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農業(yè)技術 » 種植技術 » 正文

馬鈴薯炭疽病,病原是什么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24-12-23 09:50  瀏覽次數:1340
內容摘要:1、癥狀:葉片染病,表現為顏色變淡,頂端葉片微翻卷,后續(xù)全株萎蔫枯死,根部染病,表現為地面到薯塊的皮層組織腐朽,側根局部變成褐色,須根壞死,莖部染病,表現為生出許多灰色小粒點。2、治療方法:病發(fā)初期時,使用40%腈菌唑水分散粒劑4000-4800倍液,或45%咪鮮胺微乳劑750-1000倍液噴霧。一、馬鈴薯炭疽病1、癥狀(1)如果是葉片染病,主要變現為葉片顏色變淡,頂端的葉片微微翻卷,后續(xù)全株萎蔫枯死。(2)如果是地下的根部染病,主要表現為地面到薯塊這一段的皮層組織腐朽,容易剝落,側根局部變成褐色,須根壞

馬鈴薯炭疽病,病原是什么

回答1、癥狀:葉片染病,表現為顏色變淡,頂端葉片微翻卷,后續(xù)全株萎蔫枯死,根部染病,表現為地面到薯塊的皮層組織腐朽,側根局部變成褐色,須根壞死,莖部染病,表現為生出許多灰色小粒點。2、治療方法:病發(fā)初期時,使用40%腈菌唑水分散粒劑4000-4800倍液,或45%咪鮮胺微乳劑750-1000倍液噴霧。

一、馬鈴薯炭疽病

1、癥狀

(1)如果是葉片染病,主要變現為葉片顏色變淡,頂端的葉片微微翻卷,后續(xù)全株萎蔫枯死。

(2)如果是地下的根部染病,主要表現為地面到薯塊這一段的皮層組織腐朽,容易剝落,側根局部變成褐色,須根壞死。

(3)如果是莖部染病,主要表現為生出許多灰色小粒點,莖基部的空腔內長有很多黑色粒狀菌核。

2、治療方法

(1)病發(fā)初期的時候,使用40%多硫懸浮劑4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劑6000倍液,或40%百科乳油2000倍液,或30%倍生乳油2000倍液,或2%加收米水劑800倍液,或6%樂必耕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25%敵力脫乳油1000倍液,或50%敵菌靈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5%田安水劑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進行防治,每隔7-10天噴灑一次,連續(xù)防治2-3次。

(2)病發(fā)初期的時候,使用40%腈菌唑水分散粒劑4000-4800倍液,或30%硅唑·咪鮮胺水乳劑1500-2000倍液,或60%唑醚·代森聯(lián)水分散粒劑1000-2000倍液,或45%咪鮮胺微乳劑750-1000倍液進行噴霧。

(3)播種前使用25%炭特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浸種5-10分鐘左右。

二、馬鈴薯炭疽病的病原是什么

1、馬鈴薯炭疽病的病原為球炭疽菌,屬于半知菌亞門真菌,在寄生植物上主要呈現為球形至不規(guī)則形黑色菌核。

2、分生孢子盤為黑褐色聚集在菌核上,剛毛為黑褐色,較硬,頂端較尖,擁有1-3個隔膜,并聚生在分生孢子盤中央部位。

3、分生孢子梗為圓筒形,少數情況下稍彎或有分枝,為無色或者是淺褐色,偶爾生有隔膜。

4、分生孢子為圓柱形,單胞無色,內含物為顆粒狀。

5、生長溫度范圍為6-34℃,適宜生長溫度范圍為25-32℃。

農村網  責任編輯:農村網
 

      溫馨提示:您正在瀏覽的文章是“馬鈴薯炭疽病,病原是什么”
      原載地址:http://gzstnw.cn/jishu/39843.html
      版權聲明:本網站刊載的資訊由網友提供分享,資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表示農村網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建議。網友轉載請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處。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對于農村網的原創(chuàng)作品,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版權屬于農村網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凡用于商業(yè)用途需征得書面同意,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關鍵詞: 馬鈴薯
 
[ 農業(yè)技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農業(yè)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使用協(xié)議 | 版權隱私 | 幫助中心 | 網站地圖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工信部信軟〔2015〕440號   農市發(fā)[2016]2號   國發(fā)〔2015〕40號   農發(fā)〔2017〕1號   中央一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