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農業(yè)問答 » 問答 » 正文

黃刺魚和黃顙魚有什么區(qū)別?詳細介紹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21-06-19  瀏覽次數:8710
內容摘要:一、魚種論述 1、黃刺魚和黃顙魚是同一種魚的不同稱謂。2、黃顙魚是我國分布較廣的底層經濟魚類,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較強,白天棲息于水體的底層,夜間則游到水上層覓食。3、主要以小魚、小蝦、各種陸生和水生昆蟲(特別是搖蚊幼蟲)為食、小型軟體動物及其它水生無脊椎動物等,有時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二、生活習性1、食性黃顙魚是肉食性為主的雜食性魚類,以小魚、蝦、各種陸生和水生昆蟲為食,但食性會隨著環(huán)境和季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寒冷季節(jié)食物中小魚較多,底棲動物則漸漸減少。2、水溫黃顙魚屬溫水性魚類,生存溫度0-38℃,最佳生長溫

黃刺魚和黃顙魚有什么區(qū)別?詳細介紹

一、魚種論述

1、黃刺魚和黃顙魚是同一種魚的不同稱謂。

2、黃顙魚是我國分布較廣的底層經濟魚類,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較強,白天棲息于水體的底層,夜間則游到水上層覓食。

3、主要以小魚、小蝦、各種陸生和水生昆蟲(特別是搖蚊幼蟲)為食、小型軟體動物及其它水生無脊椎動物等,有時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

二、生活習性

1、食性

黃顙魚是肉食性為主的雜食性魚類,以小魚、蝦、各種陸生和水生昆蟲為食,但食性會隨著環(huán)境和季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寒冷季節(jié)食物中小魚較多,底棲動物則漸漸減少。

2、水溫

黃顙魚屬溫水性魚類,生存溫度0-38℃,最佳生長溫度25-28℃,pH值范圍6.0-9.0,最適pH值為7.0-8.4,耐低氧能力一般,水中溶氧量低于1毫克/升時會窒息死亡。

3、生長

黃顙魚的生長速度較慢,常見個體約200-300克,在自然大水域中1齡魚體長可長到56毫米、體重5.7克,2齡魚體長可長到98.3毫米、體重20.6克,雄魚一般比雌魚大。

4、繁殖

黃顙魚有筑巢產卵保護后代的習性,產卵時親魚選有水草的沙泥質的淺灘建造魚巢,產卵受精于穴內,雄魚在穴口保護魚卵孵化,守護到仔魚能自行游動為止(7-8天)。

三、常見種類

1、瓦氏黃顙魚

瓦氏黃顙魚是我國江河流域水體中重要的野生經濟型魚類,為底棲性魚類,廣布于長江、珠江、錢塘江、淮河、黃河及其支流,長期與大型河流相通的大型湖泊也有分布。

2、岔尾黃顙魚

岔尾黃顙魚的尾鰭深分叉,鼻須全為黑色,為江河、湖泊中常見魚類,尤以中、下游湖泊為多,營底棲生活,食昆蟲、小蝦、螺螄和小魚等,個體不大,分布于長江水系。

3、中間黃顙魚

中間黃顙魚為底層小型魚類,背部暗褐色,腹部色淺,背鰭前有一鞍狀淺色斑,體中部和后部有淺色橫條紋,背鰭下方和臀鰭上方各有一個大的暗色斑塊,經濟價值不大。

4、江黃顙魚

江黃顙魚別稱硬角黃臘丁、江顙、青楞子等,為底棲性魚類,在江河、湖泊中均能生活,尤以江河為多,主食昆蟲幼蟲及小蝦,最大個體2斤左右,分布于長江和珠江水系。

5、光澤黃顙魚

光澤黃顙魚別稱于耳朵、白肚兒、尖嘴黃顙魚等,棲息于湖泊、江河支流中下層,白天很少活動,夜間覓食,以水生昆蟲、小蝦等為食,分布于閩江、湘江、長江等水系。

農村網  責任編輯:農村網
 

      溫馨提示:您正在瀏覽的文章是“黃刺魚和黃顙魚有什么區(qū)別?詳細介紹”
      原載地址:http://gzstnw.cn/wenda/8972.html
      版權聲明:本網站刊載的資訊由網友提供分享,資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表示農村網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建議。網友轉載請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處。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對于農村網的原創(chuàng)作品,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版權屬于農村網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凡用于商業(yè)用途需征得書面同意,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關鍵詞: 黃刺魚
 
[ 農業(yè)問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農業(yè)問答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幫助中心 | 網站地圖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工信部信軟〔2015〕440號   農市發(fā)[2016]2號   國發(fā)〔2015〕40號   農發(fā)〔2017〕1號   中央一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