種原因的限制,不少種植者往往參照田間道路或土地的走向來確定大棚的南北方位。這樣建造的大棚受光時間短,進入棚內的光照弱,根本保證不了冬季有4 h以上的光照時間,直接影響了草莓產量與品質的提高。

  1.1.2前后屋面角度偏小調查發(fā)現(xiàn),在我地,多數(shù)大棚的脊高偏矮,這就造成了前后屋面角度偏小,棚面坡度過于平緩。這樣的結構減少了進入棚內的光照,降低了棚內溫度,尤其“冬至”前后表現(xiàn)更為突出,有礙于草莓的生長發(fā)育。

  1.1.3棚體南北過寬受經濟利益的驅動和土地政策的限制,大棚的南北跨度越來越寬。不少棚由原來的6~7 m逐漸增加到10~12 m,甚者超過15 m。寬度的盲目擴大,必然要加大棚脊高。這樣,過高的棚體既不利于蓋、揭草簾及夜間保溫,而且加大了大棚后部的弱光低產區(qū)面積,降低了產量與品質。

  1.1.4棚間距離小受多種原因的影響,不少種植者在有限的土地上盲目增加大棚數(shù)量,致使兩棚間距離縮小,前棚擋住了后棚的光照,尤其在“冬至”前后,嚴重者前棚遮擋了后棚1/5~1/4的受光面積。

  1.1.5不挖防寒溝大多數(shù)種植者只片面地在提高氣溫上下功夫,很少有人在提高地溫上動腦筋。不知道挖防寒溝可有效地防止或減少土壤中有限熱量的橫向傳出,有利于提高或保持地溫。

  1.2生產管理問題

  1.2.1不及時覆蓋棚膜室外夜間溫度降到8 ℃是草莓覆蓋棚膜的最佳時間,一旦低于5 ℃植株便進入休眠狀態(tài)。生產中,不少果農不能根據(jù)天氣變化情況靈活確定扣棚時間,而是憑經驗,隨心所欲地進行覆膜扣棚。要么扣棚過早,氣溫高,花芽分化差;要么扣棚過晚,低溫來臨使草莓進入休眠,造成后期植株矮小、長勢弱、果個小、品質差、連續(xù)結果能力低。

  1.2.2東西行栽植為圖省工省力,不少種植者在棚內東西向起壟,并且將秧苗垂直栽在壟 山西果樹SHANXIFRUITS 2013(3)頂邊沿上,造成根系栽植過淺。這種栽植方式,可使每壟向陽的南坡面,在晴天的中午膜下地溫很容易超過26 ℃,這樣的高溫可抑制根系生長,甚至造成傷害。而北坡面由于受光弱,地溫相對低,則根系生長弱,而且容易誘發(fā)根腐病等病害發(fā)生。

  1.2.3不配置授粉品種受草莓自花結實率高和市場效益好的影響,不少大棚全是清一色的一個品種(豐香或甜寶或甜查理),根本不配置適當數(shù)量的授粉品種,致使草莓小果多、產量低。

  1.2.4多年連用生產自繁苗調查發(fā)現(xiàn),大部分種植者每年春季草莓采收結束后都從自己大棚內選擇自以為長勢好的植株移栽他地做為母苗或干脆將大棚內結果苗間拔后留在原地做為母苗進行育苗繁殖。這種連續(xù)多年使用的生產自繁苗不僅繁殖系數(shù)低、長勢弱、變異性大、連續(xù)結果能力差,而且容易傳播病蟲害。

  1.2.5秧苗不假植或假植時期不妥由于不了解秧苗在定植前進行適期假植的重要作用,因而生產中不假植或過早、過晚假植的現(xiàn)象隨處可見。這些做法均會降低定植苗的成活率,使植株生長弱、花芽分化差、園相不整齊,對產量與質量產生負面影響。

  1.2.6去葉早,留葉少不少管理大棚草莓多年的果農至今仍存在過早過重去葉的現(xiàn)象。草莓剛剛結果便開始清理“老葉”,片面認為,這些“老葉”浪費營養(yǎng)、影響花芽分化,看似全株留葉不少,但真正有效的功能葉也只有3~4片。不少年富力強的功能葉早早被當成老葉清除棚外浪費掉,減少了光合產物的形成及對果實的營養(yǎng)供應,造成果個小、成熟晚、品質差、產量低。

