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是中國廣為流傳的吹奏樂器,因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稱為“竹笛”。中國笛子具有強烈的華夏民族特色,發(fā)音動情、婉轉(zhuǎn)。是中國民族樂隊中重要的旋律樂器,多用于獨奏,也可參與合奏。笛子演奏音樂,相比古琴、古箏等中國樂器,音域更高揚、輕快,古時多為放牧時用的樂器,現(xiàn)在,適合用于茶會之上,可一邊品茗一邊賞樂,愉悅心情!
一、鷓鴣飛
《鷓鴣飛》是江南笛曲的主要代表曲目之一,原是湖南民間樂曲,樂譜最早見于1926年嚴固凡編寫的《中國雅樂集》。
該曲歷經(jīng)多位民族音樂大師的改編,其中尤以陸春齡先生和趙松庭先生改編的版本為佼佼者,陸春齡先生改編的版本更是被譽為笛子十大名曲之一。
二、幽蘭逢春
《幽蘭逢春》是趙松庭、曹星創(chuàng)作于1979年的一首笛子曲。
樂曲采自昆曲音調(diào),慢板主題取材于昆曲《二郎神》,快板取材于昆曲過場音樂。優(yōu)揚雅致,委婉抒情,從壓抑到舒展,贊美了蘭花的清雅幽馨,以幽蘭之逢春來表現(xiàn)人在困境中哀而不怨,悲而不傷的心境。
三、妝臺秋思
《妝臺秋思》講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抒發(fā)了遠嫁異域的漢家女兒凝妝悲思、哀怨凄楚的情懷。
傳說此曲是漢代王昭君因懷念故國所作,是《塞上曲》里的一個小曲。此曲常用琵琶演奏,但笛子演奏版本,別有一番風味。
四、秋湖月夜
秋湖月夜由俞遜發(fā)與彭正元創(chuàng)作于1981年7月。
樂曲取材于南宋愛國詞人張孝祥的名篇《念奴嬌過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傾,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應念嶺海經(jīng)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fā)蕭瑟襟袖冷。穩(wěn)泛滄浪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巯溪殗[,不知今夕何夕?!?/p>
五、姑蘇行
《姑蘇行》是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江先謂于1962年創(chuàng)作的一首笛子曲,是一首由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受的竹笛經(jīng)典名曲。
曲名為游覽蘇州(古稱姑蘇)之意,全曲表現(xiàn)了古城蘇州的秀麗風光和人們游覽時的愉悅心情。樂曲旋律優(yōu)美親切,風格典雅舒泰,節(jié)奏輕松明快,結(jié)構(gòu)簡練完整,是南派曲笛的代表性樂曲之一。
六、五梆子
五梆子是一首由馮子存根據(jù)華北地區(qū)漢族民間樂曲改編的笛子獨奏曲,是北方梆笛的代表曲目。
原曲優(yōu)美明快,熱情奔放,曲調(diào)優(yōu)美健朗,體現(xiàn)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贊美。此曲采用梆笛特殊技法的安排和運用,使樂曲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廣為大眾所喜愛。
七、山歌
《山歌》是笛子著名演奏曲目之一,歌曲輕快、流暢,表達了高山寬闊,山色秀麗的意境。
八、三五七
《三五七》是笛子獨奏曲。
此曲是趙松庭1957年根據(jù)浙江婺劇亂彈唱腔改編而成的同名笛子獨奏曲,曲名出自曲牌《憶江南》的詞格,即白居易的《憶江南》。因為《憶江南》的前幾句詞格是三、五、七個字,所以曲名叫作《三五七》。
九、蘭亭序
《蘭亭序》是中國晉代(公元353年),書圣王羲之在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寫出“天下第一行書”。
該曲為合奏曲,曲調(diào)悠揚流暢,再現(xiàn)了詩中清雅的山水情景。
十、牧笛
《牧笛》由一部動畫片改編,講述了一個牧童,善于吹奏短笛。
一次早出放牧,歇在一棵大樹上朦朧地進入夢鄉(xiāng)。夢中他似乎醒了,卻找不到自己的水牛。后來發(fā)現(xiàn)水牛在欣賞風景不愿意回去。牧童于是用短笛吹奏了動人的樂曲,水牛聽到這熟悉的音樂,循聲而去,慢慢依偎在牧童身邊。牧童欣喜地擁抱著水牛。夢醒了,時已黃昏,他牽著牛,迎著夕陽歸去。
十一、棗園春色
《棗園春色》是著名笛子演奏曲目之一,以笛子為主奏樂器,詮釋了春天的美景。
節(jié)奏歡快、活潑,笛音高亢,適合戶外茶會用音樂。
十二、幽思
《幽思》多用于長笛獨奏。曲調(diào)婉轉(zhuǎn),幽靜。適合各種場合的茶會。
此版本為長笛,古箏合奏版,音色干凈,輕緩悠揚,給人一種淡淡思緒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