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瓜是人們喜愛的一種優(yōu)質蔬菜。近年來,絲瓜在北方的種植面積逐年擴大。但由于不同程度的病害,絲瓜的產(chǎn)量和經(jīng)濟損失每年都在10%~20%之間,影響著菜農的收入。本文對絲瓜主要病害進行了調查,并對防治技術進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了預期的防治效果。
絲瓜
1.1病毒病的主要病害類型和癥狀表現(xiàn)為:幼葉易感淡綠色和深綠色,有斑駁或褪色的小環(huán)斑;老葉易感黃環(huán)斑或黃綠,有花葉病葉,葉片扭曲變形,后期出現(xiàn)死斑。發(fā)病后果實呈螺旋狀畸形或小變形,并有褪綠斑點。黃瓜花葉病毒(CMV)、甜瓜花葉病毒(MMV)和煙草葉斑病毒(TRSV)是該病的主要病原。除了蚜蟲,這種疾病也可以通過接觸摩擦傳播。天氣干燥高溫,有利于蚜蟲發(fā)生,病毒病嚴重。
1.2絲瓜霜霉病主要危害葉片。病葉先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的淡黃色至亮黃色斑點,然后擴展為多邊形褐斑。病斑背面潮濕時出現(xiàn)紫黑色霉菌層。后期病斑成片,葉片枯萎,嚴重影響產(chǎn)量。絲瓜霜霉病與黃瓜霜霉病屬于同一種病原,稱為Cuba假霜霉病。病原菌在病殘體上越冬,低溫多雨,空氣濕度大,晝夜溫差大,田間排水不暢,有利于病害的發(fā)生。田間栽培的病原菌通過風雨傳播。1.3該病的主要特征是環(huán)狀。發(fā)病初期,斑點呈淡黃色,近圓形,隨后擴大至黑褐色,并有環(huán)狀紋。干燥時,斑點中心容易穿孔和破裂。嚴重時,葉片早枯死,產(chǎn)量嚴重下降。瓜藤和葉柄易感病害。病灶呈橢圓形深褐色凹點。當濕度較高時,粉紅色粘液從病變處溢出。該病的病原是葫蘆科的盤孢屬。高溫、高濕和暴雨有利于炭疽病的發(fā)生。病原菌通過菌絲體和分生孢子盤在病渣上越冬。
1.4絲瓜枯萎病主要為害果實,有時為害莖、藤、葉。病通常從花梗開始,病斑凹陷,開始時呈深綠色。濕度大的時候,瓜會很快腐爛,而且會有白霉病。莖蔓病害主要發(fā)生在嫩莖或節(jié)間,初期浸水,濕腐,膨大后呈深褐色。當濕度較高時,會出現(xiàn)白色的霉菌層。干燥時,呈藍白色,易破碎。病原為鞭毛和寄生疫霉。病原菌可通過種子上的菌絲或卵孢子及病殘體傳播。
1.5絲瓜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葉柄和莖。葉子在葉子的前后有圓形或不規(guī)則的白點,然后連在一起,葉子變黃變干。發(fā)病初期不易發(fā)現(xiàn),嚴重后難以防治,影響產(chǎn)量。該病的病原是葫蘆木霉。病原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的形式在寄主上越冬,并在次年成為主要傳染源。分生孢子通過空氣或雨水傳播。
防治技術
2.1因地制宜選擇優(yōu)質、高產(chǎn)、抗病品種的無病種子。白玉霜絲瓜、夏糖1號和廣州五皮絲瓜是我國北方常用的絲瓜品種。
2.2選擇土壤肥沃、土層較深、最后一茬為非瓜菜的土地,避免連作。
2.3播前種子處理。播種前4-5天,將種子浸泡在50-55分鐘℃ 溫水15分鐘,不停攪拌,待水溫下降后換水浸種24小時,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可濕性粉劑,下同)或58%立多米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2-3小時,取出洗凈,30℃加速發(fā)芽℃, 可以預防和控制多種疾病。
2.4加強管理,培育絲瓜壯苗,提高絲瓜抗病性。設施栽培應適當降低棚內濕度。
2.5疾病的化學控制。病毒病防治采用20%病毒AWP500倍液或15%植物酒精乳劑1000倍液噴,每7天噴1次,噴2~3次。為防止病原菌的傳播,采用10%吡蟲啉WP2000溶液對蚜蟲和粉虱進行及時防治。在雨季,霜霉病和白粉病經(jīng)常發(fā)生。58%雷多米爾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或72%普利克as 600倍防治效果較好;在白粉病發(fā)病初期,用20%三唑酮乳劑(2000倍)或2%抗霉素(200倍)噴霧。12.5%替哌唑粉1500倍液對白粉病有特效,對多種葉病和疫病也有防治作用。用百菌清WP600溶液或58%毒錳鋅WP500噴霧劑處理炭疽菌,或用3%惡液和AS600倍液沖洗炭疽菌。在發(fā)病初期,噴施效果好,每7-10天噴施一次,連續(xù)噴施2-3次,交替使用化學藥劑,避免抗病,如保護性栽培,濕度較高時,盡量使用殺菌熏蒸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