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熱的日子里,喝一碗母親做的鍋巴粥,不僅口齒留香,還能解熱,實在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小時候,家里都是用柴火做飯,那種老式的灶臺做鍋巴粥非常方便。一般母親煮飯,我都會在一旁添火。只見母親先把米洗凈放進鍋里熬煮,然后開始洗菜、切菜,我與母親有一搭無一搭地聊天,偶爾會站起來看看鍋里的米煮“開花”了沒有。若米“開花”了,就要提醒母親趕快舀起來,放進一個專門盛飯的燒箕里,燒箕下面是一個大大的陶瓷盆,濃濃的米湯就順勢流進里面。這米湯就是做鍋巴粥最好的食材。
燜飯是個技術活,母親將煮熟的米飯放進鍋里,用筷子劃拉成一座小山似的,然后拿筷子在上面戳許多洞,順勢舀半碗水,往米飯里均勻地淋一遍,蓋上鍋蓋,然后燒火燜飯。這火,需要不大不小,火大了,容易使飯燒焦,鍋巴黑糊糊的不好吃;火太小了,又燒不起鍋巴,鍋巴飯也就做不成了。每到燜飯這個環(huán)節(jié),母親就會拿過我手里的火叉(燒火用的工具)自己燒火。母親找一個軟軟的草把塞進灶膛里,然后使勁地往里吹,草把便熊熊燃燒起來,這時,母親又用火叉在灶膛里翻些灰蓋在草把上,隨后將火叉壓在草上,這大火,便壓下陣去了。
待聞見一陣陣飯香撲鼻,母親就趕緊過去盛飯了。先將米飯鏟進燒箕里,留下接觸鍋面的便是很大的一個漏斗型的大鍋巴。母親將鍋巴輕輕鏟起,用鍋鏟搗碎,倒進溫熱的米湯中,回鍋用大火煮,待米湯燒開,再改用文火慢慢熬煮,半個多小時的工夫,一鍋香濃爽滑的鍋巴粥就好了。還未揭開鍋蓋,一股濃香便縈繞在整個廚房,讓人不禁口舌生津,我趕緊拿了碗朝灶臺奔去。
盛下一碗熱騰騰的鍋巴粥,放一邊冷卻,待余熱時三兩下就扒完了。吃一碗鍋巴粥用不了兩分鐘,吃了一碗還想吃,直到吃得肚圓胃滿,方才罷休。吃鍋巴粥,都不用配菜,也不用加糖,光是那香濃的味道,就足以滿足味蕾。小時候雖然家里窮,買不起冰棒,但因為這香香濃濃的鍋巴粥,整個夏天,便有了幸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