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魏老先生,他給我的感覺隨和而謙恭,是一位和善的老人。他家布置簡單,甚至給人以清貧之感,進之則想賦劉禹錫的《陋室銘》。但家里隨處可見的墨寶和陣陣撲鼻而來的翰墨書香,有力證明了老人晚年生活的豐富充實和脫俗的精神境界。他說:“家就是我的工作室,想寫想畫的時候我提筆就寫就畫,很方便。書畫已經(jīng)成為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跟穿衣吃飯一樣。”即使魏老現(xiàn)在已功成名就,他依然每天都堅持寫寫畫畫。
在魏老不大的創(chuàng)作室里,那些大大小小的印章引我注目,大部分都是他自己篆刻的。其中,閑章居多,記錄了老人篆刻技藝的巧奪天工和對生活的點滴情思。其間,魏老最喜歡的是“唯吾知足”這個印章。它不僅獨具匠心,似乎也在訴說著老人的人生智慧。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中華墨癡”“學業(yè)苦鉆研”這兩個印章。它們鐫刻著魏老的翰墨人生,同時也見證了一位“當代書圣”對筆墨文房的癡愛。
中華墨癡
魏恒斌出身于書香門第。他的三伯父是位教書先生,魏老從三歲起便隨三伯父學習書畫,四歲時就能寫春聯(lián)。并且,從小學到大學期間,學校里不斷有各種書畫創(chuàng)作的需求,都會找他去寫畫。直到大學畢業(yè),他的書畫在學校中總是鰲頭獨占。就這樣在不斷實踐和進步中,魏老先生對書畫的興趣愛好愈發(fā)強烈。
魏老說:“我不是把書畫單純地作為一種業(yè)余愛好,而是把它當作一個事業(yè)。書畫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要繼承這個事業(yè),不能單純作為一個愛好。正由于這個指導思想,這個立足點,出發(fā)點很明確,就有使不完的勁。不管怎樣,一天不寫字,就感到不舒服。”這像是魏老對于自己所鐘愛的這件事情的承諾。愛好一般來說只針對于個人,可以有,可以沒有。可以是這個階段自己喜歡做的,也可以在另個時期把其擱置一旁,想做的時候再繼續(xù)做,完全取決于個人的興趣喜好。一旦將愛好上升到事業(yè)的高度,那必然要達到一種影響眾人,造福社會的崇高境界。一直以來,魏老對于這個承諾都是言必信,行必果。他希望用自己的執(zhí)著,熱忱來弘揚中國書畫藝術,保護這個中華民族的瑰寶。在藝術上,他用過硬的實力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和影響力。
魏老先生在書法上五體皆能??吹剿淖髌窌r,我不禁震撼了??须`草篆五體中“精”一門就已不算易事,難得的是魏老先生做到了門門“精”。魏老說:“我寫字取法于傳統(tǒng),但不囿于傳統(tǒng)。”
魏老尤擅行楷,他的筆墨,既有王羲之率性飄逸的神韻,又有歐陽詢法度謹嚴的規(guī)矩。就像一位參透世事而悟道的高人,既不厭世消怠,也不棄世而隱遁。而是坦然面對世間一切紛雜繁復,在法度規(guī)矩間心平氣和豁達游韌。不由讓我想起自古流傳的“小隱在山林,大隱于市朝”那句話。要說字如其人,那么,先生亦如此了。如以五岳比之先生的行楷,我覺得魏老的行楷尤似西岳華山之陡峭險絕,峰回路轉間又歸于平正,險絕在筆走游龍間,平正于墨飽收鋒時。
清人魏源《衡岳吟》中說:“恒山如行,岱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臥,惟有南岳獨如飛。”這是對衡山的贊美。南岳衡山就座落于湖南境內(nèi)。湖南是魏老先生的家鄉(xiāng)。自古人杰地靈之處也是英才輩出之地。也許是靈山秀水賦予的智慧,也許是古圣先賢降下的福祉,魏老先生的草書藝術,在跌宕騰躍,風馳電掣般回旋飛動間,又多些清逸高遠,瀟灑蕩然之風韻,猶如衡山群峰巍峨逶迤綿延之態(tài),首尾間顧盼生姿。把魏源所說的“南岳獨如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觀先生的隸書,平和豁達間,透出渾厚穩(wěn)健之氣。用“嵩山如臥”來形容這種感覺再合適不過了。臥者,穩(wěn)沉而舒展,平靜以忘憂。書勢肅穆,仿佛嵩山上所經(jīng)之座座廟宇,又好似雙手合十,微微頷首的僧侶。如此超逸,如此靜謐。
魏先生說:“寫字是最難的,比畫畫難。”但先生卻執(zhí)著選擇了最難的事情來修行。其實,先生的畫作,也是造詣頗高的。欣賞他的山水畫,撲面而來的首先是一種泰山壓頂?shù)穆晞荩趾甓詺?,可謂“岱山如坐”,但細細品味時,卻又不失南方山水靈秀之美的神韻。
