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農業(yè)技術 » 種植技術 » 正文

高粱多高,高粱品種有哪些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25-01-07 10:38  瀏覽次數:2550
內容摘要:高粱有3-5米高。1、遼雜11、遼雜12:為中晚熟品種,畝產約500千克以上。2、遼雜13:為晚熟品種,有可抗絲黑穗病、高抗葉病等特性。3、錦雜100:適宜釀酒,有產量優(yōu)勢,在北方栽培區(qū)畝產650千克左右。4、新豐218:春播生育期為90天左右,夏播85天左右,播種量為每畝1.0-1.5千克左右。一、高粱多高1、高粱有3-5米高左右。2、高粱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稈較為粗壯,直立,基部的節(jié)上具有支撐根。其葉鞘沒有毛,有一些白粉,其葉舌較硬,先端較圓,邊緣處有纖毛。3、高粱的穎果部位兩面平凸,長約3.5-4毫

高粱多高,高粱品種有哪些

回答高粱有3-5米高。1、遼雜11、遼雜12:為中晚熟品種,畝產約500千克以上。2、遼雜13:為晚熟品種,有可抗絲黑穗病、高抗葉病等特性。3、錦雜100:適宜釀酒,有產量優(yōu)勢,在北方栽培區(qū)畝產650千克左右。4、新豐218:春播生育期為90天左右,夏播85天左右,播種量為每畝1.0-1.5千克左右。

一、高粱多高

1、高粱有3-5米高左右。

2、高粱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稈較為粗壯,直立,基部的節(jié)上具有支撐根。其葉鞘沒有毛,有一些白粉,其葉舌較硬,先端較圓,邊緣處有纖毛。

3、高粱的穎果部位兩面平凸,長約3.5-4毫米,一般為淡紅色至紅棕色,熟時寬約2.5-3毫米,頂端有輕微外露。柄小穗的柄長約2.5毫米左右,小穗線形至披針形,長3-5毫米,有雄性或中性,一般為褐色至暗紅棕色。其第一穎為9-12脈,第二穎為7-10脈,花果期一般為6-9月。

4、高粱有喜溫、喜光、耐高溫的特性,一般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qū),中國各地均有栽種。

二、高粱品種有哪些

1、遼雜11、遼雜12和遼雜13

(1)遼雜11和遼雜12為中熟和晚熟品種,產量較高,畝產一般在500千克以上。遼雜11適宜在遼寧省等區(qū)域種植,遼雜12適宜在沈陽以南、遼西等無霜期較長的地區(qū)種植。

(2)遼雜13為晚熟品種,其特性為可抗絲黑穗病,高抗葉病,較抗旱,抗倒,適宜在鐵嶺、阜新、朝陽以南等地區(qū)種植。

2、錦雜100

(1)屬于晚熟品種,其特性為高抗絲黑穗病,莖稈粗壯,抗旱、抗倒,有分蘗。

(2)適宜在錦州、葫蘆島、朝陽、阜新南部、鐵嶺、遼南等地種植。

3、兩糯1號

(1)該品種有較好的糯性和自然芳香,適宜釀酒。在釀制高檔白酒、曲酒和保健酒時,不需要添加糯米。

(2)其產量優(yōu)勢高,在北方一季栽培區(qū)可產每畝650千克左右,在高產田中每畝可產750千克以上。

4、新豐218(帚用高粱)

(1)其生育期春播為90天左右,夏播為85天左右。

(2)其栽培技術跟普通的粒用高粱基本類似,播種量一般為每畝1.0-1.5千克左右,留苗約5000-5500株左右。

5、沈農甜雜2號(甜高粱)

(1)其生育期為130天左右,有莖稈健壯抗倒伏,對黑穗病免疫,抗葉斑病,抗鳥害等特性。

(2)該品種屬于糧稈兼用型新品種,用途十分廣泛,產量高,畝產鮮草可達5000千克以上,結實率為畝產350千克左右。

6、翼梁2號(食用品質極佳的新品種)

(1)其株高為137厘米左右,葉片較為寬大,莖稈粗壯,春播生育期為120天左右,夏播生育期為110天左右。

(2)有抗旱,抗倒伏,高抗蚜蟲等特性,屬于一種免疫品種。該品種適宜高肥水,高密度種植。

農村網  責任編輯:農村網
 

      溫馨提示:您正在瀏覽的文章是“高粱多高,高粱品種有哪些”
      原載地址:http://gzstnw.cn/jishu/40568.html
      版權聲明:本網站刊載的資訊由網友提供分享,資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表示農村網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建議。網友轉載請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處。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對于農村網的原創(chuàng)作品,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版權屬于農村網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凡用于商業(yè)用途需征得書面同意,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關鍵詞: 高粱
 
[ 農業(yè)技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農業(yè)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xié)議 | 版權隱私 | 幫助中心 | 網站地圖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工信部信軟〔2015〕440號   農市發(fā)[2016]2號   國發(fā)〔2015〕40號   農發(fā)〔2017〕1號   中央一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