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糧食連年增產,有力地支撐了經濟社會發(fā)展和民生改善,但同時也帶來了庫存大幅增加、糧價下降等問題。當前正值秋收冬種,如何保護農民利益和種糧積極性,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本報記者就此專訪了中國糧食行業(yè)協(xié)會會長聶振邦。
記者:我國糧食連年豐收的同時,糧食庫存高企、糧價下降等問題引發(fā)廣泛關注。您認為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么?
聶振邦:在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支持下,自2004年以來,我國糧食連年增產,除了滿足國內市場消費需求外,相當一部分糧食充實了庫存,同時由于國內外糧食價格倒掛,造成大量糧食和替代品的進口,而糧食需求量沒有相應增加,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造成了現在糧食庫存大量增加、糧食價格下行。
記者:您認為應采取哪些措施來做好秋糧收購,保護農民利益和種糧積極性?
聶振邦: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研究了糧食生產和流通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這些措施實行以后,從全局上看不會出現農民“賣糧難”問題,不會出現“打白條”問題。為解決倉儲不足問題,國家有關部門已經下達了1297億斤的倉儲設施建設計劃,2400億斤的危倉老庫維修改造計劃,300億斤的糧食罩棚建設計劃;中央財政撥付148億元資金,加快糧食倉儲設施建設;還下達了600億斤露天存儲糧計劃,向糧食主銷區(qū)下達了跨省移庫計劃。
為了做好秋糧收購工作,國家有關部門還需采取更多有力措施。相關企業(yè)要加快騰倉建庫,加快執(zhí)行國家下達的跨省移庫計劃,充實銷區(qū)的糧食庫存;積極利用好社會閑置的倉儲設施,研究制定鼓勵大型糧食加工企業(yè)入市收購的政策;積極穩(wěn)妥地消化庫存,對一部分存儲時間較長的糧食可以定向銷售給加工企業(yè),盡量減少對糧食流通市場的沖擊;要將符合條件的臨儲玉米轉為國家儲備,讓這部分糧食退出流通市場。
記者:您認為當前我國會出現糧食價格大起大落的現象嗎?
聶振邦:目前我國糧食市場運行總體平穩(wěn),一般不會出現糧價大起大落的問題。首先,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以來,我國建立起了很完善的糧食宏觀調控體系,中央和地方的糧食儲備庫存充裕,調控手段運轉高效,能夠保證糧食市場供應,穩(wěn)定糧食市場。
其次,今年小麥繼續(xù)實行托市收購,收儲工作已經結束。在稻谷主產區(qū)繼續(xù)實行托市收購。玉米臨儲價格雖然做了調整,但仍然實行臨儲收購,對農民種糧積極性會起到保護作用。這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求改革糧食價格形成和收儲機制,完善玉米、大豆補貼政策,小麥、稻谷等口糧品種明年繼續(xù)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這將有利于穩(wěn)定農民種植預期,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第三,國家還采取嚴格控制進口的措施,加強對非配額糧食進口的管理,有效控制了糧食進口。
記者:您認為該如何處理好糧食生產、庫存和消費的關系?
聶振邦:要解決糧食生產和流通問題,必須采取可行措施,促進糧食生產和需求協(xié)調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市場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尊重市場規(guī)律,更好地發(fā)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
調整和優(yōu)化農業(yè)種植結構是當前解決我國糧食問題的行之有效的辦法。從目前生產水平看,應保證和穩(wěn)定小麥、稻谷種植面積,保證稻谷、小麥產需基本平衡;調整和優(yōu)化玉米種植面積,推動玉米與大豆輪作。擴大“糧改飼”試點范圍,減少玉米種植面積。利用國家現在糧食庫存充裕的有利條件,可以繼續(xù)恢復和擴大退耕還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