以五岳溢美魏老先生的書畫作品,斷不是偶然之比喻??v觀歷史上各書畫名士,文人墨客,先都取法于前輩先賢的筆墨精神,但最終還要得道于山水天地自然之氣韻來成就自己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除取法先賢的苦練外,魏老得道于自然之靈氣,可謂是渾然天成,不經(jīng)意間的筆墨鋒轉,就能勾勒出山川大地的神韻。這神來之筆,似乎是天生就融于他血液里的律動音符,不需過多開掘和修飾便能奏出華美樂章。又似乎是與前輩書圣畫杰神交已久,彼即此,此即彼,早已融為一體。
魏老先生對舞文弄墨之愛,自有一種大智若愚的癡氣。這讓我想到文人畫先河開創(chuàng)者,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晉史》中說:“愷之博學有才氣。”時人稱其為“三絕”:才絕、畫絕、癡絕。若以此論,魏老先生可稱“四絕”,比之又多一“書絕”。
不論是寫字還是畫畫,魏老都把南方的靈秀風韻與北方的磅礴大氣渾然融合,形成獨有的魏氏書畫藝術風格。眼前這些琳瑯滿目的墨寶實在令人醉心怡情。我不禁在想,魏老先生能有如此高的藝術造詣,他將是經(jīng)歷過多少個廢寢忘食的日日夜夜,才讓這忘己的“癡”成就了藝術的“絕”。
學業(yè)苦鉆研
魏老說起他少時學習書畫的經(jīng)歷,神情恬淡。是歷經(jīng)滄桑而洗盡鉛華后的高一層人生境界。同樣是孜孜以求的學齡時期,魏老的學習經(jīng)歷卻異于他人。
魏老說:“當時家里很困難,上大學時,家里只給了我20塊錢,沒錢買寫字的紙,要練字,只能用一個紙箱子把河沙裝起來,然后用樹杈在上面寫畫。”正是這一枝樹杈,一箱湖沙,陪伴他度過了如饑似渴的求知年代,引領他暢游書畫藝術的海洋。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魏老也非常重視理論的積累。
“湖南師大圖書館是中國最大的圖書館之一,我在讀書的時候,除了上課以外,就經(jīng)常到那里看書畫類的理論書,歷朝歷代關于書畫理論方面的書我都看。包括中國書畫是怎么來的,甲骨文,篆書,把中國文字統(tǒng)一了的小篆等等,基本的理論我都搞清楚后,就知道書畫應該從哪里學起,怎么學,先學什么,后學什么就比較明白了。”這是魏老的學習觀點。從歷史中來,到歷史中去,追根溯源,才能得其根本,進而根深以蒂固。這是一種負責任的學習態(tài)度,就如魏老說過要把書畫當事業(yè)來做,從源頭來看,他就已技高一籌。
魏老先生曾經(jīng)在湖南師大的圖書館辦過書法展覽,當時的展出作品布滿了三個大館,每個大館寫一種字體,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人來參觀。有人看魏老字寫得好,就請他寫一份字帖留贈,據(jù)魏老說,當時的字帖寫了有一萬份之多。這還是魏老僅僅在學生時期的成就,其書畫藝術之魅力就可見一斑。
在參加工作以后,魏老先生不管多忙,閑暇之余仍念念不忘對書法藝術的鉆研。“出差坐在車上,兩邊的街道,招牌上,有字的地方哪個字寫得好,哪一筆寫得好,我就把它記下來。除了搞好工作以外,無時無刻不在想這事。越想學就越學得好。我感覺到要學好書法,一個是理論基礎,再一個就是要有方法,要向書本學,向社會學,向老人們學,向行家學。”正是這種癡迷的琢磨,身體力行的實踐,魏老先生總結出研學書法的“八字真經(jīng)”,即精學、善練、苦研、妙用。
魏老對“精學”的解釋并非從學術方面,而是強調(diào)了一種思想境界,使之達到一種提綱挈領的高度。把書畫藝術當作事業(yè)來做,而不僅僅是一個養(yǎng)家糊口的技能愛好。唯有如此,才能心無旁騖地去鉆研和探索。幾十年如一日,不由我對眼前這位七旬老人肅然起敬。
這“八字真經(jīng)”中,魏老特別重視“善練”,而“善練”的核心要點在于“感悟”。魏老是當代著名書畫家、教育家顏家龍先生的學生,當時和顏先生學習書法的人有很多,但最后學而有成的就只魏老一人。魏老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自身。不是死死地去練,老師只是給你指明方向,主要看你自己掌握的方法和領悟了。”其實,萬法歸宗,道理都一樣,但說到容易做到難。魏老的可貴之處就在于他不僅做到了,且做好了,還做好到極致了。
