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農(nóng)業(yè)技術 » 種植技術 » 正文

花椒的種植與管理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24-10-26 09:20  瀏覽次數(shù):687
內(nèi)容摘要:1、園地選擇:花椒植株較小,根系分布淺,適應性強,可充分利用荒山、荒地、路旁、地邊、房前屋后等空閑土地栽植花椒。2、栽植形式:主要分為地埂栽植、純花椒園、椒林混交以及營生籬四種。3、栽植密度:初建椒園時,一般行距2m,株距1.5m。4、苗期管理:分為合理修剪、施肥管理、水分管理三部分。一、花椒的種植與管理技術1、園地選擇花椒的根系分布淺,植株較小,適應性強,可以選擇排水良好、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具有一定坡度且背風向陽的沙土地作為育苗地,可充分利用荒地、荒山、地邊、路旁、房前屋后等空閑土地栽植花椒,選好育苗

花椒的種植與管理技術

回答1、園地選擇:花椒植株較小,根系分布淺,適應性強,可充分利用荒山、荒地、路旁、地邊、房前屋后等空閑土地栽植花椒。2、栽植形式:主要分為地埂栽植、純花椒園、椒林混交以及營生籬四種。3、栽植密度:初建椒園時,一般行距2m,株距1.5m。4、苗期管理:分為合理修剪、施肥管理、水分管理三部分。

一、花椒的種植與管理技術

1、園地選擇

花椒的根系分布淺,植株較小,適應性強,可以選擇排水良好、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具有一定坡度且背風向陽的沙土地作為育苗地,可充分利用荒地、荒山、地邊、路旁、房前屋后等空閑土地栽植花椒,選好育苗地塊后,需要進行一次翻地,結合翻地,每667平方米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5000千克,以提高花椒幼苗的成活率。

2、栽植形式

主要分為了地埂栽植、純花椒園、椒林混交以及營生籬四種,播種可以在春季或者秋季進行。

3、栽植密度

初建椒園時,一般行距2m,株距1.5m。播種完成后覆上一層2厘米的細土,隨后踏實澆水,澆水程度以土面濕潤即可。

4、苗期管理

(1)合理修剪

花椒樹體修剪以冬剪為主、夏剪為輔。夏剪是通過壓、拉、墜等方式來調(diào)整枝條角度,從而提高樹冠內(nèi)部的透光率,對于一些長度大于50厘米的側(cè)枝要進行摘心,促進成花結果。冬剪以疏除病蟲枝、過密枝、細弱枝、徒長枝和交叉枝等為主,以改善樹冠內(nèi)部環(huán)境,防止結果部位外移。

(2)施肥管理

花椒施肥主要是分為基肥與追肥,基肥能夠促進花椒樹體花芽分化,恢復樹勢,提高葉片光合作用,為翌年花椒高產(chǎn)打下基礎,基肥是以有機肥為主,通常在秋季清園后,在樹冠的滴水線處會開40厘米深的溝,按照幼樹施用過磷酸鈣0.3千克、有機肥5-10千克、成年樹施用過磷酸鈣1千克、有機肥20-30千克的用量施入溝內(nèi),隨后覆土即可;追肥常在果實膨大期進行,按照每株追施1.0千克過磷酸鈣與0.3克尿素的用量進行追施,可以提高坐果率,促進果穗增大,有效促進新梢的生長。

(3)水分管理

花椒的水分管理主要分為萌芽水、封凍水、花后水和秋前水4個主要時期。萌芽水一般在3月澆灌,以小水灌溉為宜,以免降低地溫;封凍水在冬季花椒休眠時澆灌一次,可滿足植株在休眠期對水分的需求,同時能緩解凍害發(fā)生;花后水在坐果期澆灌,可有效促進花椒增產(chǎn)增收;秋前水在果實采摘后澆灌,可促進樹體儲存能量。

二、花椒的產(chǎn)地

花椒的主要產(chǎn)地是在我國的山西、河北、陜西、云南、四川等地區(qū),我國的東北南部、五嶺北坡、西藏東南地區(qū)等都有種植。野生花椒原生于喜馬拉雅山脈,后沿江河移植到中國地理第二階梯四川盆地等進行人工培植。

農(nóng)村網(wǎng)  責任編輯:農(nóng)村網(wǎng)
 

      溫馨提示:您正在瀏覽的文章是“花椒的種植與管理技術”
      原載地址:http://gzstnw.cn/jishu/21760.html
      版權聲明:本網(wǎng)站刊載的資訊由網(wǎng)友提供分享,資訊內(nèi)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表示農(nóng)村網(wǎng)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建議。網(wǎng)友轉(zhuǎn)載請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處。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對于農(nóng)村網(wǎng)的原創(chuàng)作品,受國家知識產(chǎn)權保護,版權屬于農(nóng)村網(wǎng)所有。轉(zhuǎn)載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凡用于商業(yè)用途需征得書面同意,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關鍵詞: 花椒
 
[ 農(nóng)業(yè)技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農(nóng)業(yè)技術
    點擊排行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使用協(xié)議 | 版權隱私 | 幫助中心 | 網(wǎng)站地圖 | 網(wǎng)站留言 | RSS訂閱
    工信部信軟〔2015〕440號   農(nóng)市發(fā)[2016]2號   國發(fā)〔2015〕40號   農(nóng)發(fā)〔2017〕1號   中央一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