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農業(yè)問答 » 問答 » 正文

根腐病如何防治?附根腐病的病原機理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21-05-12  瀏覽次數:8560
內容摘要:一、根腐病的發(fā)生癥狀根腐病主要危害幼苗,成株期也可發(fā)病,發(fā)病初期只有個別根和須根感病,逐漸擴展到主根,主根感病后初期植株不表現癥狀,隨著根腐爛程度的加劇,吸收水分和養(yǎng)分的功能逐漸減弱,地面部分因為養(yǎng)分供不應求,新葉首先變黃,在中午前后光照強、蒸發(fā)量大的時候,植株上部的葉片才出現萎蔫,但是夜間又可以恢復。當病情嚴重的時候,萎蔫狀況在夜間也不能再恢復,整株葉子變黃枯萎,此時根皮變褐,與髓部分離開,最后整株死亡。二、根腐病的病原機理根腐病常與漚根癥狀類似,屬于真菌病害。病菌在土壤中和病殘體上過冬,一般在3月下旬

根腐病如何防治?附根腐病的病原機理

一、根腐病的發(fā)生癥狀

根腐病主要危害幼苗,成株期也可發(fā)病,發(fā)病初期只有個別根和須根感病,逐漸擴展到主根,主根感病后初期植株不表現癥狀,隨著根腐爛程度的加劇,吸收水分和養(yǎng)分的功能逐漸減弱,地面部分因為養(yǎng)分供不應求,新葉首先變黃,在中午前后光照強、蒸發(fā)量大的時候,植株上部的葉片才出現萎蔫,但是夜間又可以恢復。當病情嚴重的時候,萎蔫狀況在夜間也不能再恢復,整株葉子變黃枯萎,此時根皮變褐,與髓部分離開,最后整株死亡。

二、根腐病的病原機理

根腐病常與漚根癥狀類似,屬于真菌病害。病菌在土壤中和病殘體上過冬,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發(fā)病較多,5月進入發(fā)病盛期,其發(fā)病與氣候條件有很大關系,苗床低溫高濕和光照不足是引起該病的主要環(huán)境條件,育苗地土壤粘性大、易板結、通氣不良使得根系生長發(fā)育受阻也容易發(fā)病。此外,根部受到地下害蟲、線蟲的危害后,傷口較多,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在這種環(huán)境下,除了播種、扦插的草本花卉易受損外,扦插、分株、壓條繁殖的月季、木芙蓉、扶桑等木本花卉也容易發(fā)病。

三、根腐病的有機防治

1、農業(yè)防治:加強苗床管理,苗床播種后土壤不得過厚。苗床灑水取決于土壤濕度和天氣,水量不得過多。夏天中午前后不澆水,多中耕,提供土壤透氣性。

2、物理防治:用55℃的溫水浸種10分鐘。

3、藥劑防治:苗床用可濕性粉劑每平方米灌根2~4克,也可于發(fā)病前或發(fā)病初期使用1500~3000倍灌根,每株200毫升藥液。發(fā)病嚴重時,應清除病株,同時用固根進行灌根。

四、根腐病如何防治

1、精選品種:選擇并整好育苗區(qū)域。選擇優(yōu)質品種,并對種子進行浸種+種衣劑處理,適期播種。

2、消毒處理:播種前種子可用種子重量0.3%的退菌特或種子重量0.1%的粉銹寧拌種,或用80%的402抗菌劑乳油2000倍液浸種5小時,插穗基部也可用同樣濃度的藥液浸1小時后扦插。

3、土壤消毒:苗床可用甲霜惡霉靈、多菌靈等進行土壤消毒,兼治猝倒病、立枯病。

4、培育壯苗:精耕土地,精心培育壯苗,移植時盡量不傷根,精心整理,保證不積水漚根,施足基肥。

5、適量澆水:定植后根據氣溫的變化,適時適量澆水,防止地面水分蒸發(fā)、苗體水分蒸發(fā),隔絕病毒感染。

6、噴施磷肥:分別在花蕾期、幼果期、果實膨大期噴施磷肥,提高植物營養(yǎng)匹配功能,增粗果蒂,促進植物健康成長,提高抗病能力。

7、藥劑防治:可用銅制劑或甲霜惡霉靈防治,發(fā)病時可用甲霜惡霉靈或銅制劑灌根,同時及時防治地下害蟲和線蟲的危害。

農村網  責任編輯:農村網
 

      溫馨提示:您正在瀏覽的文章是“根腐病如何防治?附根腐病的病原機理”
      原載地址:http://gzstnw.cn/wenda/6691.html
      版權聲明:本網站刊載的資訊由網友提供分享,資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表示農村網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建議。網友轉載請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處。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對于農村網的原創(chuàng)作品,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版權屬于農村網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凡用于商業(yè)用途需征得書面同意,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關鍵詞: 根腐病
 
[ 農業(yè)問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農業(yè)問答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使用協(xié)議 | 版權隱私 | 幫助中心 | 網站地圖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工信部信軟〔2015〕440號   農市發(fā)[2016]2號   國發(fā)〔2015〕40號   農發(fā)〔2017〕1號   中央一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