  1.2.7不疏果受市場多年高價位的影響,多數(shù)種植者仍以數(shù)量求效益,放松或不重視果品質量的提高。明知色澤艷麗的大果好出手、賣價高,但也舍不得疏去那些高級次的小果、畸形果。即使有個別疏果者也是敷衍了事,根本收不到疏果的效果。

  1.2.8不能適時補充CO2密閉的大棚為草莓反季節(jié)生產創(chuàng)造了一個比較舒適的環(huán)境。正因為這樣的環(huán)境也容易造成CO2的缺乏。尤其在晴天中午前后光照好、溫度高、光合作用需要CO2最多的時候,這種現(xiàn)象表現(xiàn)更為突出。這樣必然會減少光合產物的形成,直接影響到草莓的生長發(fā)育、開花結果。但大多數(shù)種植者不了解這一特性或嫌操作麻煩,沒有在關鍵時刻補充CO2,那么減產也就在自然之中了。

  1.2.9棚內不掛反光幕不少種植者不知道掛反光幕可有效地改善大棚后部光照,提高幕前地溫,加大晝夜溫差,有利于提高果品產量與質量。因而掛幕者瘳瘳無幾,造成大棚后部光照弱,種植草莓產量低,質量差。

  2對策

  2.1建造采光保溫設計合理的大棚

  2.1.1準確定位大棚方向冬季不太寒冷的地區(qū)(北緯40°以南),其南北方向應以正南或南偏東5°為宜。其確定方法有兩種:一是利用羅盤儀測出當?shù)卮拍洗疟?,然后減去(向東移)當?shù)卮牌牵礊楫數(shù)卣险狈较?;二是選一晴天,在地面上垂直立一標桿,從10:00-14:00時每隔10 min標出此桿的陰影長度,24條陰影中最短者即為當?shù)氐恼险狈较?。若要南偏東5°,則在這條正南正北線上量出10 m后,在南端點向東做一直角,并從該點開始量出1.76 m,連結東、北兩端點所成斜線即為南偏東5°方位線。以該線為基準線建造的東西大棚可使太陽光與前屋面垂直的時間提前20 min,有利于生產更多的光合產物。

  2.1.2合理確定前后屋面角調查發(fā)現(xiàn),在我地大棚南北跨度6~7 m,脊高2.5~2.7 m,前屋面角20°~22°,后屋面角為33°~35°;若跨度8~10 m,脊高3~3.3 m,前屋面角23°~25°,后屋面角35°~37°。按這種規(guī)格建造的大棚,可在寒冷的冬季與早春射入更多的陽光,有利于提高大棚后部的光照與地溫,同時,也避免了因大棚空間過大、過高、散熱多而不利于保溫的弊端。

  2.1.3前后棚間距離要適宜“冬至”前后,大棚內至少要有4 h以上的光照時間才能保證草莓的正常生長。要達到這一要求,兩棚之間的 山西果樹SHANXIFRUITS 2013(3)距離應按照“大棚脊高加草簾卷起時的直徑”之和乘以1.8~2來設計安排。一般6~7 m的跨度,其棚間距離應為5.5~6 m;跨度為8~10 m時,其棚間距為6.5~7 m。只有這樣,無論在什么時候,前排才不會遮擋后排的光照。

  2.1.4南北跨度要適宜受太陽高度角所限,大棚跨度越大,棚脊相對要越高,這樣才能為后部提供光照。但過高的脊高會給蓋、揭草簾和保持棚內夜間溫度帶來負面影響。實踐證明,大棚南北跨度以7~8 m為宜,最多不能超過10 m。否則,既浪費了人力財力,又達不理想的豐產效果。

  2.1.5挖防寒溝,保持地中熱量大棚內地溫的提升,主要依靠陽光照射。地溫過低往往容易造成草莓根系發(fā)黑、生長不良。扣棚膜之前在大棚外緣(尤其南側)挖一條防寒溝(寬30~40 cm、深50 cm左右,溝中填滿用薄膜包裹的干草或干鋸末,上面覆土蓋嚴,也可在溝內豎立高50 cm左右的苯板),則可有效地阻止地中有限熱量的橫向傳出,有利于保持和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的生長發(fā)育。

  以上5條措施的配套建設,可使大棚迅速產生“熱島效應”。即使在最寒冷的季節(jié),10 cm地溫也可穩(wěn)定在11 ℃左右,基本能滿足草莓生長發(fā)育的溫度條件。

