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農業(yè)問答 » 農業(yè) » 正文

筍殼魚怎么養(yǎng)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21-03-20  瀏覽次數(shù):81141
內容摘要:筍殼魚是底棲穴居性魚類,常棲息于水質較清或有微流水的江河、水庫、池塘的底部沙泥或草叢中,也是一種營養(yǎng)價值豐富的食用魚,那么,筍殼魚怎么養(yǎng)殖?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筍殼魚養(yǎng)殖技術。一、筍殼魚養(yǎng)殖魚塘要求一般
筍殼魚是底棲穴居性魚類,常棲息于水質較清或有微流水的江河、水庫、池塘的底部沙泥或草叢中,也是一種營養(yǎng)價值豐富的食用魚,那么,筍殼魚怎么養(yǎng)殖?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筍殼魚養(yǎng)殖技術。

一、筍殼魚養(yǎng)殖魚塘要求

一般養(yǎng)殖四大家魚的普通魚塘就可以養(yǎng)殖筍殼魚,在養(yǎng)殖前期,魚種相對較小,魚塘水深保持在1.2米左右生長較為良好,隨著魚種的生長和水溫的升高,逐漸增加水深至1.5-1.8米,這樣有利于促進魚種的生長。一般魚塘保持水深1.5-1.8米,面積3-5畝為佳。因為池塘是水產養(yǎng)殖動物棲息的場所,也是病原體滋生的場所,魚塘中的野雜魚蝦可能攜帶病菌極易造成交叉感染,所以要時常清理魚塘。
二、筍殼魚養(yǎng)殖水質要求

筍殼魚養(yǎng)殖要求水體的透明度保持在25-30厘米即可,透明度高生長較慢,還會造成相互之間的殘殺,因此透明度不必太高。pH值保持在6-7,pH值過高會引起體表粘液脫落而造成死亡。略酸性水有利于提高筍殼魚的成活率和促進生長。

三、筍殼魚養(yǎng)殖魚苗放養(yǎng)

放苗前10天回水20-30厘米,用生石灰全塘潑灑,殺死塘中的的雜魚和寄生蟲。一般情況下放苗的成活率大約在60%-80%。因此放苗量一般都較大,規(guī)格為3-5厘米,放苗量以4000-4500尾/畝為宜;規(guī)格為5-7厘米,放苗量以3500-4000尾/畝為宜,規(guī)格7厘米以上,放苗量為3000-3500尾/畝。購本地繁育的魚苗,養(yǎng)殖成活率較高,養(yǎng)殖風險相對較小。

四、筍殼魚養(yǎng)殖飼料投喂

筍殼魚可用鮮活魚、活餌料有紅蟲和鯪魚“水花”投喂,筍殼魚苗在12厘米之前,投喂足量、適口的活餌料有利于促進生長,提高其養(yǎng)殖成活率;投放筍殼魚苗前一個星期,先放1000萬-2000萬尾土鯪或麥鯪“水花”,這樣筍殼魚苗下塘后就有大量適口的飼料魚供其攝食;

五、筍殼魚養(yǎng)殖常見病害防治

體表性疾?。河捎诠S殼魚在捕捉時相互摩擦,造成表皮操作不易察覺而致病,可用20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小時,消毒傷口,并用水產用消毒劑全池潑灑消毒。
水霉?。涸摬〕0l(fā)生在苗種培育期、魚種和親魚的越冬期。苗種培育期間,小心操作,避免魚體受損傷;在越冬期搭保溫棚,最好進行加溫,維持水溫17℃以上,對已發(fā)病的魚塘,全池潑灑亞甲基藍,使池水成0.2克/米3濃度,隔2天再潑灑1次。
寄生蟲?。汗S殼魚對寄生蟲不敏感,少量的寄生蟲不會對其有太大影響,但如果寄生蟲大量繁殖,會引起細菌性疾病。筍殼魚耐藥物毒性能力強,常用的各類水產殺蟲劑均可使用,敵百蟲0.5斤/畝,混合一部分硫酸銅進行殺蟲。

六、筍殼魚養(yǎng)殖注意事項

堅決不能在網箱、池塘內設PVC管、輪胎等。由于筍殼魚為底棲穴居性魚類,"魚巢"極易引起聚集殘殺,降低產量。必須防止蝌蚪、青蛙跳進池塘,否則會吃掉大量筍殼魚苗,建議于池塘四周圍篩網約20cm、裝籠捕獲青蛙,蝌蚪則用篩網進行誘捕。
捕撈操作在養(yǎng)殖過程中,分塘或捕撈操作要細致,防治造成筍殼魚損傷。
筍殼魚能呼吸空氣中的氧氣,耐低氧能力很強,很少發(fā)生缺氧死亡的現(xiàn)象,但適當開增氧機,保持溶氧充足,對促進其生長有利。筍殼魚對環(huán)境的突然變化會產生強烈的應激反應,甚至死亡,保持良好的水質,維持魚塘水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對促進筍殼魚的生長、提高成活率有重要作用。

通過以上關于筍殼魚怎么養(yǎng)殖的介紹,我們現(xiàn)在知道了筍殼魚養(yǎng)殖技術,筍殼魚常棲息于岸邊的沙石縫隙、洞穴及雜物中,游泳能力不強,不能快速和長距離游動,它性溫馴,對低氧環(huán)境適應能力較強,是一種重要的水產養(yǎng)殖項目。
農村網  責任編輯:農村網
 

      溫馨提示:您正在瀏覽的文章是“筍殼魚怎么養(yǎng)殖”
      原載地址:http://gzstnw.cn/wenda/24590.html
      版權聲明:本網站刊載的資訊由網友提供分享,資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表示農村網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建議。網友轉載請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處。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對于農村網的原創(chuàng)作品,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版權屬于農村網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凡用于商業(yè)用途需征得書面同意,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 農業(yè)問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農業(yè)問答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使用協(xié)議 | 版權隱私 | 幫助中心 | 網站地圖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工信部信軟〔2015〕440號   農市發(fā)[2016]2號   國發(fā)〔2015〕40號   農發(fā)〔2017〕1號   中央一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