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茶的制作工藝較為復雜,分為11個步驟,茶胚與鮮花拼合、堆窨、通花、收堆、起花、烘焙、冷卻、轉窨、提花、勻堆、封裝,制作好的茉莉花茶外形秀美,毫峰顯露,香氣濃郁,鮮靈持久,鮮醇爽口,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勻嫩晶綠經久耐泡。
茉莉花茶怎么做的:
1.采花
采花的最佳時間在下午二、三點之間,正是日頭最毒的時候。
此時,高溫讓花蕾中的精油濃度達到頂峰。同時,花農只能摘含苞欲放的花蕾,花骨朵不能摘(開不了),開過的也不算數(香氣散盡)。
經驗豐富的花農,根據花色就能判斷采摘時機是否成熟。茉莉花蕾由青轉黃、再由黃入白,當花蕾雪白剔透,肥碩而又飽滿時,就該動手了:動作要輕且快,需保留綠色的花萼和花柄,利落地去掉葉梗。
摘下的花蕾仍在呼吸。在進入茶廠前,花農還得兢兢業(yè)業(yè)地完成“護花使命”:將花蕾小心地放入竹籃或通風的網袋中(不可使用不透氣的塑料袋),每袋不得超過10斤,袋與袋間還需隔著通氣筒。
采摘和運輸普遍能在日落前收工,經過水運陸送進入茶廠,已是傍晚。而這時,制茶師傅披星戴月的一天才算真正開始。
2.伺花
對,“伺候”這個詞,被堂而皇之地收入制茶術語,茉莉之嬌貴可見一斑,“復堆”、“通花”、“燒花”等,關于這些,你只需明白:所有繁冗的步驟,僅僅為了讓花蕾順利開放。制茶師傅需要不停地翻動茶堆,合適的溫度、濕度和空氣含氧量,是決定性要素。
等候花開,不僅憑耐心。伺花的過程就是制茶師傅與環(huán)境博弈的過程,將溫度、濕度和氧氣三者進行平衡,看似簡單,沒有長年經驗是做不來的。
3.干燥茶坯
與此同時,另一個主角也在待命中:茶葉在窨制前,需要再一次復火干燥。買花茶時,那些五花八門、目不暇接的名字——雪芽、銀峰、珍毫、香芽、龍珠等,無非都是在描述茶的原料。大部分茉莉花茶,無外乎白茶和烘青綠茶兩種。
烘青茶吸香能力強,覆以花之香氣,再合適不過;白茶則是高級花茶的寵兒,一來閩地本身產白茶(如福鼎、政和等),二來白茶樸實清潤,著實襯得起花香的鮮郁。
4.窨制
通風換氣、篩掉次花:在將茶葉和茉莉拌合前,還需要不少這樣的瑣碎“前戲”。大約晚上十點左右,茉莉次第綻開,等花朵兒微微張開呈“虎爪”形,窨制花茶漫長而緊張的高潮才拉開帷幕:
首先,將茶葉和鮮花層層疊疊反復覆蓋十多次,最頂部的茶葉防止香氣外擴,然后再用翻耙將花茶堆輕輕推開,讓茶和花充分拌和均勻。茶、花使用的比例是關鍵?;ㄓ枚嘤蒙?,有太多因素掣肘,須憑經驗行事:比如,若當天下雨,花香弱,就要多用花;實在太潮濕,再多花也無濟于事,茶人就索性收工了。
投花量,也是決定花茶等級的重要因素:投花量越多,花茶等級越高。
等茶花充分混合后,奇妙的變化開始了:
水是茉莉香氣的載體:芳香物質在水汽的裹挾下緩緩進入茶葉,填充那些干燥中空的孔洞,大量花香因而涌入葉片。茶葉自身也在悄悄發(fā)生著改變:那些代表“苦氣”和“澀味”的多酚類物質轉化為甘甜,茶性由寒轉中和,茶湯色澤也會從嫩綠過渡為清麗的淡黃。
靜置窨花長達十多個小時之久,和伺花一樣,窨花也需要精確控制溫度和水分。直到半夜,制茶師傅會依舊守望他們的“大作”,不時地把手伸進花茶堆,用體感來試溫。
5.采花、伺花、干茶、窨制
折騰了一宿,終于到了可以收工的清晨。剩下的工作,就是用網篩將茶花分離,把做好的茶葉拿去烘焙,重新降低茶中水分的含量以等待下一次窨制。
在最后一次窨制時,為了保持茉莉的鮮靈純凈,不再復火烘焙,這就是所謂“提花”。