  2.2選用優(yōu)質秧苗

  2.2.1用脫毒母苗用做繁殖匍匐莖苗的草莓母苗最好選用大專院?;蚩蒲袉挝慌嘤膬?yōu)質脫毒苗,這種苗品種純度高、繁殖系數(shù)大、性狀穩(wěn)定、植株健壯、豐產、穩(wěn)產。

  2.2.2選用適時移栽的假植苗實踐證明,定植假植期為30~60 d的秧苗,其花芽分化好、植株健壯、根系發(fā)達、緩苗快、成活率高;若假植期超過60 d,秧苗易成老化苗,移栽成活率低,生長勢弱;少于30 d或不假植的秧苗,其體內C/N低,不利于花芽分化,產量低。在我地,適宜的假植時間多開始于7月上旬至8月上旬,到9月上旬定植。

  2.3科學栽植

  2.3.1合理配置授粉品種草莓雖自花結實率高,但異花授粉更能提高坐果率,改善品質。因此,棚內要配置1~2個授粉品種,其比例一般為5%~10%。實踐證明,春香、寶交早生、甜寶均可做為授粉品種,其品質、產量均受種植者歡迎。同時,可通過放蜂或其他人工輔助授粉措施,促進異花授粉,以提高坐果率,增大果個,改善品質。

  2.3.2南北行高壟定植調查發(fā)現(xiàn),同樣栽植密度,壟高25~30 cm的南北壟向栽培的草莓,其生長勢、果實產量與品質均好于東西向、低壟栽培。其原因主要是南北壟兩側受光均勻,壟高熱空氣易進入土壤,有利于根系生長。

  2.4加強植株管理

  2.4.1適時去葉,合理留葉草莓的三出復葉輪生在新莖上,當其展開后2周便達到成齡葉大小,約30 d則達到最大面積,40~60 d光合作用最強。可見,葉片展開后至少要保留50 d左右才能去掉(或當葉柄開始變色、葉片接近平展時再摘除)。實踐證明,在667 m2栽11 000株的情況下,每株選留6~8片健壯的展開葉最為合理。

  2.4.2及時認真疏果大部分草莓品種有10%~15%的無效花,其高級花序具有雌性不稔或結果小的特點。為生產更多的優(yōu)質果品,必須在顯蕾或開花前疏去這些高級次花蕾,只保留1~3級花序上的花蕾,以節(jié)省有效營養(yǎng),促進保留花(蕾)的生長發(fā)育。實踐證明,每株留15~20個果,667 m2產量應控制在2 000~2 500 kg為宜。

  2.5適時覆蓋棚膜、補光、補CO2氣肥

  當室外夜間最低溫度達到8 ℃時要立即覆蓋棚膜。在我地,一般在霜降前后2~3 d進行。在覆蓋棚膜升溫的同時,在大棚北側張掛反光幕。利用幕的反光特性,可有效地使幕前0~3 m處的地溫提高0.5~3 ℃,地面增光率達9.2%~40%。

  另外,為克服大棚特殊環(huán)境造成CO2缺乏而導致草莓產量低、品質差的弊端,可在晴天9:00-11:00時和14:00-15:00高光照時段補充CO2氣肥。其方法可利用碳酸氫銨加稀硫酸反應或使用CO2增長劑。這不僅能明顯增加光合產物的形成,促進其產量與品質的提高,而且可有效地降低棚內濕度,抑制或減少病害的發(fā)生。但低溫寡照天氣不宜使用,以防加速葉片老化。

農村網  責任編輯:農村網
 

      溫馨提示:您正在瀏覽的文章是“影響大棚草莓產量和品質問題”
      原載地址:http://gzstnw.cn/news/20130725/22652.html
      版權聲明:本網站刊載的資訊由網友提供分享,資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表示農村網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建議。網友轉載請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處。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對于農村網的原創(chuàng)作品,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版權屬于農村網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凡用于商業(yè)用途需征得書面同意,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關鍵詞: 草莓
 
[ 新聞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新聞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使用協(xié)議 | 版權隱私 | 幫助中心 | 網站地圖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工信部信軟〔2015〕440號   農市發(fā)[2016]2號   國發(fā)〔2015〕40號   農發(fā)〔2017〕1號   中央一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