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農業(yè)新聞 » 國內動態(tài) » 正文

國際社會亟須強化合作應對蝗災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20-03-11  瀏覽次數:81060
內容摘要:近期,20多個國家遭受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沙漠蝗蟲災害,其中位于東非的非洲之角國家災情最為嚴重,當地糧食安全和經濟發(fā)展受到嚴峻

近期,20多個國家遭受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沙漠蝗蟲災害,其中位于東非的“非洲之角”國家災情最為嚴重,當地糧食安全和經濟發(fā)展受到嚴峻考驗。目前東非蝗蟲還在不斷繁殖,新的一波蝗群即將來襲,國際社會亟須采取更有力措施共同應對蝗災,避免人道主義危機的發(fā)生。

2月25日,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屈冬玉、聯(lián)合國負責人道主義事務的副秘書長洛科克和世界糧食計劃署執(zhí)行主任比斯利共同呼吁國際社會提供更多資金,以應對正在肆虐的蝗蟲災害。

近幾個月來,嚴重蝗災席卷了從西非到東非、從西亞至南亞20多個國家,受災面積總計1600多萬平方公里。其中,東非災情尤為嚴重。東非政府間發(fā)展組織氣候預測與應用中心日前警告說,隨著雨季來臨,“非洲之角”的蝗蟲產下的卵將在3月和4月形成新的蝗群,這可能進一步加劇災情。

國際評級機構——

蝗災將考驗該地區(qū)國家的糧食儲備能力

從去年12月起,嚴重蝗災席卷了整個東非地區(qū)。目前蝗蟲群已從原來的埃塞俄比亞、肯尼亞、索馬里三國擴散到吉布提、坦桑尼亞、厄立特里亞、烏干達、南蘇丹等國。

在社交媒體上,非洲蝗災的視頻被大量轉發(fā)。蝗蟲群如烏云般籠罩在莊稼地的畫面觸目驚心。“一小時內,它們就可以摧毀一切。”肯尼亞的一位農民感嘆,盡管蝗群出現后,當地有關部門就開始噴灑殺蟲劑,但這不足以挽救他的莊稼。聯(lián)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形容說:“現在蝗蟲群的面積已經能和一座大城市相比,這種現象每天都在惡化。”

沙漠蝗蟲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具破壞力的遷徙性害蟲之一,每天可隨風飛行達150公里,存活時間3個月左右,占地一平方公里的蝗蟲群一天的進食量與3.5萬人的口糧相當。蝗災將令埃塞俄比亞、肯尼亞、索馬里的1200多萬饑餓人口生活更加艱難。即將到來的第二輪蝗蟲入侵也將威脅到東非地區(qū)2500萬人的糧食供應。

蝗災已讓東非國家農業(yè)遭受重創(chuàng)。據估計,肯尼亞有超過7萬公頃土地受災;吉布提全國的農牧場中有80%以上遭侵害,28萬人面臨饑荒;埃塞俄比亞約有6.5萬公頃作物受災,2200多萬人口的糧食短缺問題更加嚴峻;在南蘇丹,蝗災可能會使業(yè)已緊張的糧食安全形勢進一步惡化。

東非地區(qū)農業(yè)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除肯尼亞以外,東非國家農業(yè)就業(yè)人口占就業(yè)總數的65%以上。國際評級機構穆迪的最新報告指出,蝗災將考驗該地區(qū)國家現有的糧食儲備能力,加劇這些國家的通脹壓力。

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

必須抓住防治“窗口期”迅速行動

飛機大面積噴灑殺蟲劑被視作抗擊蝗災最有效的手段,東非多國已出動軍隊參與抗災。烏干達軍方動員1000名陸軍士兵幫助應對蝗災,但烏干達農業(yè)部國務部長阿格雷·巴吉爾坦言,由于沙漠蝗蟲來得比預計早,政府還未來得及購買用于噴灑農藥的直升機和無人機。

薄弱的經濟基礎制約著非洲國家的防治能力。埃塞俄比亞僅有3架噴灑殺蟲劑的飛機,肯尼亞僅有5架??夏醽嗈r業(yè)首席秘書哈馬迪·博加表示,由于當地公司“沒有大量農藥庫存”,殺蟲工作推進緩慢。而在遭受饑荒的厄立特里亞、南蘇丹等國,根本無力進行有組織的空中噴灑行動。

