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漆涂在各種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藝品、美術品等,一般稱為:漆器,生漆是從漆樹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樹膠質(zhì)及水分構成。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溫、耐腐蝕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
在中國,從新石器時代起就認識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歷經(jīng)商周直至明清,中國的漆器工藝不斷發(fā)展,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中國的熗金、描金等工藝品,對日本等地都有深遠影響。漆器是中國古代在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fā)明。
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中國古代漆器的工藝,夏代的木胎漆器不僅用于日常生活,也用于祭祀,并常用朱、黑二色來髹涂。股商時代已有;石器雕球,觴酌刻鏤的漆藝1973年河南成蒿成臺西村商代遺址中出土的漆器殘片,在木胎上雕飾饕餮紋,并涂上朱、黑兩色的漆。
如今,漆器仍是我國民間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著名的漆器工藝,包括福州的脫胎漆器,廈門的髹金漆絲漆器,廣東金漆器,揚州螺鈿漆器,稷山螺鈿漆器,山西平遙推光漆器,成都銀片罩花漆器,安徽屯溪屏皮漆器,北京剔紅漆器,臺灣南投縣黑髹漆器等。
漆器茶具主要產(chǎn)于福建福州一帶。其技法主要包括:描金、填漆、螺鈿、點螺、金銀平脫、堆漆以及雕漆等。漆器茶具以福州的脫胎漆器茶具為最佳。
脫胎漆器茶具一般是一把壺連同四只茶杯,放置在圓形或長方形的茶盤內(nèi),壺、杯、盤通常呈一色,多為黑色,也有黃棕、棕紅、深綠等色,并融書畫于一體,飽含文化韻味,輕巧關觀,色澤光亮,能耐高溫和酸堿。在云南,藏族同胞對漆器茶具也很偏愛,因為它除實用外,還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本內(nèi)容來自《云茶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