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農業(yè)百科 » 茶葉大全 » 文化 » 正文

一壺茶,盡道人生意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24-10-23 17:25  來源:昵茶網  瀏覽次數(shù):461
內容摘要: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既是人文的歷史也是茶的歷史。酒與茶自然是中國歷史文化長河中最不可或缺的兩樣東西,但相比于酒,茶更能道盡人生意。茶的藝術,就是人生的藝術!茶的起源很早,約起源于神農氏。遠古時期,神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既是人文的歷史也是茶的歷史。酒與茶自然是中國歷史文化長河中最不可或缺的兩樣東西,但相比于酒,茶更能道盡人生意。茶的藝術,就是人生的藝術!

茶的起源很早,約起源于神農氏。遠古時期,神農氏以茶生葉作藥煎,治病救人;后西東周,以菜食;再后,至唐,陸羽著《茶經》茶文化,發(fā)展至鼎盛。茶從一開始的藥用,滿滿發(fā)展出屬于自己的文化與藝術,在茶的起源和發(fā)展過程中,茶道與人生禪道早已密不可分。

煮茶有“三沸”之決,諺語“有事不過三”之數(shù)。陸公有言: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緣邊如涌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意思是當水煮沸時,冒起了像魚目一樣的小水泡,有輕微的響聲,這個叫做第一沸;

當水的邊緣有像珍珠粒大小的水珠連續(xù)的涌起,這個叫做第二沸;當開水像駭浪一樣波濤翻滾,這個就做第三沸;而如果再繼續(xù)煮,水就老了,再用來煮茶就不好喝了。一壺好茶需要用優(yōu)質的水來烹煮,過三而沸的水,只會浪費上好的茶葉。烹茶是一種技藝也是一種藝術,所以煮茶須注意水的火候。

而以茶道看人生,巧的也是,中國人大多講究“事不過三”之數(shù)。若有人犯錯,親朋好友,上司大多會安慰寬解,初次不小心,下次留意;若再次犯錯,則會語重心長的教導開解;若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則會加以處罰。正所謂“事不可過三”過三則過猶不及,煮茶之用水,亦正是如此,難怪之余古時狂士,都愛以茶入道,茶釋人生。

茶是寬慰人生之妙藥,不如“吃茶去”。茶文化博大精深,外行人看茶是茶,看水是水,其實不然。茶水交融,其中的美妙樂事,機鋒禪語,恐怕只有愛茶人才能懂。一句普通“吃茶去”落在尋常百姓家,不過一句大白話而已。

然則,暗含機鋒,佛家講究頓悟唐代高僧,趙州觀音寺高僧從諗禪師,人稱趙州古佛,愛茶如命,非茶不喝,亦常常以茶禪道。每當鄉(xiāng)人有困惑不解,求惑于高僧,高僧仰天大笑,不如吃茶去,滿滿細聊。高僧的“吃茶去”是想告訴大家,人生事,無甚大不了之事,吃茶去,萬般煩惱拋擲腦后即可。

茶乃人生妙藥,遇煩事,約上三兩好友,溫一壺茶,細細道來,相互解疑答惑,互訴衷腸。在午后陽光燦爛的夏日里,聽夏蟬,看綠柳,品茶茗,解心結。不亦一人生樂事乎?品茶之間,寬解人生煩心事,再續(xù)好友昔日情,品的是好茶,也是人生其中意。

茶需好水,人需益友?!恫杞洝酚性疲浩渖剿畳槿?、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頸疾。此話意思是烹茶用水,選乳泉,石池之慢慢細流之水;那些像瀑布一樣奔涌的泉水,不要用來煮茶,經常食用這種泉水,會讓人頸部生病。

正所謂水乃茶之母,一壺好茶的烹調,首要考慮的便是水的質量,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不管茶葉多么優(yōu)質,若水質太過渾濁或者不合適,烹調出來的茶湯,入口難咽。水之于茶,決定了茶的火候成敗。優(yōu)質的水烹調出來的茶,入口甘醇,口感厚重,回味悠久,一口下去令人神清氣爽;而不合適的水質烹調出來的茶湯,會掩蓋茶葉其中本來的溫潤的味道。

以茶道入禪道,以禪道觀人道。茶需好水,人需益友。人活在世上,有三兩好友益友,則更能過好人生。益友之于人,則像水之于茶葉,相得益彰。春風得意時,益友會教你低調,勿使木秀于林,風催之;挫折低谷時,益友會教你重振旗鼓,使你一鼓作氣,重拾信心,再登征途。

路漫漫其修遠兮,好友在側,檢點反省相互扶持,才能修身立德。好友之間,借茶敘事,談茶談天下事,探往古今,明得失,知榮辱。茶道教會我們的,是茶的技藝,也是人生的道理。

人生苦短,哪有時間去計較那么多瑣碎之事。溫一壺茶,細品慢酌,看茶葉翻翻涌涌,沉沉浮浮,而后口感方出,以茶明禮,保持好的心態(tài),不驕不躁,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保持本心,過好自己的每一個人生瞬間;看茶煙裊裊,聞茶香陣陣,一壺茶,盡得人生意。

農村網  責任編輯:農村網
 

      溫馨提示:您正在瀏覽的文章是“一壺茶,盡道人生意”
      原載地址:http://gzstnw.cn/baike/45495.html
      版權聲明:本網站刊載的資訊由網友提供分享,資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表示農村網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建議。網友轉載請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處。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對于農村網的原創(chuàng)作品,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版權屬于農村網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凡用于商業(yè)用途需征得書面同意,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 農業(yè)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農業(yè)百科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使用協(xié)議 | 版權隱私 | 幫助中心 | 網站地圖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工信部信軟〔2015〕440號   農市發(fā)[2016]2號   國發(fā)〔2015〕40號   農發(fā)〔2017〕1號   中央一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