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農業(yè)百科 » 茶葉大全 » 茶器 » 正文

小小茶寵,趣味無窮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24-12-22 10:51  來源:昵茶網  瀏覽次數(shù):934
內容摘要:所謂茶寵,茶人之寵物也,顧名思義就是茶水滋養(yǎng)的寵物或是飲茶品茗時把玩之物。茶寵,在很多茶藝擺件或在茶臺上都能看到它,它為品茶氛圍增添了雅性和生趣,寄托了人們美好的愿望。而且茶寵還能反映出玩茶人的修養(yǎng)與

所謂茶寵,茶人之寵物也,顧名思義就是茶水滋養(yǎng)的寵物或是飲茶品茗時把玩之物。

茶寵,在很多茶藝擺件或在茶臺上都能看到它,它為品茶氛圍增添了雅性和生趣,寄托了人們美好的愿望。而且茶寵還能反映出玩茶人的修養(yǎng)與內涵,品味和性格。

紫砂茶寵或有吉利寄意,或有文化氣味,或是搞笑逗樂,或是趣味童真,或是招財招福,全看主人喜好。

市面上那么多的茶寵,又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風水寓意

譬如貔貅、龍龜?shù)三堉抛?、金蟾、祥獅、螈蜥、壽星、麒麟、奔馬、小動物、人物等,每個寓意不同。

有化解五黃三煞的作用、有鎮(zhèn)宅辟邪、增人緣避小人、招貴人、招偏財、長壽、招財進寶、吉祥如意等各種寓意。

1、龍龜

龜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長壽”,因此具有“長生不老”的美好寓意,備受人們喜愛。

而且,“龜”與“歸”諧音,寓意團圓美滿,人們因而對其更加喜愛,并寓意富貴、鴻運、聚財,希冀通過辛勤的耕耘、勤奮的勞作,獲得長壽、幸福的生活。

2、貔貅

由于中國特殊的傳統(tǒng)文化決定了有幾種茶寵是最普遍的,其中一種就是貔貅。它是傳說中龍的第九子,俗稱只進不出,于是人們認為它有趨財旺財?shù)淖饔?。同時它還有鎮(zhèn)宅的功效,成為家中的守護神。

相傳貔貅為一種兇猛瑞獸,雄為“貔”,雌為“貅”,雄獸代表財運,雌獸代表財庫,但是流傳到今天,人們已經不分雌雄了。

古時貔貅分為一角或兩角,一角為“天祿”,兩角為“辟邪”,后來則多以一角造型為主。在南方,一般人是喜稱之為“貔貅”,而在北方則稱“辟邪”。

貔貅流行的造型是頭上有一角,全身有長鬃卷起,有些有雙翼,尾毛卷須。代表招財藏寶、鎮(zhèn)宅守護的意思。

3、小和尚

大多都表示吉祥如意、延年益壽的意思。

茶禪,將禪修融于茶道之中,形成“茶禪一味”的理念,發(fā)展成為獨具中國特色的“茶道”文化生活習慣。

在禪意茶寵的造型中,以佛、達摩、小僧侶形象居多,有臥姿的、坐姿的,也有立姿的。在茶禪交融中,品味物我合一的無限。

4、噴水茶寵

先用開水澆一會茶寵,目的是將茶寵中的空氣用熱脹冷縮的原理排出來,然后立即放入涼水中,再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將涼水吸進來,最后拿出來用開水一澆就噴水了。

寓言故事

1、三不小和尚

這個茶寵一共有三個小和尚組成,一個捂眼,一個捂嘴,一個堵耳。

《論語》中: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這是附有東方哲學含意的“三不小和尚”,寓意為“不聽不應該聽、不看不應該看、不說不應該說”的處事哲理。

除了小和尚,還有相同寓意的猴子造型。

2、三個和尚

取材于中國傳統(tǒng)故事《三個和尚》,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想必大家都知道。

神話人物

1、齊天大圣

很多茶寵也是以神話人物為主題的,其中最火的算是齊天大圣孫悟空了。小悟空頭戴金箍,手持金箍棒,萌萌噠~

2、佛祖

佛祖造型,同樣是圓潤為主,但也透著幾分寶相莊嚴。類似的還有彌勒佛、觀音菩薩、濟公等等。

3、達摩

達摩老祖憨態(tài)可掬,與印象中開創(chuàng)武學一道的大宗師橫眉立目、威猛無儔的形象差距好大!

實用性茶寵

實用茶寵除了觀賞取樂外,它還帶有一定的實用性。

根據(jù)不同的需求設計出不同的造形特點,用藝術的手段表達其內涵,貫穿于茶寵的精氣神態(tài)中,這些茶寵多用包漿處理,方便傾倒茶水。

茶寵除了上述分類,在功能上,還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醫(yī)學認為,手指的活動能刺激腦髓中的手指運動中樞,使腦發(fā)達。

茶寵在手掌慢慢盤玩,是運動手掌最好的方法之一。尤其對腦力勞動者有著調節(jié)大腦中樞神經,健腦益智,增強記憶力,提高思維能力的功效。

所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在美觀和趣味都兼顧的條件下,選擇適合自己的茶寵,對茶人來說很有必要。

農村網  責任編輯:農村網
 

      溫馨提示:您正在瀏覽的文章是“小小茶寵,趣味無窮”
      原載地址:http://gzstnw.cn/baike/41956.html
      版權聲明:本網站刊載的資訊由網友提供分享,資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表示農村網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建議。網友轉載請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處。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對于農村網的原創(chuàng)作品,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版權屬于農村網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凡用于商業(yè)用途需征得書面同意,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 農業(yè)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農業(yè)百科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使用協(xié)議 | 版權隱私 | 幫助中心 | 網站地圖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工信部信軟〔2015〕440號   農市發(fā)[2016]2號   國發(fā)〔2015〕40號   農發(fā)〔2017〕1號   中央一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