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村委會 » 合作資訊 » 正文

如何回避技術轉讓中的風險?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1-11-04  瀏覽次數(shù):8748
內容摘要:在技術轉讓(www.1633.com)過程中,存在著種種風險,因此從技術受讓方的角度來說,在簽訂技術轉讓合同前、一定要采取積極謹慎的態(tài)度,弄清楚事實,分析清楚情況,避免不必要的損失,避免上當受騙。 要對合作對象進行必要審查。 在進行技術轉讓時,雙方都應

在技術轉讓(www.1633.com)過程中,存在著種種風險,因此從技術受讓方的角度來說,在簽訂技術轉讓合同前、一定要采取積極謹慎的態(tài)度,弄清楚事實,分析清楚情況,避免不必要的損失,避免上當受騙。

  要對合作對象進行必要審查。在進行技術轉讓時,雙方都應該對彼此的情況進行詳細的調查與了解,要選擇那些信譽好的企業(yè)或個人進行合作。必要的時候,可以通過工商局、其交往過的客戶進行側面的考察,獲得比較完整的信息。切不可僅因熟人介紹,就完全信任對方的行為;或者僅僅憑對方提供給自己的資料,就輕易做出結論來,一定要多方面了解合作對象的背景資料。

  了解技術的可靠性和真實性。有時候技術受讓方并不能憑自身的知識了解技術的真實可靠性,因此可以委托有關部門或值得信賴的技術人員鑒定技術成果的真實性和可行性;另外,技術受讓方也可以通過技術轉讓方本身的專業(yè)水平、信譽度等初步判斷技術的可靠性。其中一個必要的問題是,要明確技術成果的所有權歸屬,以避免不必要的糾紛。

  了解技術的實用價值和經濟效益。技術受讓方應當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考察技術成果的實用性、成本支出情況,判斷能否能夠依靠自己的技術力量和資金進行實施。技術受讓方還應了解技術成果(http://tec.k8008.com/)的市場范圍、實施后可能創(chuàng)造的經濟效益判斷其是否值得實施。如果技術受讓方缺乏對技術實用價值和經濟效益的深入考察,很可能在生產中蒙受損失。

  注意技術轉讓的法律限制。據(jù)我國法律規(guī)定,有的技術在轉讓時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技術受讓方在簽訂技術轉讓合同時,應該詳細了解該技術是否屬于受法律限制的范圍。

  另外,在簽訂技術合同時,還應慎重付費,明確違約責任。技術受讓方對技術使用費、技術轉讓費的支付方式一定要慎重。在技術合同簽訂中費用的支付,對技術受讓方來說,不先支付費用而在合同實施后、根據(jù)產品的銷售按比例提成或盈利后給對方分配一定的利潤,是風險較小的一種支付方式。意在欺詐的合同一般只接受一次性支付,如果對方寧可以極低價格轉讓也不接受其他方式的支付,技術受讓方應提高警惕以免上當。另外在技術合同中對違約責任應當制定明確詳細,為防止合同欺詐提供更多的法律保護。

農村網  責任編輯:農村網
 

      溫馨提示:您正在瀏覽的文章是“如何回避技術轉讓中的風險?”
      原載地址:http://gzstnw.cn/news/20111104/16169.html
      版權聲明:本網站刊載的資訊由網友提供分享,資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表示農村網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建議。網友轉載請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處。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對于農村網的原創(chuàng)作品,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版權屬于農村網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凡用于商業(yè)用途需征得書面同意,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 新聞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新聞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使用協(xié)議 | 版權隱私 | 幫助中心 | 網站地圖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工信部信軟〔2015〕440號   農市發(fā)[2016]2號   國發(fā)〔2015〕40號   農發(fā)〔2017〕1號   中央一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