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新農致富 » 致富資訊 » 正文

重慶城口鄧作權:大棚種植香菇走上致富路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3-08-10  瀏覽次數:81052
內容摘要:近日,筆者在走訪過程中常常聽群眾談起一個人的名字—鄧作權。鄧作權是誰?這么受群眾歡迎?一連串的問題吸
近日,筆者在走訪過程中常常聽群眾談起一個人的名字—鄧作權。鄧作權是誰?這么受群眾歡迎?一連串的問題吸引我前去拜訪這位“名人”。

  7月31日,筆者來到鄧作權的家里,與他交談中了解到他是城口縣左嵐鄉(xiāng)齊心村地地道道的農民。2009年,在家人的反對中用全部積蓄于在家中發(fā)展山地雞養(yǎng)殖,2012年發(fā)現(xiàn)山地雞市場不景氣,又轉行做起了大棚種植香菇,從而走上致富路,所以他的創(chuàng)業(yè)致富經歷倍受大家關注。

  曾也是南下打工大軍一員

  和許多青年農民一樣,鄧作權跟隨南下打工潮流,成為一名“打工仔”。

  他告訴筆者:“當時他在一家洗衣機裝配廠上班,一月工資大概2500元,除掉花銷和寄給妻兒的生活費用,也所剩無幾。家里條件確實不好,家里第二個小孩也剛出生,家里父母也指望我多掙點錢。所以我越是努力,最后做了小組長,組長,車間副主任。收入越來越高,條件也越來越好。”

  “然而,我和多數工友不一樣,我不是為了打工而打工,而是通過打工積累資本,從新尋找致富的途徑。”鄧作權接著說道。

  返鄉(xiāng)養(yǎng)殖山地雞賺到第一桶金

  2009年,鄧作權從工廠辭掉車間副主任職務,悄然回家。

  他妻子張宗英告訴筆者:“他當時回來,我們都不知道。那時他在工廠里都當了‘官',一個月差不多4000元。一家人都不理解他在想什么,爸和媽好久都沒和他說話?!?p>

  在妻子滿臉不解和父母的責備下,他還是辦起了山地雞養(yǎng)殖場。

  鄧作權表示:“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光是09年,雞場出欄山地雞2萬余羽,加上政府補貼,純收入5萬余元,終于消除一家人的顧忌?!?p>

  2010年,鄧作權聘請了2個業(yè)務,負責聯(lián)系老客戶關系維護和新市場的拓展,自己則是專心經營養(yǎng)殖場,負責優(yōu)質山地雞隨時提供。

  他坦言:“10年11年賺了大概14萬元?!?p>

  山地雞養(yǎng)殖大戶轉行種香菇

  2012年底,在妻子又一次懷疑和不解中,鄧作權轉行辦起了香菇種植。

  鄰居陳邦軍告訴筆者:“別說我們不理解他,他屋里人都覺得不理解。本來山地雞養(yǎng)得好好的,一年凈賺6、7萬,那個都想不到他就這樣不搞了?!?p>

  “市場的不景氣,小型養(yǎng)雞場越來越多,山地雞品質參差不齊,山地雞的價格也一路走低是我轉行的一部分原因。”鄧作權說道。

  “還有一部分原因是我現(xiàn)在聯(lián)系的菇種原材料公司包教、包銷。在發(fā)展初期,公司派駐技術人員到種植基地手把手教授種植技術,并保證每袋菌種產2兩干香菇,產出的干香菇價格按32元/斤保底價收購。在這些條件下一次購買了7萬元菌種材料,并與公司簽下了包產包銷合同?!编囎鳈酀M懷信心的說。

  預期10萬袋年純利潤20萬

  “我的第一個目標是供應本地市場,然后是進攻外地市場。有包銷合同,肯定不得虧。”鄧作權說。

  按照合同上的產量,鄧作權目前種植的10萬袋香菇,最低產量可達2萬斤,預計收入60余萬,純利潤近20萬元。

  當筆者告訴鄧作權的妻子張宗英這些時,她偷偷告訴筆者:“其實我一直都堅信他能成功,年入20萬不是問題。”



農村網  責任編輯:農村網
 

      溫馨提示:您正在瀏覽的文章是“重慶城口鄧作權:大棚種植香菇走上致富路”
      原載地址:http://gzstnw.cn/news/20130810/24198.html
      版權聲明:本網站刊載的資訊由網友提供分享,資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表示農村網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建議。網友轉載請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處。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對于農村網的原創(chuàng)作品,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版權屬于農村網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凡用于商業(yè)用途需征得書面同意,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 新聞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新聞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使用協(xié)議 | 版權隱私 | 幫助中心 | 網站地圖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工信部信軟〔2015〕440號   農市發(fā)[2016]2號   國發(fā)〔2015〕40號   農發(fā)〔2017〕1號   中央一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