魏老先生“善練”,首創(chuàng)了一種“反傳統(tǒng)握筆法”。一般而言,傳統(tǒng)的握筆方法,是把毛筆固定在拇指與食指之間,通過中指、和別在筆管之后的無名指與小指對筆運方向的不斷變化,著墨于紙上。但魏老覺得,此種握筆方法會使力道分散開來,根本就沒有完全匯聚到筆上,更不能使整個運筆的過程舒展自如,字就容易寫得軟綿綿。他把無名指調(diào)整到筆管前,與中指并列,這樣,虛掌中似可握一個大鴨蛋,運筆時,力道就會從手腕一直貫穿到手指,手指再把力完全集中于毛筆上,墨游之處便能穩(wěn)健莊重,筆法自然間透露出蒼勁有力。
“重心論”也是魏老通過“善練”而總結出來的一個方法。就是寫字的時候重心要略比中點高。掌握了重心后,上緊下松,左緊右松或下緊上松等結構的字在寫作過程中就能被很好地擺布了。這需要在不斷練習時慢慢體會個中奧妙。我想,這種逐漸對藝術的感悟也就是讓魏老沉浸其間,樂在其中的魅力吧。
魏老“臨帖”的觀點也是他“善練”的寶貴經(jīng)驗。魏老說:“臨帖也很有技巧的,現(xiàn)在很多人臨帖都是一筆一筆地臨,這樣的話進步很慢,事倍功半。臨帖應該是一字一字地臨,把一個字看準了再臨。首先是“對臨”,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要“背臨”,之后就“脫體”了,就應該開始創(chuàng)新了。這就是臨帖的“三步曲”。這是在“善練”里很重要的方法。”不斷的悟道,是一種潛心追求的結果,也是一種由外向內(nèi)發(fā)現(xiàn)自我的旅程。他說:“要學好書法,要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字帖去學習,這樣就能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這些環(huán)節(jié)我是把握得比較好的。”在學習過程中,魏老先生取眾家之長而不獨一家之偏。白石老人曾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誠然,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其形神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彼此。師法他人的目的是在于發(fā)現(xiàn)自我。最終,自己還是自己,不是任何人,任何人也不是自己。
學百家,取眾長,精一家,存己法。這是魏老總結的學習步驟。而“存己法”則是他追求“善練”的最終目標。這個從“對臨”到“存己法”的經(jīng)歷正是一個逐步發(fā)現(xiàn)自我的“感悟”過程。
“苦研”是魏老恒守的修行精神。要掌握五體,必下苦功。必須刻苦鉆研、持之以恒地探清其脈絡,理清其源泉,把握其精髓,效法其規(guī)范,開掘其新境。他從王羲之、黃庭堅、顏真卿、蘇東坡、張懷瓘、懷素等歷代書法名家處繼承技法和精神;從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觸類旁通;融入自然萬物消長循環(huán)中的風情神韻。魏老說:“要把歷史面目搞清楚,必須下苦功,不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正是這樣負責嚴謹?shù)难袑W態(tài)度,成就了魏老今日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藝術成就。以至于讓在高等院校和國際漢字研究會的專家們聽完他的講課后發(fā)出這樣的感嘆,“我們學了幾十年,抵不上魏老這四十八分鐘的課收益大。”他把自己幾十年來學習和總結的經(jīng)驗和精華都無私地告訴了他人,自然讓人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感了。
談到“妙用”,魏老把服務民眾、貢獻社會作為學以致用的目的。從兒時給鄉(xiāng)親們寫春聯(lián),從中學到大學,從機關到農(nóng)村,辦板報墻報、布置會議室、慶典寫橫幅標語、表彰大會寫獎狀、太平盛世入碑林以及與世界各國開展文化交流。辦展覽、出專集,刊發(fā)報紙、雜志,收進典籍、文庫,運用電視網(wǎng)絡,讓廣大民眾從中獲得美的享受。同時,教學生、發(fā)范本,為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各主管領導、民間社團和企業(yè)家及城鄉(xiāng)老百姓書寫橫批中堂,為抗災扶貧助教等公益活動捐獻作品等等,都有魏老的身影出現(xiàn)。用他的話說,就是“用在刀刃上。”
我突然感到,魏老竟是如此地“單純”。他的藝術造詣,以當今火爆的書畫市場行情,大能賺得盆滿缽滿,可他卻始終存保一份赤子之心,不墮入這紙醉金迷的世界,而是把他的所學成就貢獻給社會,服務于民眾。
當代書圣
