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豚是否有毒
1、河豚是有毒的,而且不管何種河豚中都含有一種神經毒素——河豚毒素(TTX),人體攝入0.5mg-3mg就能致死,而且毒素比較耐熱,在100℃下8小時都難以被破壞掉,要在120℃下1小時才能破壞,而且鹽腌和日曬都不能破壞。
2、河豚的性腺、肝臟、脾臟、眼睛、皮膚、血液等部位都含有毒素,其卵巢和肝臟有劇毒,腎臟、血液、眼睛、鰓、皮膚、精巢和肉多為弱毒或無毒。
3、在熟制河豚時,要將河豚的內臟、眼睛、魚腮、魚皮、筋血都去掉,而且還要用清水反復洗凈。河豚的肉質比較細嫩,營養(yǎng)也很豐富,還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在河豚的毒素中還可以提煉出河豚素、河豚酸、河豚巢素等藥材。
二、養(yǎng)殖時有哪些管理要點需掌握
1、巡塘
每天都要對池塘進行巡邏,要時刻觀察河豚的活動、池水水質以及繁殖設施,每天還要定期測量水溫、pH值、溶解氧、氨氮和透明度等并做好記錄。
2、飼養(yǎng)
養(yǎng)殖河豚對水溫是有要求的,在15℃時河豚具有一定的攝食能力,所以需要定時投喂。在放養(yǎng)初期就應讓河豚形成定點進食的習慣,最好現在濕的顆粒餌料現做現喂,投喂量以河豚體重的一半為宜,每天不得少于兩次投喂。當水溫低于12℃時,河豚的食量會大大下降。水溫在10℃時,河豚則不會進食了,此時應停止投食并降水溫提升。投食時要讓河豚吃好吃飽,還要將殘留的餌料及時撈出,以防水質被污染。
3、消毒防病
在種苗放養(yǎng)前要做好消毒工作,將寄生蟲與病菌清除干凈,這樣是為了使河豚在生長過程中免受傷害,以免給細菌侵入的機會。河豚在越冬時常會因密度過大而導致疾病發(fā)生,像水霉病、腐病、腸炎等都是比較常見的疾病。養(yǎng)殖時要以預防為主,每半個月到一個月要使用抗菌素等藥物進行一次消毒,也可以在飼料中混合痢特靈、黃芩、黃柏、板藍根、穿心蓮等抗菌藥物。一旦發(fā)現患病的魚要及時撈出進行治療,以免傳染蔓延。
4、倒池換水
為了降低水中河豚產生的廢物及病菌,可以對池塘進行換水,改善河豚的生長環(huán)境。倒池也可以對魚池進行全面消毒,將池中的有害生物與寄生蟲等清除,改善水質,有效降低發(fā)病率,提高越冬存活率。通常每30天倒一次池為宜,在越冬前最好也倒一次,對池塘進行全面徹底的消毒。
5、捕撈
如果出現繁殖密度過大或存在個體差異的情況時,要及時捕撈出來放在單獨的池塘中養(yǎng)殖。國內河豚魚的市場規(guī)格都大于400g,可根據市場需求開始捕撈和銷售,這樣可以有效提高經濟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