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農業(yè)百科 » 茶葉大全 » 茶器 » 正文

變革中的明清茶具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24-12-22 16:00  來源:昵茶網  瀏覽次數:838
內容摘要: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因團茶的制作勞民傷財在洪武二十四年下詔廢除團茶,而采用葉茶進貢。從此,中國的茶具也隨之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最終形成了簡單方便、重在享受飲茶天然樂趣的茶具系列。明代飲茶方式有兩種:

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因團茶的制作勞民傷財在洪武二十四年下詔廢除團茶,而采用葉茶進貢。從此,中國的茶具也隨之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最終形成了簡單方便、重在享受飲茶天然樂趣的茶具系列。

明代飲茶方式有兩種:一種把條形葉茶放在瓷瓶里加水煎煮,等火候適當即可注入茶杯飲之;第二種是把茶葉放在茶杯中,直接用熱水點之,名為撮泡。不管是壺煎還是撮泡,較之前代都簡便多了,還原了茶葉的自然天性。明代文震亨《長物志》曰:“吾朝所尚(指條形散茶)又不同,其烹試之法,亦與前人,然簡便異常,天趣備悉,可謂盡茶之真味矣?!?/p>

由于茶葉不再碾末沖點,以前的碾、磨、羅、筅等茶具棄而不用,除茶焙、茶籠、湯瓶、茶瓶(貯茶罐)、茶爐等輔助茶具保留外,唱主角的變成茶壺和茶盞(明清以后多稱茶杯)而已,這個固定組合一直沿用至今。

貯茶器具

由于條形葉茶比餅茶更易受潮,所以明代對貯茶器具要求更高。明代的貯茶采用焙貯結合的方法,先把新茶放在茶焙里置火盆之上焙干,然后將貯茶的陶甕也烘干,內填若干層箬葉片,將焙干冷卻后的茶葉放入陶甕,其上再放置若干箬葉片。最后,用烘干的六、七層宣紙扎封甕口,并壓以厚重干木板。由于適宜儲存茶葉,所以當時貯茶大多采用的是宜興紫砂陶甕,日常隨飲隨取的也有用景德鎮(zhèn)窯小瓷罐。

洗茶器具

洗茶一說,始聞于明代。由于用條形葉茶直接煎泡而飲,茶中的灰塵與雜質是必須去除的,所以誕生了洗茶器具。明代文震亨曰:“茶洗以砂為之,制如碗式,上下二層。上層底穿數孔,用洗茶,沙垢皆從孔中流出,最便”由此可見,明代的茶洗是紫砂制的諸葛碗式,區(qū)別就是上層穿了細孔而已。也有將茶洗制成扁壺式,“中加一盎,鬲而細竅,其底便過水漉沙?!比欢鞔牟柘磳嵨镏两裎匆?,實為一大遺憾。

飲茶器具

明代飲茶對茶壺更為講究。紫砂由于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吸水性,“不奪香,又無熟湯氣”而成為壺中主流。特別明代中晚期涌現出大批制壺名家,其制壺“不務研媚而樸雅堅栗,妙不可思”而頗受文人青睞。除了紫砂,瓷茶壺和錫壺也較為常見。其中制錫大家有趙良璧、歸復初、黃元吉等。其壺“模范百出而精雅絕倫一時,高流貴尚之。”“一罐一注,價五、六金”由此可見美壺在當時的受重視程度。

明代的茶盞也發(fā)生變化。厚粗的黑釉盞退出了茶具舞臺,取而代之的是晶瑩如玉的白釉盞。屠隆《考盤余事》曰:“宣廟(宣德朝)時有茶盞,料精式雅,質厚難冷,瑩白如玉,可試茶色,最為要用。蔡君謨取建盞,其色紺黑,似不宜用?!备咤サ摹蹲裆斯{》里也說:“茶盞惟宣窯壇盞為最,質厚白瑩,樣式古雅次則嘉窯(嘉靖朝)心內茶字小盞為美。欲試茶色貴白,豈容青花亂之。”明代官窯白釉茶盞除了上流社會能使用外,民間并不多見。當時老百姓使用的還是一般的白釉盞,其次就是日本茶人稱為“染付”的青花茶碗或北方窯茶碗。至于當時出口歐洲、名聞天下的德化白瓷大多數是佛像等雕塑,鮮有茶具者。

總而言之,由于明代高度發(fā)達手工業(yè)而制造出的茶具,砂瓷金銀錫鉛竹木無一不精、無一不雅,當時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大力追捧,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清代的飲茶習慣跟明代沒什么區(qū)別,由于生產力的提高,茶的產量也進一步增加,飲茶風俗更加普遍。因此清代的茶具更趨向平民化,也呈現出民族性、地區(qū)性的差異。不同民族在經過幾百年散茶飲用的積累后,逐漸形成了各民族的飲茶文化,形成了獨特的茶俗和茶具。中原漢民族地區(qū)的茶具則表現出更加豐富多彩的特征。

瓷器茶具

清代特別是清早期瓷器的發(fā)展達到了一個歷史高峰。除了沿燒明代的青花、五彩、斗彩、白釉、豆青等各種茶具,還新創(chuàng)粉彩、琺瑯彩、仿生釉等名品(圖十)。瓷器茶具真正進入千家萬戶,成為一種居家必備的器物。值得一提的是康熙時期始創(chuàng)的蓋碗茶具(圖十一),開了一代先河,沿用至今從未間斷。蓋碗又名“焗盅”,由蓋、碗、托三位一體組合而成。蓋碗的作用之一是防塵和凝香,其次是止溢和防燙。品茶時,主客左手持托右手拿蓋,輕輕撥開浮在茶湯上的茶葉細啜慢品,充分體現了中華茶文化溫雅謙和、從容大方的儒家思想精髓。清代的陶瓷茶葉罐產量也是相當可觀,型釉各異、美不勝收(圖十二至十四)。而始見于明萬歷的茶食拼盆,發(fā)展到清代也是豐富多彩,令人嘆為觀止(圖十五、十六)。由于茶葉的大量出口及精良的陶瓷燒制技藝,清代的外銷瓷茶具數量也是相當龐大,這種圖案上帶有西洋風格的茶具反映了中外交流的文化史,越來越受瓷器愛好者的關注。

紫砂及其它茶具

紫砂仍然是清代茶具的一個重要分支。由于制作水平的提高及紫砂的淘練更加細膩,再加上文人的積極參與,紫砂作為高雅的藝術品,也給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寶貴遺產。錫茶具在清代繼續(xù)使用,涌現出象沈存周、盧葵生、朱堅等制錫高手。錫茶葉罐有防潮、避光等優(yōu)點,在民間屢見不鮮。除此之外,竹木牙角各種材質的廣泛應用也是清代茶具的特點:如海南椰殼雕,內宮匏制茶具,另外福建的脫胎漆茶具,四川的竹編茶具也是很有特色。

明清時期的茶具,就像百花齊放、爭奇斗艷的春天,讓中華的茶文化錦上添花、絢爛多彩!

農村網  責任編輯:農村網
 

      溫馨提示:您正在瀏覽的文章是“變革中的明清茶具”
      原載地址:http://gzstnw.cn/baike/41860.html
      版權聲明:本網站刊載的資訊由網友提供分享,資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表示農村網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建議。網友轉載請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處。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對于農村網的原創(chuàng)作品,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版權屬于農村網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凡用于商業(yè)用途需征得書面同意,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 農業(yè)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農業(yè)百科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幫助中心 | 網站地圖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工信部信軟〔2015〕440號   農市發(fā)[2016]2號   國發(fā)〔2015〕40號   農發(fā)〔2017〕1號   中央一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