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農業(yè)百科 » 茶葉大全 » 文化 » 正文

贛南采茶戲最早出現(xiàn)于江西省贛州市哪里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24-10-23 11:32  來源:昵茶網(wǎng)  瀏覽次數(shù):2701
內容摘要:贛南采茶戲最早出現(xiàn)于江西省贛州安遠九龍山茶區(qū),贛南采茶戲是江西省贛州市地方傳統(tǒng)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贛南采茶戲,俗稱“茶燈戲”“燈子戲”,有“客家藝術一枝花”的美譽,發(fā)源于江西安遠縣九龍山一

贛南采茶戲最早出現(xiàn)于江西省贛州安遠九龍山茶區(qū),贛南采茶戲是江西省贛州市地方傳統(tǒng)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贛南采茶戲,俗稱“茶燈戲”“燈子戲”,有“客家藝術一枝花”的美譽,發(fā)源于江西安遠縣九龍山一帶,迄今已有約400年的歷史。

贛南自古盛產茶葉,當?shù)厝讼矚g一邊采茶一邊唱歌,委婉動聽的采茶調回蕩在山間茶園,經過400多年發(fā)展,它在這片紅土地上演化成了,極具當?shù)靥厣谋硌菟囆g形式。

贛南采茶戲它是以九龍茶燈為基礎,吸收贛南民間藝術逐步形成的,主要流行于贛南、粵北和閩西,一度也傳播到廣西桂南一帶。贛南采茶戲由民間歌舞發(fā)展而來,內容貼近生活,語言詼諧幽默。

2006年5月20日,贛南采茶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贛南采茶戲從孕育到成型,大致經歷了采茶歌——茶籃燈——采茶戲三個階段,但三個階段又是緊相貼合,彼此重疊的。

贛南采茶戲源遠流長,是集客家文化之大成的一種表演形式。形成于明末清初,迄今約有四百年歷史?!吨袊蟀倏迫珪鴳蚯嚲怼份d:“采茶戲最早出現(xiàn)于贛南安遠縣九龍山茶區(qū)?!?/p>

在九龍茶山,茶農們?yōu)榻獬齽谧餍量?,為傳遞相互的情感和信息而引吭高歌;茶農們還在逢年過節(jié),喜慶豐收時候,以民間燈彩的形式,走村串戶,自娛自樂。于是“采茶歌”、“采茶燈”便應運而生。贛南采茶戲正是在“采茶歌”、“采茶燈”的基礎上吸收贛南其它民間藝術逐步形成發(fā)展起來的。

贛南采茶戲的舞臺語言是當?shù)乜图曳窖?。其劇目多以喜劇、鬧劇為主,很少正劇和悲劇。題材多以下層群眾,尤其是手工業(yè)工人、藝匠的日常生活為表現(xiàn)對象,男歡女愛的戲情所占比重為大。

最能表現(xiàn)贛南采茶戲的特色除了音樂外,還有其獨特的表演形式“三絕”,即:矮子步、單袖筒、扇子花。此外,“丑行當家”的表演形式,也是一大特色。

主要表現(xiàn)在小丑、小旦兩個行當,曾有“三角成班,兩小當家”之說。小丑分二:一是“丑行俊扮”,稱為“正丑”,主要是勞動人民中的青壯年男子;二是“丑行丑扮”,稱為“反丑”,多是一些煙鬼賭徒、流氓地痞、浪蕩公子等?!靶〉敝饕乔趧诩儤愫吐斆髁胬霓r村少女。

贛南采茶戲的傳統(tǒng)劇目,多為喜劇。

它不靠完整的故事和離奇的情節(jié)來吸引觀眾,而是靠幽默、詼諧、生動活潑的表演唱腔取勝,百看不厭,久演不衰?!渡礁枨椤?、《長長的紅背帶——獻給客家母親的愛》、《快樂標兵》等新劇目,分別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文華大獎”。

信息部分來源:客家新聞網(wǎng)、新華社

農村網(wǎng)  責任編輯:農村網(wǎng)
 

      溫馨提示:您正在瀏覽的文章是“贛南采茶戲最早出現(xiàn)于江西省贛州市哪里”
      原載地址:http://gzstnw.cn/baike/45111.html
      版權聲明:本網(wǎng)站刊載的資訊由網(wǎng)友提供分享,資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表示農村網(wǎng)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建議。網(wǎng)友轉載請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處。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對于農村網(wǎng)的原創(chuàng)作品,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版權屬于農村網(wǎng)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凡用于商業(yè)用途需征得書面同意,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 農業(yè)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農業(yè)百科
    點擊排行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使用協(xié)議 | 版權隱私 | 幫助中心 | 網(wǎng)站地圖 | 網(wǎng)站留言 | RSS訂閱
    工信部信軟〔2015〕440號   農市發(fā)[2016]2號   國發(fā)〔2015〕40號   農發(fā)〔2017〕1號   中央一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