聯(lián)合國秘書長發(fā)言人迪雅里克表示,蝗蟲繼續(xù)在東非地區(qū)肆虐,導致應對成本翻番,目前至少需要1.38億美元。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已為幫助該地區(qū)抵御蝗災發(fā)起一項7600萬美元的籌款計劃,但至今只落實了2000萬美元,且一半來自聯(lián)合國應急基金。

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估計,當3月雨季來臨,東非大部分地區(qū)植被長出來后,蝗蟲的數量可能迅速增長500倍。這意味著,一旦錯過了目前的防治“窗口期”,東非地區(qū)可能暴發(fā)更大規(guī)模的蝗災,將對今年的糧食生產造成毀滅性影響。“我們必須迅速采取行動,避免全面災難的暴發(fā)。”屈冬玉最近在媒體上呼吁。

對于如何防治新一輪蝗災,“全球防治蝗蟲倡議”成員、法國科學家西里爾·皮烏認為,建立預防性的管理系統(tǒng)至關重要,“蝗蟲通常成群分布在降雨良好的半干旱地區(qū),通過遠程監(jiān)測土壤濕度可以比僅觀察植被變化提前3至4周預警”。皮烏建議,各國需要有專門機構盡早跟蹤和定位蝗蟲的分布、生長階段和種群大小等,在蝗蟲成群聚集之前采取預防性措施,用生物農藥將還未長出翅膀的蝗蟲殺滅。

氣象學家——

氣候變動導致極端天氣多發(fā)加劇災害

西非和薩赫勒地區(qū)在歷史上是沙漠蝗蟲災害的頻發(fā)地,但像目前如此大規(guī)模的災情并不多見,上一次糧農組織對非洲國家發(fā)布嚴重蝗災警告要追溯到2003年至2005年。

專家普遍認為,此次蝗災與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密不可分,罕見的長時間降水為蝗蟲繁殖帶來有利條件。古特雷斯在不久前閉幕的非盟峰會上說,影響非洲許多地區(qū)的蝗蟲數量和規(guī)模是空前的,氣候變化是加劇蝗災的重要因素。

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首席蝗蟲防治專家基思·克雷斯曼分析認為,印度洋上空氣旋活動頻率的增加,與“非洲之角”蝗蟲群的增殖有著直接關系。根據克雷斯曼的研究,沙漠蝗蟲危機可以追溯到2018年5月,一個熱帶氣旋越過阿拉伯半島南部的一片空曠沙漠,在沙丘間形成了短暫的湖泊,沙漠蝗蟲借此繁殖。5個月后,另一個熱帶氣旋導致也門和阿曼邊界附近的降雨增加,使得蝗群進一步向西行進并產卵。在適當的氣候條件下,新一代蟲卵的繁殖能力可以是前一代的20倍。到了2019年夏天,蝗群越過紅海和亞丁灣抵達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東非地區(qū)異常的強烈降雨讓蝗蟲規(guī)模急劇擴張,形成現在的嚴重災害。

東非蝗災的形成證明,氣候變化正在讓全球不同地區(qū)產生連鎖反應。美國《國家地理》雜志一篇文章引用了氣象學家鮑勃·漢森的研究指出,全球氣候變暖讓印度洋上的類厄爾尼諾現象不斷增加。當地球升高1.5攝氏度時,這種現象就會成倍發(fā)生,給阿拉伯半島和東非帶來暴雨,也會造成澳大利亞的高溫干旱,引發(fā)森林大火。文章總結道,“人類活動使海洋環(huán)流模式發(fā)生了不利的改變,引發(fā)了一系列異常的自然現象”。為應對日益嚴峻的氣候變化影響,專家呼吁,世界各國應加強合作,共同應對考驗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種種危機。

農村網  責任編輯:農村網
 

      溫馨提示:您正在瀏覽的文章是“國際社會亟須強化合作應對蝗災”
      原載地址:http://gzstnw.cn/news/20200311/69020.html
      版權聲明:本網站刊載的資訊由網友提供分享,資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表示農村網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建議。網友轉載請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處。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對于農村網的原創(chuàng)作品,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版權屬于農村網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凡用于商業(yè)用途需征得書面同意,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 新聞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新聞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使用協(xié)議 | 版權隱私 | 幫助中心 | 網站地圖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工信部信軟〔2015〕440號   農市發(fā)[2016]2號   國發(fā)〔2015〕40號   農發(fā)〔2017〕1號   中央一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