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農業(yè)新聞 » 國內動態(tài) » 正文

靜臥在大城市的小村鎮(zhèn)重生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7-12-05  來源:農民日報  瀏覽次數:83074
內容摘要:  沒想到,上海市普陀區(qū)竟然靜臥著這樣一個村子?! ∷且粋€涅槃重生的村:始建于1951年,是新中國成立后建設的第一個工人新
   沒想到,上海市普陀區(qū)竟然靜臥著這樣一個村子。

  它是一個涅槃重生的村:始建于1951年,是新中國成立后建設的第一個工人新村。經過66年的歲月磨礪,當年的新村逐漸變成了“老村”。因住房條件局促,違法建筑便見縫插針。2017年,區(qū)域內5.6萬平方米的違建被依法整治。

  它是一個名聲籍甚的村:榮獲過“中國街道之星”“全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qū)”“全國和諧社區(qū)示范社區(qū)”“全國文明單位”等國家級榮譽140余項,“上海市紅旗單位”等市級榮譽330余項。

  它是一個睦鄰友好的村:60多年來,前來的外國友人絡繹不絕,已累計接待了來自1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30多萬外國友人,他們中間有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政黨領袖,但更多的則是慕名前來社區(qū)觀光的旅游者。

  它就是曹楊新村街道,轄區(qū)面積2.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11萬人。區(qū)域環(huán)境優(yōu)美,共有中小道路20條,其中包括花溪路、棗陽路等10條“上海市林蔭道”,綠化總面積逾55萬平方米,覆蓋率達37.5%。

  曹楊新村有著怎樣的涅槃故事?近日,記者來到曹楊新村,以期尋索答案。

  這里的拆違很高效

  俞家弄是一個城中村,共有470戶、1600余人,實際居住者多為外來務工人員,出租房約500間。小區(qū)共有20多家無證無照小商鋪,多為餐飲店、理發(fā)店、果蔬店、雜貨鋪、修車鋪等,迎檢條件、居住環(huán)境相對較差。曹楊新村街道創(chuàng)建市容綜合管理示范街道期間,俞家弄是區(qū)域內唯一“拖后腿”的小區(qū)。

  鑒于現狀,2017年,曹楊新村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按照市、區(qū)的統一部署,展開了一場史無前例的“五違”(違法用地、違法建筑、違法經營、違法排污、違法居住)整治攻堅戰(zhàn)。

  謀定而后動。曹楊新村街道把違建的全面排摸作為突破口,采用面上普查、塊上核查、點上勘查等多種方式。經過“三查”,每個居民區(qū)形成了一區(qū)一臺賬、一區(qū)一方案,一點一檔案,并根據年度目標任務確定了4300余個整治點位。

  目標明確后,曹楊新村街道以網格為單位落實責任,健全完善了黨政領導分工牽頭,居民區(qū)、職能部門、機關干部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以簽約壓責任,層層傳導壓力,保證了“五違”整治工作的有序有力高效推進。

  北嶺園共拆除違建70余處,是曹楊新村街道違建拆除最多的一個居民區(qū)。隨后,在拆完后的北嶺園召開現場觀摩會,其他居民區(qū)也紛紛響應,“五違”整治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熱潮。

  不過,在如火如荼的拆違進程中,曹楊新村街道卻發(fā)現一個問題:如果只是單一的拆除而不能及時改善小區(qū)整體環(huán)境面貌,就達不到“五違”整治的目的。

  于是,在桂楊園居民區(qū),曹楊新村街道開始試點拆違后的“四統一”工程,即統一飄窗尺寸、統一粉刷外墻、統一污水管排放、統一空調外機擺放。把拆違后的公共空間打造成主題廣場供居民活動,桂楊園在整治中華麗變身。

  今年72歲的桂楊園小區(qū)居民葉國勇說:“現在咱們的小區(qū)變得像花園一樣,住著舒心,很喜歡。”

  采訪中,有一個故事頻頻被提及,那就是“拆違拆出個空中花園”。

  杏楊園小區(qū)內唯一的自行車棚,是違建,應當予以拆除。如果簡單拆除,將直接影響小區(qū)居民停車。經民主協商,最終將拆除方案調整為改建方案。

  對車棚整體進行改造時,將車棚向內退縮,騰出環(huán)浜沿岸3米通道,使其符合河道沿岸違建整治要求。同時,還增設安全充電樁、消防噴淋等,并在車棚頂部打造了一個空中花園。如此拆違,老百姓贊不絕口。

  “我們不僅僅把‘五違’整治當作任務,更是把它當作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實際行動。”曹楊新村街道辦事處主任顧曉鵬說,“目前,從‘五違’整治到‘無違’居民區(qū)(街道)創(chuàng)建工作的集結號已經吹響。”

  這里的外交很活躍

  在曹楊新村街道,“做一天上海人”

  涉外旅游接待項目,很火!