2005年4月27日,對于魏老來說,是個永生難忘的日子。就在這天,退休之后的他不是選擇在湖南老家享天倫之樂,而是背起行囊來到北京闖蕩。魏老說:“我的指導思想就是夕陽美,要使夕陽美,就必須對社會有貢獻。在工作時當了官,雖然是個芝麻官,但工作了幾十年,就是一個為黨為國家為人民做貢獻的過程。雖然退休了,但精神不能退,不能因為退休了就把我所學的東西浪費了。我應該實現(xiàn)我人生的第二次飛躍,就是對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做出應有的貢獻。”當時來到北京后,魏老的生活非常艱苦,因為在這個陌生的地方,他沒有朋友更沒有親人。但因為心中有理想,就算睡地鋪,隨便吃碗面,心里都是很高興的。
我感受到這位老人的與眾不同,有一種不凡氣宇是滲透進他血脈里的深厚底蘊所流露出來的,是魄力,是責任。如今,魏老來北京闖蕩已有八年時間,現(xiàn)在,不論他去到哪里,領導和群眾都喜歡他的作品。他對中華民族這個文化瑰寶的傳承與傳播做出了實際貢獻。用魏老的話說,就是:“我的理想基本實現(xiàn)了。”
“養(yǎng)天地正氣,法古今賢人”是魏老的座右銘。他把其中的“完人”改為了“賢人”。他認為,自古無完人,只有賢能人。賢能者,有智慧和能力的賢德之人。
魏老有著顯赫的家世,但他從不愿輕易對人說起,他是唐朝名相魏征的后人,清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被譽為中國近代史上“睜眼看世界第一人”,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觀點的思想家魏源的第五代宗親。
當我問及他的家世對他的影響時,魏老正色道:“我從來就不想去沾祖宗的光,要靠自己的努力,只是繼承祖輩的精神和美德。在我工作期間,從未提及我的身世。”當時有人說魏老真傻,他要是把家世說出來,能混個大官當當。而魏老則認為,“養(yǎng)天地正氣”就是要堂堂正正地做人。他要繼承的只是祖先魏征的“能柬”“民本”“愛國廉政”思想;繼承魏源“開放”和“改革”的思想。
魏征早年是一位道人,魏老先生的淡薄名利倒是頗有祖風。魏老曾經(jīng)當過三年的區(qū)委書記,卻只有一個兩塊八毛錢的木箱,和一個裝桔子的簍子。在任期間,總是無私地幫助群眾解決問題,恪盡職守,克己廉潔,奉公為民。從沒白吃群眾一餐飯。以至于去魏老家登門拜訪的,群眾多而官員少。用魏老的話說就是,穿草鞋的多,穿皮鞋的少。
而魏源的“開放”和“改革”精神,在魏老身上體現(xiàn)出來就是一種“超前意識”。魏老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時,貫徹中央第五十七號文件,即實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責任制。把原則性和靈活性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結果,促成了整個當年的糧食大豐收。魏老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先干后說,邊干邊說,只干不說,干好再說這四種方式。只要生產(chǎn)力發(fā)展了,人民富裕了,肯定說明是好的,正確的。”
2006年10月1日,經(jīng)中國策劃年鑒評審委員會推薦、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局批準,魏恒斌正式注冊為“當代書圣”,成為中國十大注冊品牌人物之一。
圣賢者,必須是德藝雙馨之人。“當代書圣”盛載的不僅是一個榮譽,更是一份民族責任。不論是為官還是從藝,魏老先生總是心系民眾,不忘貢獻社會。雖然已年逾花甲,不會因為有了“當代書圣”這個稱號而止步求索。就好似登山者,不會因為成功登上了一座山峰的喜悅而停止征服下一座高峰的目標。
魏老始終堅持一個觀點,就是“活到老,學到老,還有七分沒學到。”對于藝術,他始終虛懷若谷。魏老說:“藝海無涯,要看清自己的差距,才會有使不完的力量。如果總認為自己差不多了,就沒有進步了。”他依然在浩瀚的藝海中孜孜以求!
書到此處,已是日頭西斜,天邊金烏即將墜入暮色之中,它此刻的顏色,雖不及朝陽鮮活熱情,但卻有孕育無限生命的力量與胸懷,平和而包容,周而復始,歲歲年年。不由讓我想到兩句詩:幾百黃昏聲稱海,,此刻紅陽可人心。祝愿魏老身體健康,藝術長青!(作者系中國書畫網(wǎng)特約評論員楊丹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