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學排名出爐
今年QS調整了部分評價指標,對中國高校有利。據了解,醫(yī)學/生命科學在全球最大學術論文數據庫Scopus中的發(fā)表量占所有學科領域發(fā)表量的49%,但僅有14%的大學學生在該領域學習。今年,在廣泛征求專家意見后,QS把大學的 “師均論文發(fā)表數”指標進行了標準化處理,高等教育5大學科領域各占20%。歐美頂尖名校醫(yī)學/生命科學強,發(fā)文量大,本次排名單項指標調整后有較大降幅,而中國名校理工科、自然科學見長,發(fā)文量一般少于歐美醫(yī)學/生命學發(fā)文量,本次調整后對中國綜合性大學有利,單項指標開始趕超歐美名校。
QS報告指出,不過,在反映教學的“師生比”和國際化的“國際教職工比例” 和“國際學位生比例”上,中國內地大學有待加強。“師生比”上,中國內地30所大學均分41,低于全球920所上榜學校均分52。“國際教職工比例”上,中國大學均分22.8,低于全球均分50。“國際學位生比例”上,中國內地大學均分14.4,遠低于全球均分48。
QS中國總監(jiān)張巘博士總結,本次排名中國大學的好成績,進一步驗證了中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成功,中國從高等教育大國走向高等教育強國發(fā)展勢頭良好。中國高校爭創(chuàng)世界一流大學的戰(zhàn)略開始有了明顯的效果。這主要是由于在科研、發(fā)表論文的數量、全球學術聲譽和雇主聲譽等世界一流大學硬實力上的穩(wěn)步提高。
北京時間今天凌晨,國際著名教育機構QS在倫敦發(fā)布最新一期《世界大學排名》,中國內地再破紀錄,共有4所高校進入QS世界百強名單,分別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另有30所高校進入新一期QS榜單,其中上海6所高校入圍,除復旦、交大外,分別是同濟大學、上海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
根據新的QS排名,麻省理工世界第一,哈佛緊隨其后,劍橋與斯坦福并列第三。新加坡國立大學以第12名的位置列亞洲首位。
QS報告指出,中國高等教育正在由大變強,高校爭創(chuàng)世界一流大學開始顯效。第12年度《QS世界大學排名》結果顯示,清華大學首次進入25強,超過了美國加州伯克利分校(26位)、香港理工大學(28位)和香港大學(30位),名列亞洲第3位,首次將中國內地高校帶入世界25強。復旦大學上升20位排名51,上海交通大學上升34位排名70。
值得一提的是,在諸如QS分類指標中,中國內地高校已經超越國際名校。北京大學此次總排名上升16位排名47,而其分類指標“全球學術”和“雇主聲譽”上均排名16位,中國第一。全球學術聲譽方面:北大超過了英國帝國理工(17位)、日本京都大學(18位)、美國加州理工(23位)和清華(27位)。全球雇主聲譽:北大超過英國倫敦大學學院(17位)、清華(24位)、澳洲悉尼大學(25位)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27位)。
“師均論文發(fā)表數“中,中國科技大學全球25名,列中國第一,超過了英國的劍橋(42位)、牛津(63位)、美國的耶魯(149)。
今年QS調整了部分評價指標,對中國高校有利。據了解,醫(yī)學/生命科學在全球最大學術論文數據庫Scopus中的發(fā)表量占所有學科領域發(fā)表量的49%,但僅有14%的大學學生在該領域學習。今年,在廣泛征求專家意見后,QS把大學的 “師均論文發(fā)表數”指標進行了標準化處理,高等教育5大學科領域各占20%。歐美頂尖名校醫(yī)學/生命科學強,發(fā)文量大,本次排名單項指標調整后有較大降幅,而中國名校理工科、自然科學見長,發(fā)文量一般少于歐美醫(yī)學/生命學發(fā)文量,本次調整后對中國綜合性大學有利,單項指標開始趕超歐美名校。
世界大學排名出爐
QS報告指出,不過,在反映教學的“師生比”和國際化的“國際教職工比例” 和“國際學位生比例”上,中國內地大學有待加強。“師生比”上,中國內地30所大學均分41,低于全球920所上榜學校均分52。“國際教職工比例”上,中國大學均分22.8,低于全球均分50。“國際學位生比例”上,中國內地大學均分14.4,遠低于全球均分48。
QS中國總監(jiān)張巘博士總結,本次排名中國大學的好成績,進一步驗證了中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成功,中國從高等教育大國走向高等教育強國發(fā)展勢頭良好。中國高校爭創(chuàng)世界一流大學的戰(zhàn)略開始有了明顯的效果。這主要是由于在科研、發(fā)表論文的數量、全球學術聲譽和雇主聲譽等世界一流大學硬實力上的穩(wěn)步提高。
北京時間今天凌晨,國際著名教育機構QS在倫敦發(fā)布最新一期《世界大學排名》,中國內地再破紀錄,共有4所高校進入QS世界百強名單,分別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另有30所高校進入新一期QS榜單,其中上海6所高校入圍,除復旦、交大外,分別是同濟大學、上海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