  目前,“做一天上海人”活動以反映居民日常生活和中國傳統特色文化為主,主要有民俗民風、民間藝術、中國功夫、中醫(yī)保健、健身鍛煉、文化教育、慈善愛心、居家食宿等方面。基本可以滿足不同國家外國游客的不同需求。

  據了解,“做一天上海人”活動開展以來,曹楊新村街道的很多居民都扮演著民間大使的角色,在社區(qū)內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外賓演繹了許多美好故事。

  周康樂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是曹楊一村的居民,接待外賓已有15個年頭,迄今為止到他家參觀、用餐、交流的國外游客已超過6000人次。

  每當有外賓來訪的日子,周康樂一大早就騎著助動車去菜市場買菜。“腌川紅燒圈子”“松江鱸魚”等上海本幫菜,都是他用來招待外賓的家常菜?;貋砗笏c妻子一起忙活,每次標準餐包括六道冷菜、四道熱菜,還有餛飩、湯圓、蛋炒飯等主食,水果、啤酒、飯后甜點等配餐,夫妻倆足足要準備一上午。

  地道的上海本幫菜,雖然用料普通、菜品家常,但凡是吃過的外賓都對其贊不絕口,不少故地重游的外賓都希望能夠再來嘗嘗周家的標餐。在餐桌的一旁還專門安置了一個小圓桌,上面擺好了做餛飩的各種材料,對這種中國南方特色點心有興趣的外賓,還可以在周康樂家現學現做現吃。

  通過一頓飯,不少外賓與周康樂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幾年前,周康樂和外孫女一起接待過一對美國老夫婦,后來外孫女赴美讀書,這對老夫婦特意開了3小時的車去接機。讀書期間他們也不時去學校探望孩子。“最令人感動的是,在外孫女的畢業(yè)典禮上,他們也去了,就像一家人一樣。”周康樂說。

  周康樂說,有經驗的老外都知道,來上海旅游看高樓林立的陸家嘴、地標性建筑田子坊、琳瑯滿目的名牌購物街并沒什么稀奇,而能來到普通的上海家庭做客,吃到正宗的上海菜,才是真正的“上海深度游”。

  一位名叫威廉的美國游客,曾攜夫人參加了“做一天上海人”活動?;孛绹?,他寫了一篇報道,把所見所聞在親友、鄰居間廣為傳頌。僅隔半年,威廉又興致勃勃帶了一個團來到曹楊新村街道,并熱情地給大家做導游。

  間歇時,大家發(fā)現威廉有一些傷感。詢問后得知,他回國后就與妻子離異了,故地重游難免觸景生情。但令居民意想不到的是,不久后,他的前妻也組織了一個旅游團來曹楊街道。曹楊人很自信地認為,這對已經勞燕分飛的曾經夫妻,就是因為對曹楊的共同熱愛才促使他們再一次殊途同歸。

  “做一天上海人”活動讓外賓喜歡上了上海。不少外國友人在留言簿上吐露了心聲,諸如“這里能讓我看到上海的新風貌,看到中國的新變化。”“在新村看到中國共產黨實行的改革開放政策正在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愿你們永遠進步。”

  如今,曹楊新村街道就是靠著這份“原汁原味”,每年吸引300批次左右的外賓團隊“深度游”。“做一天上海人”被國家旅游局納入全國旅游觀光十四條專線之一,作為中國社區(qū)建設的一個先進典型向世界展示。

  這里的居民很幸福

  在曹楊新村街道,如果要問誰家的日子過得最美,不少人認為非周菊秀家庭莫屬,因為她家剛剛獲得全國“最美家庭”稱號。

  走進周菊秀老人的家,就能感受到濃濃的藝術氣息??蛷d里擺放著丈夫邱連華的上百件根雕作品,家中臥室、客廳墻壁上所掛的繪畫作品都出自周菊秀之手。

  周菊秀說,繪畫是她兒時的夢想,但年輕時既要工作,又要養(yǎng)育3個孩子,沒有時間去實現。退休以后,帶著圓夢的渴望,她走進老年大學,真正從零開始,學習國畫。10余年來,經過老師的指導和自己潛心臨摹、創(chuàng)作,現在已小有成績,所畫的作品光是仕女圖都已經有近百幅。邱連華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與根雕結下了不解之緣,將樹根變成了一件件惟妙惟肖的工藝品,得到了國內外友人的高度評價。如今,夫妻倆人成為曹楊社區(qū)有名的民間藝術家。

  在家庭中,周菊秀不僅是一位溫柔賢惠、知書達理的妻子,還是一位和藹可親、教子有方的母親,早年邱連華支援外地建設經常不在家,周菊秀承擔起全部的家庭重任,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為孩子們作表率,教導孩子們“先做人,后做事”。

  除藝術創(chuàng)作外,閑暇時周菊秀夫婦還主動參與社區(qū)公益活動、熱心幫助社區(qū)“空巢”孤寡老人。盡管都已80多歲,但他們仍然經常作為志愿者參加社區(qū)義務勞動,奉獻愛心。夫妻倆男刻女畫,琴瑟和鳴,恩愛有加,相伴到老。

  “周菊秀家庭只是幸福曹楊的一個典型代表。”曹楊新村街道黨工委書記嚴玉鵬說,“今后我們會繼續(xù)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扎實推進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切實提高曹楊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農村網  責任編輯:農村網
 

      溫馨提示:您正在瀏覽的文章是“靜臥在大城市的小村鎮(zhèn)重生”
      原載地址:http://gzstnw.cn/news/20171205/55797.html
      版權聲明:本網站刊載的資訊由網友提供分享,資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表示農村網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建議。網友轉載請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處。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對于農村網的原創(chuàng)作品,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版權屬于農村網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凡用于商業(yè)用途需征得書面同意,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 新聞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新聞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幫助中心 | 網站地圖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工信部信軟〔2015〕440號   農市發(fā)[2016]2號   國發(fā)〔2015〕40號   農發(fā)〔2017〕1號   中央一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