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農業(yè)新聞 » 國內動態(tài) » 正文

和田:讓沙漠變牧場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8-11-27  來源:農民日報  瀏覽次數:8959
內容摘要:金秋時節(jié),地處中國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飽受沙塵之害的新疆和田縣英阿瓦提鄉(xiāng)和諧新村的村民們被震撼到了:他們第一次
 金秋時節(jié),地處中國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飽受沙塵之害的新疆和田縣英阿瓦提鄉(xiāng)和諧新村的村民們被震撼到了:他們第一次見到身邊的沙漠里長出了數千畝等待豐收的紅高粱、黃燦燦的牧草、還有綠油油的蔬菜……隨著種羊場的建成,沙漠漸漸變成了牧場!

年中的時候,一批操著重慶口音的人在這片名為和田縣農業(yè)科技園區(qū)的3000畝試驗基地里,安裝管道、噴灌機、攪拌機、撒布約束材料、旋耕沙地、播種、施肥。當地村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沙漠里還能種草種莊稼?”如今這些“舉著火把”的高粱、正在收割和打成捆的牧草、新鮮的蔬菜、肥壯的羊兒令他們十分驚喜和震撼。

這種震撼因“沙漠土壤化”快速生態(tài)恢復項目在此的試驗而起。項目團隊成員、重慶交通大學副教授谷建義介紹,2017年7月,他們在此做了200畝的試驗。今年在3000畝沙地里,種植了40多種作物,多數作物長勢良好,特別是2500畝狼尾草不僅長勢好,而且已經見到效益。目前,已收割的1000多噸干草被當地新建的種羊場訂購一空。

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和田縣,人多地少,每平方公里月降塵量高達600多噸。這種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不僅使當地經濟發(fā)展舉步維艱,連生存都很困難。飽受沙塵侵害的當地人與風沙抗爭,采取傳統(tǒng)的治沙方法防沙治沙,種植的樹木成活率很低,收效甚微。當地政府規(guī)劃需要治理的沙漠面積達28萬畝,迫切希望能找到一條治沙的新路徑,改變“錢沒少花,治理效果并不理想”的現狀。

“沙漠土壤化”快速生態(tài)恢復項目是由重慶交通大學易志堅教授研究團隊從力學角度出發(fā),研究沙漠生態(tài)恢復理論與技術的新成果。該項目是使沙子具有土壤的力學特性,進而具有存儲水分、養(yǎng)分、空氣和滋生微生物的能力,成為植物生長的良好載體。2009年起,研究團隊開始在重慶進行模擬試驗。2016年,團隊在內蒙古烏蘭布和展開了25畝沙漠地種植試驗。

2017年,研究團隊又在烏蘭布和沙漠展開了4000畝種植試驗。在烏蘭布和的試驗地里,不僅長出了沙漠中鮮見的高粱、糜子、狼尾草,還有西瓜、西紅柿、茄子、蕎麥等作物,青蛙、野兔等小動物也棲息其中。

在烏蘭布和試驗成功之后,研究團隊又向新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進軍。他們經過考察,雙方一拍即合,決定把和田縣作為新疆的試驗基地。

2017年7月,團隊在當地播種200畝進行小試。2018年,研究團隊根據在和田縣小試的情況,主動對接,籌集資金進行3000畝試驗示范,希望項目能助力當地脫貧攻堅,為當地沙漠治理提供一條新路徑。

在和田縣的試驗表明,這里的沙漠經“土壤化”改良后,能夠生長各種植物,特別適合種植牧草,且生長旺盛。采用大型噴灌技術和微噴灌的方式,各種植物的灌溉量明顯低于當地節(jié)水灌溉定額。

“與烏蘭布和沙漠相比,這里的沙比較細,也沒有那邊風口的風那么狂野。隨著改良沙土技術的成熟,作物收成會更好。”在和田基地負責具體工作的團隊成員嚴官成說。

當地人有養(yǎng)羊的習慣,但苦于地少缺乏飼草,沒法擴大養(yǎng)殖規(guī)模。試種牧草等植物的成功,讓縣里“眼睛一亮”,看到發(fā)展畜牧業(yè)的曙光。縣里把這一項目列為脫貧攻堅一號種子工程,優(yōu)惠提供土地,優(yōu)先保證用水定額。

縣委常委、副縣長陳立峰說,縣里計劃明年把示范面積擴大到2萬畝來種植牧草,后年擴大示范面積到10萬畝,希望有志于和田經濟發(fā)展和生態(tài)改善的有識之士到這里治理沙漠,發(fā)展產業(yè)。

據了解,研究團隊今年在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的試驗示范面積已達到6000畝,同時在四川若爾蓋800畝沙化土地生態(tài)恢復試驗成功,加上和田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試驗示范,總面積已達1萬畝。

“新疆有兩大沙漠,經環(huán)境評估和水資源評估允許的部分沙漠區(qū)域,我們就可以通過沙漠土壤化方法治理沙害,恢復生態(tài),改善當地土地利用條件。”易志堅教授信心滿滿。

農村網  責任編輯:農村網
 

      溫馨提示:您正在瀏覽的文章是“和田:讓沙漠變牧場”
      原載地址:http://gzstnw.cn/news/20181127/63180.html
      版權聲明:本網站刊載的資訊由網友提供分享,資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表示農村網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建議。網友轉載請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處。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對于農村網的原創(chuàng)作品,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版權屬于農村網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凡用于商業(yè)用途需征得書面同意,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 新聞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新聞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幫助中心 | 網站地圖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工信部信軟〔2015〕440號   農市發(fā)[2016]2號   國發(fā)〔2015〕40號   農發(fā)〔2017〕1號   中央一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